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的小画家说课稿几教学反思

《粗心的小画家》说课稿

设计意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歌唱活动《粗心的小画家》。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学生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粗心的小画家》选自省探究性教育活动艺术表现丛书——音乐活动传歌游戏中的一首歌。这是一首很普通的儿童歌曲,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的独特之处。歌曲以生动诙谐的曲调,讲述了一个粗心的小画家,因为平时不注意观察事物,又因为骄傲自大,把小动物的形象都画错的有趣情景。歌曲内容生活化,简单朴实、幽默诙谐、富有童趣,易于理解,就像在孩子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能够很快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目标分析: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年龄特点和现有的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个:

1、通过学习歌曲,掌握歌曲内容及曲调,唱好附点音符及跳音。

2、帮助学生掌握后半拍起唱的节奏。

3、体会歌曲的趣味性,教育做事要认真、细心、不马虎。 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在唱好附点音符及跳音;活动难点是掌握后半拍起唱的节奏。

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律动——故事、图片导入——问答对话——欣赏歌曲——学唱歌曲——幼儿改画——创编歌词

整个活动我分了四大环节——序:律动入室,感受音乐。

首先,学生们跟随老师做不同的动作进入教室,我特意选用了歌曲的旋律作为律动的伴奏音乐,目的是让学生在舞蹈中倾听歌曲的旋律,加深对歌曲的印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下一步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第一大环节:倾听故事,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将歌词巧妙的串联在一起编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帮助理解歌词内容。我是这样讲述故事的:“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年龄和你们差不多大,他很喜欢画画,参加了美术小组学画画,没学几天就对小朋友夸口说:我是一个小画家,我有一大把的彩色铅笔,我呀,什么东西都会画。小朋友不信,丁丁就拿起纸和笔画了起来,丁丁到底画的是什么呢?画得到底怎样呢?肖老师把丁丁的画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看丁丁的画有没有特别的地方?”

随后,我出示与歌词相对应的图片,用图片引出歌词,让学生们相互讨论自己的发现,并说说丁丁的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要笑?孩子们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会总结出螃蟹四条腿、鸭子小尖嘴、小兔圆耳朵、大马没尾巴。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歌词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 第二大环节:问答对话,解决重点,熟悉歌词。

学习歌曲中的附点音符节奏是本课的重点。原先考虑的是模仿节奏、拍打节奏,采用不同的声势反复练习节奏,但由于节奏很长,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会感到枯燥乏味的,因此我采用了有趣的一问一答的语言形式将歌词填充,这种形式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不知不觉的语言游戏中也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 ;师:画 只 螃蟹 几条 腿?幼:画 只 螃蟹 四条 腿。

师:画 只 鸭子 什么 嘴?幼:画 只 鸭子 小尖 嘴。

师:画 只 小兔 什么 样?幼:画 只 小兔 圆耳 朵。

师:画 匹 大马 什么 样?幼:画 匹 大马 没尾 巴。

这一环节的设计恰到好处,老师问学生答,教师始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从而帮助学生轻松的解决了节奏的难题并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第三大环节:学唱歌曲,体会趣味,突破难点。

1、欣赏歌曲。

2、出示图谱,分句练习,解决重难点。

3、学唱歌曲,采用不同的方式有表情的演唱。

4、绘画改错,理解歌曲的真正含义。

根据歌曲的内容,我在此环节中又增设了绘画改错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歌曲的含义,同时教育孩子做事要认真。通过孩子们勾画的几笔,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因为不同于美术活动,不论孩子画的像与不像,只要能完整的添画就可以。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小朋友你学了这首歌后,可不能像丁丁那样粗心。做事情一定要细心,认真。那么,就请你们来帮帮丁丁,把他的画改正过来。”并规定改画的时间就是歌曲伴奏音乐停止的时间。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孩子的活动欲望,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绘画,给每个孩子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第四大环节:互相欣赏作品,尝试新词新唱。

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目的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次验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词新唱,饶有兴趣地来进行创编,并将自己积极的状态延续带到新创编的歌曲中。我们一起来听听新版本的<粗心的小画家> 。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按预设的目标、计划一步一步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各环节衔接自然,针对不同孩子的现有水平及时对目标作弹性处理和调控。活动中分别采用了与歌词相对应的图片、突破重难点的图谱、音乐与绘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问的形式、应答的方法,恰到好处的对歌曲的重难点进行了突破,始终围绕歌词旋律展开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非常完整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整个教学中教师尊重了孩子学习的主体性、多元化、多样化,孩子的音乐素质都有所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教学中也发现个别学生们不能大胆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教师在提问时应适当的给孩子们留有几秒思考的时间,留点空白,使学生有观察和思考的缝隙。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非常愿意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大家!

 

第二篇:快乐的小木匠教学反思

快乐的小木匠教学反思

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相关教学体会:

一、故事激趣:

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如我在讲《保护小羊》一课时,出示大象、熊、刺猬团结一心战恶狼的图画,配乐讲道:一个夏天的早晨,天气分外的晴朗,一群小羊唱着歌上了山冈,吃着又嫩又香的鲜草。突然,山坡上跑来了三只恶狼,眼睛里闪着可怕的绿光,吐着血红的长舌头,一步步向小羊逼近。小羊看见恶狼来了,吓得拼命地大喊起来:“大象爷爷救命啊!”“熊哥哥救命啊!”正在远处做游戏的动物听见叫喊声,飞快地跑过来…..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角色,为新课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律动导趣:

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教新歌之前,我总试着让学生轻松一下,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律动。我在教授《小小雨点》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寻找春天,接着让学生律动《嘀哩嘀哩》,学生很开心,积极性很高。再如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大家快来、快点快点),(扫扫地、刷刷牙)(爸爸、妈妈),再通过朗读、视谱和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融入了本课具有舞蹈性的节奏。

三、击乐促趣: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制“土乐器”,比如:一只装沙的易拉罐、几只碗碟或者几块竹片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教完歌曲的词曲后,我一边让孩子们演唱,一边用打击乐器伴奏多声部节奏。这样增强了学生的意识,不但能主动地去参与音乐实践,去直接感受音乐,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克服了音乐课以唱为主的枯燥乏味,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同时也巩固了节奏概念,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掌握了乐器的使用方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另外,学生要在唱、跳、奏、听、看中做到整体的协调和谐,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游戏引趣: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听音训练时。请七名同学上台分别带上七个音头饰。然后老师在琴上弹,弹到哪个音,带头饰的那个音的同学就跳出来。或者做打电话游戏:我在琴上弹出三度音程“do 、mi”问:“喂,你是谁?”学生回答:“我是do、mi”就这样将抽象、枯燥的听音练习在游戏中愉快地完成了。为了让学生牢记某种音乐符号,我采用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教学。我问:“弟兄两个一样长,一个瘦来一个胖,站在队伍最后面,曲终歌尾它站岗。”学生猜谜回答:“它是终止线‖”我问:“弟兄两个一样长,两双小眼来对望,他们俩个告诉你,回头再来唱一唱。”学生猜谜回答:“它是反复记号︰‖”类似游戏活动妙趣横生,实践证明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表演激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的目的。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择优鼓励。如在教学《快乐的小木匠》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讨论,自编小木匠干活时的动作:刨木花的动作;拉大锯的动作由前到后的拉,身体随之运动;开开心心的动作。一小节一小节的表演。将这些模仿小木匠的动作与节奏、体态律动结合起来,在优美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唱跳,既使学生情绪欢欣饱满,又培养了他们即兴创造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六、图画拓趣:

音乐和绘画是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总是描绘着一副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可以用图画表达;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事物,可以靠图画再现。美术和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术是形象的艺术。它们都属于形象教育的范畴,都反应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授《粗心的小画家》时,当出示“小画家”画的四条腿的螃蟹,小尖嘴的鸭子,圆耳朵的兔子,没有尾巴的大马四幅图后,学生常会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致使学唱时陶醉在音乐情境之中,边唱边即兴表演,将整个音乐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达到境中感知,境中悟性的目的。

七、简笔带趣

教师用生动的、形象的简笔画能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歌曲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教学中我也经常鼓励学生用简笔画把自己感受的音乐的形象描绘出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这个活动,积极地展开想象,把美妙的音乐变成了流动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在教授《梦幻曲》一课时,我让学生把听音乐时的感受用线条或颜色画出来。当我问道:“还能把当时的想象描绘出来吗?”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用蓝色表现夜晚寂静的样子,用了一些冷色调画出了夜晚好多动物都在沉睡的情景……艺术是相通的,一幅幅五彩缤纷、显得有些雅气又不失大胆创造力的画从他们手中随着歌声与音乐流淌出来,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八、欣赏孕趣

音乐欣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还可以培养他们欣赏良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的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如在教授《洋娃娃的梦》一课时,让学生反复听录音,引导学生捕捉每一跳动的音符,掌握旋律流动的美,同时我带领学生随着音乐摇摆身体,摇头等动作,用之体验音乐所表达出的孩子们置身于大自然中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从而逐步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方面来。

九、电教渗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讲《保护小羊》时,熊用巴掌打狼,刺猬用刺戳狼等灯片,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之成为连结儿童情感的纽带和桥梁。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的情趣,培养儿童的心灵美起着积极

的作用。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