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 “一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 “一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恰当把握现实起点 进行有效教学

——"一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完数学第三单元"一般的分数应用题"一课时,真是有喜有忧,有所失有所得。

教学预设中我安排了63—64页两道(两种类型)"一般的分数应用题"的学习,我对学生的水平估计得比较高,认为有他们在五年级所学的相遇问题的基础和在一、二单元所学分数应用题的基础,课堂时间可能会比较紧张,但只要合理安排,应该能达成预设教学目标,完成预设教学任务。

谁知,在课堂教学中却发生了我没有完全预想到的一些事情:学生在复习回顾相遇问题的基本特点和数量关系时,由于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再加之部分学生的遗忘,占用了好长一段时间。当引导学生复习了相遇问题的基本特点和数量关系以后,在教学例1时,由于学生热衷于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与策略,加之例题中数据不够科学,学生难以计算,又需占用大量时间。于是,我根据学生的这种知识的现实状况和学习需求,当机立断,决定临时取消例2的学习,只进行例1的学习,力争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这样一来,留给他们自主的时间会更多,展示的空间会更大。结果,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虽然不是十分火爆和活跃,但也尽显其能,最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的教学效果,为本节课的学习画上了一个比较完美的"逗号"!

教育家奥苏贝尔曾经指出:"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数学课堂不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精辟观点之一。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的活力,有发展的潜能,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来参与课堂学习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进行数学建构活动的促进者。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巧妙寻找学生的现实起点,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情境中,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并根据真实情况开展教学,当学生中出现不同意见或方法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这样教学,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真正落实"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理念。而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境中学习,再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为学生探求新知提供了需要的"数据",更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课堂气氛一定会空前高涨。

 

第二篇: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北海第一实验学校 董婷婷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为了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在学校第19个“中小学教学常规月”听评课活动中,我组织了一堂数学分数除法的公开课,过后对这堂课的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前我曾有幸听过几个老教师的分数除法的课,他们对于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是特别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

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解决此类应用题:1、找单位“1”,2、画线段图,3、列等量关系式,

4、列方程或数学算式解决。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足之处:

1、时间掌握不够好,由于前面用的时间较多,导致了后面的练习时间已经不够了。

2、在课堂评价方面还需加以改进,当学生回答正确或解答出现了错误,没有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学生很在乎老师的评价,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些。

3、整节课,我表现得太多,学生的表现弱了一点,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4、练习设计没有体现较强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改进:

1、对于学生每次做题的结果应该及时进行评价,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在学生自己独立猜想方法尝试解决了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之后,应该重点鼓励,让他们感受快乐,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

2、教学中引导的语言如果能注重一些细节,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