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语文版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论题,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学习重点】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

【学习难点】

理清文章整体结构

【课前积累】

1.《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 ,字 ,号 ,

别号 , 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曾参与过“戊

戌变法”。本文选自 。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卸却( ) ....

3.解释下列词语

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达观:

契约: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心安理得:

【课上突破】

(一)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语文八年级上语文版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而不能 。

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 。

二、(3自然段)论述 。

三、(4、5自然段)论述 。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课后提高】

1.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缆绳 契约

B.卸却 失意 良心 纠缠

C.任重道远 监督 圣贤 豪杰

D.自头苦海 逃避 解除 赔礼

2.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词语。

(1)分内应做的事。( )

(2)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

(3)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

【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

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

【学习难点】

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课前积累】提问并听写文章常识内容

【课上突破】

(一)研读课文。

讨论第一部分:(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

1.

语文八年级上语文版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

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小结:明确第1、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讨论第二部分:(3自然段)

1.什么事最快乐呢?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讨论第三部分:(4-5自然段)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

苦”和“最乐”?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

【课后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

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

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1.文中加点的“凡属”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说说画横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示。

【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把握文中的语言特色。

2.积累谚语、俗语。

【学习重点】

1.把握文中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 2.学习仿写句子。

【课前积累】

提问并听写文学常识内容

【课上突破】

1.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好处?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 , 虽 。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 ,莫若 。 【课后提高】 1.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课后反思】

《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

【课前积累】1-3题略

【课上突破】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 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 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 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 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 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

【课上突破】

(一)

讨论第一部分:

语文八年级上语文版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

1

语文八年级上语文版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

1. 上去排解。

2.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点拨:(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语文八年级上语文版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

语文八年级上语文版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

2

1.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 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 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 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讨论第二部分:

1.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 自得。

3.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来源:Z*xx*k.Com]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讨论第三部分:

1.

语文八年级上语文版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

名言:孟子——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课后提高】

1.解析:“凡属”是“凡是属于”的意思,把一切人、事都包括在里面了。作者用了三个 “凡属”表示强调。

参考答案:说明无所不包,表示强调。

解析:这是一道主观性试题。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只要合理就行。可以围绕“今

日事今日毕”“做人的本分就应该是尽责”“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了的责任”这

些内容展开来谈。

答案:略

《课最苦与最乐》第3课时

【课上突破】

1.第一步: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 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 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 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课后提高】

1.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敬畏自然 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十一课 敬畏自然

教师寄语: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重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 蓬嵩( ) 咫( )尺 狼藉( )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 佳肴: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2、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4、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意,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答: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成语接龙:

自不量力力-( )-( )-( )-( )

2、请你以“敬畏自然”为主题拟两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1)

(2)

3、按要求仿写句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如果说人生是﹎﹎﹎﹎﹎﹎﹎﹎﹎﹎,﹎﹎﹎﹎﹎﹎﹎﹎﹎﹎。

五、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1)不自量力 (2)喜形于色 (3)相形见拙 (4)精巧绝伦

陷阱 窃笑 呐喊 幼稚

沾沾自喜 狼藉班班 美味佳肴 高深漠测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3.将下列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可增删词语,但语意不变) 这位女孩名叫豆豆。她穿一件粉红连衣裙。她特别爱笑。她梳着马尾辫。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敬畏生命

①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②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

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③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④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yuān老鹰)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⑤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⑥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⑦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他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1、题目中“敬畏”这个词是何含义?

2、第②段中画线的“这种感觉”具体指什么?

3、第④段中画线语句“鸢飞鱼跃,道无不在”中的“道”指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5、第⑤段中列举了母骆驼、老羚羊等四个动物“生命神性”的故事,请你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也可以按照原文的语言、结构特点再补充一个故事。

六、课后小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