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P29例10及做一做和练习五第7、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和分析能力。

3、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事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 教学难点

发现商的规律。

第一步 课前准备计算器

第二步 教学实施

一、复习导入

2、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循环小数,知道两个数的商有些是有限小数,有些是循环小数。

比一比,看谁能很快知道下面这些除法算式的商是不是循环小数。

板书:1.59÷17= 19.89÷5.2=

学生反馈。

3、教师小结:当我们遇到较麻烦的数学计算的时候,可以使用计算器。

导入课题,揭题。

二、自主探究

1、用计算器计算。

1÷11 = 提问 : 你看到这些题有什么想法?

2 ÷11 = 学生: 计算太麻烦,用计算器算又准又快。

3 ÷11 = 老师:尊重你们意见,可以使用计算器,但要求计算后 4 ÷11 = 观察结果,找出其中的规律。

5 ÷11 =

2、观察发现规律。

1÷11 = 0.0909 ??

2 ÷11 = 0.1818 ??

3 ÷11 = 0.2727 ?? (1)自己观察。独立发现。

4 ÷11 = 0.3636 ?? (2)小组交流、互相借鉴

5 ÷11 =0.4545 ?? (3)全班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板书规律

商的规律是:都是循环小数,且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1

(4)引导学生观察。

1÷11= 0.0909 ?? 的循环节是09;

2 ÷11 = 0.1818 ?? 的循环节是18;

3 ÷11 = 0.2727 ?? 的循环节是27;

根据这一规律,不计算,你们能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吗?

3、用规律写商。

6÷11 =

7÷11=

8÷11 =

9÷11 =

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商。独立完成,略有困难的,可结伴完成。

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引导学生说出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4、拓展练习

探究乘法的计算规律。

3×7 = 21

3.3×6.7 = 22.11 3.33×66.7 = 222.111

3.333×666.7 = 2222.1111

3.3333×6666.7 =

3.33333×66666.7 =

要求: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找出积的规律, 试着写出后2题。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写出这些题的结果的?根据积的规律,写出了它的计算结果 积的规律:第一个因数中有几个3,积中就有几个2与几个1组成。

5、课题练习

(1)教材31页第7、8、9题。

(2)用计算器计算,写出结果,找出规律。

111111111÷9 =

222222222÷18 =

333333333÷27 =

555555555÷45 =

888888888÷72 =

999999999÷81 =

第三步 课后反思

2

 

第二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3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八册第83--84页内容,完成相关练习,进行有关探索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2.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综合等思维活动,进一步体验“猜想——验证”这一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究素质,

3、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成功乐趣,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更多地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一套、每生一个计算器、每生一张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出猜想: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特异功能,想不想见识一下?

出示:

师:你把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老师就知道它的积是多少?注意学生边说,老师问结果,然后说出答案。

师:采访一下这位同学,你怎么知道用174×6的呀?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这位同学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我可有些半信半疑,我们把他称为猜想,究意对不对呢?我们要验证。(结合板书)

思考一下,如何验证?

生:把猜想用到实际中。

二、举例验证猜想:

师:他的意思就是事实胜于雄辩,就是举例子,谁写第一个式子,你报我写。可以怎么算?让学生说出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连乘,一种是用积直接乘。

师:它们的结果相等吗?谁再来举一个例子?

师:这一次你任选一种来算好吗?谁再来举一个例子?等于多少?一样吗?

你是怎么算的?

师:咱们刚才任意举了这几个例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看来这个规律在这道算式中是成立的,在其它乘法算式中会怎样呢?

生:我觉得也成立。

师:口说无凭,用事实说话。你写一个乘法算式,举例并用计算器计算,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符合刚才的猜想吗?

学生拿出探索表格

师:从你的表格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与成果。

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的符合猜想吗?同学们,你们不迷信老师,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大脑,请为自己鼓掌。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呢?  其实这个规律在我们原来的计算中有过一定的运用。

  三、应用规律:

出示:(1)24×2=48      (2)25×150的竖式

                24×20=480

   你能用刚才的规律解释这种现象吗?

师:出示表格:

   每题的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做想想做做第2题。师:你是怎样算的?

师:出示数学日记,

(1)在日记中提了哪个数学问题呀?

(2)日记中又提供了哪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3)你们知道6双多少钱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

(4)如果要买30、300、600双又该怎么算呢?

(5)小组讨论一下,我们知道,求总价,可以用单价*数量来计算,但是这里的单价告诉我们了吗?为什么在单价未知的情况下,我们也能计算出总价呢?

(6)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单价不变,数量扩大几倍,总价就扩大几倍。

出示表格:

师: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师:我们先提出猜想,然后去验证,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我们今天一起用计算器探索出乘法里的一条规律,(揭题)思考可以使眼力更敏捷,想不想挑战?

   出示: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曾出现过这种情况,你上来展示一个好吗?

师:这种情况,在其它算式中存在吗?我们把它称为新的猜想,要继续研究可以举例,说不定同学们还能发现其它新的规律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3和4两题。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究规律

举例

猜想————验证

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