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学反思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

花城中学李碧玉

这堂课是在听完小榄镇初二物理教学比赛的4节课后,我才上的,可以说,这节课的设计参考了很多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渗透了我们校长提倡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落脚于实验探究,力求在教学设计上有所创新,以实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力求以教学创新实现减负增效

一、课堂亮点

1:本节课牢牢把握“兴趣”这个学习的原始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以震撼视听的电影短片开篇,引起学生集中注意,顺势引入折射现象,然后以简单而奇特方法演示光的折射路径,以分组实验带学生零距离感受光的折射,在感受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进入探究之旅,最后以美丽的海市蜃楼和神奇的传说收篇。整个流程处处有乐趣,彻底甩掉了传统物理课堂生硬枯燥的面孔,给学生以亲近,充满趣味的感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2:落实学生科学地自主探究

本节课安排了学生实验,用专用仪器要学生自主探究折射规律,体验光路可逆,体验眼睛受骗,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训练学生科学实践的能力和精神,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习惯。

3讲练结合,各个击破,例题的选择恰到好处,本节两个重要知识点,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都有配有例题,很好的巩固了知识点

4:概括精当,方便同学们理解记忆:书本和许多多资料上对光的折射规律总结得繁琐,不方便学生记忆,我在上课时,大胆改革,把规律概括成20个字,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角大,垂直不变,光路可逆,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很快就记住了

4:注意要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反射实例,位下节平面镜成像做准备

5:课堂教学干净利落,实现减负增效:这节课由于知识点不多,我们从预习到课后作业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体现堂堂清,检测的结果显示,他们对这部分知识也把握得很不错

二:不足之处:我本人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眼睛受骗举例太多,好像同学们都不是很理解,这部分的教学自己感觉没有把握好一个度,不敢拓展开,也不敢深入下去,不知道这会不会给今后的中考带来麻烦

2: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强调得不够,应该演示一下,也给一个题给他们做做,巩固一下,但是课后习题中没有这部分内容,

3:很多学生的实验效果不好,并没有真正得出规律,只是玩了一把,老师的指导还要朝有效、到位的方向去努力。

4:课前预习没有强调,很多同学没有去预习,上课时跟不上,就不断指责老师讲得太快了。以后要注意加强预习的监督,就算没有预习作业,也要回家预习。

 

第二篇:光的折射教学方案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光的折射 教案设计

包云 包钢九中

一、概述

·初二 物理

· 八年级物理

·光的折射规律:1、内容: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刚接触物理,对一些知识的学习还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对反射定律的推导过程已有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更易于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刚接触物理,对一些知识的学习还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对反射定律的推导过程已有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更易于理解。

因此我在做演示实验时注重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并用语言鼓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自行总结归纳光的折射规律,并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进而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二)教学手段

为达到教学目标,结合教学方法,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样的设计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 1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学生实验:一元硬币、盛水的容器、适量的水、玻璃砖;

(2)演示实验:光折射实验水槽;学生实验用品(一份)。

六、教学过程

1. 实验探究(引入新课):会在水中“上浮”的硬币。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光折射现象)的存在。

实验:会在水中“上浮”的硬币

A. 师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实验中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

{注: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有--------光也许还是直线传播、光可能沿曲线传播、光可能沿折线传播、甚至可能是认为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等,总之可能出现许多种猜想,教师应始终采取鼓励的态度,对于错误的解答应用婉转或幽默的话语来否定,切忌打击学生思考积极性。如出现个别学生基础较好或已认真预习了课文较为正确的引出了“光折射”这个概念,教师可因势利导的利用这个机会请学生来做“小老师”,然后加以适当的补充说明,后阶段的分析时间应有所缩短。}

B.分析与讨论:教师和学生可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分析的重点在如何得出“光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这个结论。

分析:以实验为例:如图一所示红色光线可被视为是从硬币上出发的所有光线的临界线,它将容器外空间分成I—可见硬币区和II—不可见硬币区,而实验开始初已要求学生调整视线的角度,使自己处于II的顶部(即:恰好看不见硬币)。而在容器中倒入适量清水后,(如图二所示),原本看不见硬币的II区域,此时却可以看到硬币了,说明临界光线已进入到II区域,再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则,便可得出图二中的折射光线。

2. 光的折射:

A.光折射定义: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B.光折射条件的讨论:①两种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

②斜射。{注:由上述实验学生已认识到光折射现象的存在,已经初步可归纳出:“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路径会发生改变。”这样一个不完善的观点。此时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出“斜射”这个重要条件,可用演示实验来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水槽中射入或射出一束垂直于水面的光线)学生便会发现并未发生光的折射现象,这样便可顺利地完善已有的实验结果。}

3. 光的折射定律及应用:

A.奇妙的大自然:观看射水鱼捕食的动画演示,请学生思考射水鱼特殊的捕食方式与本堂课的物理知识有何联系。

2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B.教师演示实验分析并得出光折射的规律,同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折射现象。

{注:①对射水鱼特殊捕食方式的讨论可起到巩固光折射发生条件(两种介质、斜射)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向学生提出“如果射水鱼不接近水面就发动攻击能集中猎物吗?”这样的问题激励学生思考光折射中有关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从而得出完整的折射定律。并由此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其他的光折射现象中去,加深学生对光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②在过程中适当的穿插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4.巩固新课:

A.光折射定义: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B.光折射定律:入射线、折射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入射线、折射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四. 流程:

A.实验探究引入新科:通过实验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光折射现象,激发学生探求自然规律的求知欲;

B.导出光折射概念: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光折射的条件及定义,使学生初步了解逻辑推理逐步分析的科学探究方式;

C.探究光折射定律,自然界中的光折射现象:以动物学中的物理现象(射水鱼捕食)为切入口,结合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折射定律,并以此为基础来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D.巩固新知识:对新课作小结,巩固知识点。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实验的演示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效果直观形象,学生容易接受,探究以及学习的过程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的概念、规律以及应用,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物理兴趣。

《光的折射》一课的准备与实践,让我收获了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八、帮助和总结

II.经验教训:

a) 经验: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讨论、教师点

拨启发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首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由多次公开课以及听课的经验得出了教师不能成

3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为课件的奴隶的结论,课件做得丰富多彩信息量大的确不能说是一件坏事,其中必然倾注教师大量的心血,但是这会造成授课过程模式化,课堂上掌握气氛的是课件而不是教师,如果学生的思路出现与课件不符的现象,那么教师较难作出较为适当的应变,这时教师就显得很被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制作课件时没有单一的使用PPT文件,而是用了PPT与Flash文件超链接的形式,即:PPT文件只反映授课主干部份(概念、定律等),而动画部份与每个定律或概念成超链接形式存在。也就是说教师在授课中可根据学生反应来决定是否有必要用动画演示,如学生理解已达到要求,教师可不打开链接,那么动画也就不存在,相反教师可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或讲解其他难懂部份或举出一些更有难度例子让学生思考。相反的话由于Flash动画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亦可多演示几次,甚至是分步骤演示,绝没有PPT文件那种“只前进而不后退”的尴尬场面发生。由此可见采用多媒体手段授课也必须有适当的课件配合,应使课件成为教师的助手而非教师的主人,而成功的课件更是要能够适应各种课堂教学情况,决不是公开课的一种摆设。

其次:实验法是物理学科探究问题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无论是为了发现还

是为了验证,实验法都是不可取代的。而根据二期科改的精神,物理课是一门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研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学科,这与传统物理课的“验证定律和规律”的提法大相径庭。因此如今的物理学生实验及教师演示实验的操作方法虽没有改变,但目的已大有不同之处。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实验目的是“发现”的目标已是非常明确的。因此,我对本小结的实验作了一定的调整,把一个教师演示实验改作学生活动,另有两个课后思考也作为学生活动出现在课堂上,并且是在授课的第一时间出现,这样既取得了由现象引题,不生硬、不呆板的效果,又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授课做了一个气氛上的铺垫。而在实验后学生们能带着问题去思考,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们较为容易的体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了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方法,可以说这些小小的变动都是一举两得的措施。实验手段和方法及时间的不同都会引起效果的变化,而学生实验中“失败”现象是难免的,针对此种现象,我采取的是用实物投影仪“亡羊补牢”的方法加以补救,因为实物投影仪是非常直观的教学辅助仪器,尤其是在光学教学中,他能客观真切反映人眼所能看到的一切现象,所以实物投影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使得整个实验效果有一个大的提升。总之从教学效果及课堂气氛来看,实验法的正确应用也是本堂课较为成功的一大因素。

最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堂课的设计中留出了一定的学生讨论

时间,同时选择哪一种自然现象作为讨论重点,在课前做了大量筛选工作,因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多见,而且可举的例子也不生动有趣,难以激发学生的讨论。为此我采取突破“纯物理”的界限,即:用物理的眼光看自然的思考模式,由此引入了“射水鱼捕食”这个与光的折射有着密切关系的生物现象,由于射水鱼的捕食方式较为特别,很容易的就引了起学生的兴趣,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已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学生有了讨论积极性,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由此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b) 教训:从整个授课过程来看,布局是合理的,但是部分细节的处理方式在今后的课

堂教学中必须加以注意和改进。例如:学生实验部分,实验要求应提得更明确,这

样可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应更为突

出,以利于提高学生讨论的高效性,同时可免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总之:通过这堂课,感觉到受益非浅,也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以求得到不断的提高。

4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