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后反思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后反思

《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满含深情,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我在教学生中注重了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例如,在学习“遇险”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作者卡在井口被黑暗、寒冷、恐惧、孤独、危险包围的情景,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是你身陷古井,四周死一般寂静,你会怎么做?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畅说欲言后再回到文中,看看“我”是怎么做怎么想的。这样,学生如身临其境,深深地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勇敢坚强,冷静思考,学会自我保护。

再如,学习“脱险”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当文中的我被乡亲们救起来时,乡亲们搂着我,轻轻的拍着我的背,会说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有的说:“他们会说,孩子,你受苦了。”有的说:“他们会说,孩子,你不要怕,有我们在,你不会有事的。”??从而深切地感受作者在危急只中看到乡亲们来救自己时的感动、感激之情。

课文让孩子们懂得去帮助别人,并知道感恩。课文虽然讲完了,但孩子们的朗读并不理想,我想在朗读方面还有待加强。

 

第二篇:《满山的灯笼火把》Microsoft Office Word 20xx 文档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三留”

曹庄小学

李巍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三留”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首。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记叙了作者小时侯住在农村的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土井,经过挣扎和等待,最后被乡亲们救起的感人故事。今天,有幸参加有兴城市教育局和兴城市进修学校,全力组织召开的兴城市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观摩会。在邓晓霞老师执教的《满山的灯笼火把》让我眼前一亮,收获颇多。

一、扎实朗读训练,帮助学生留下习惯

邓老师的课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朗读,本节课邓老师运用了默读、齐读、个别读、老师范读等方法来以读促悟,学生每读一次,体会就加深一分。读是语文的根本。相信在邓老师的带领下。这节课孩子们也收获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二、合理切割教材,帮助学生留下情感

邓老师创造性的使用文本,在她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孩子们把文本分为两个场景。场景一:“我”坠井,场景二:“我”得救。然后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品读体会自己感动的场景。学生自然由自主学习进入到小组合作。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深入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们的情感总是丰富的,只要给他们真正感悟的机会,课堂就会有许多闪光点生成。有的孩子抓住重点词语“滑溜溜、窄窄的”体会到作者行走的艰难,有的孩子根据插图体会到“我的处境很危险。”课堂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精彩。这正是因为邓老师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学生才能做到有话说,有感发。

三、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留下能力

新课伊始,邓老师抓住“文章的眼睛——题目”来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看似简单的一个环节其实一石二鸟,不仅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还在质疑中教于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留下了学习的能力。

紧接着,在精读环节,邓老师巧设铺垫,让孩子们回忆平时用什么方法来读请课文,帮助孩子们调动、巩固平时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得到真正的能力培养。有了之前的铺垫,孩子们走进文本,

开始寻找让自己感动的场面,并且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整个小组活动自然不做作,真实不架空。而且,孩子们都是在用文本巩固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是简单的剖析课文。这让我想起进修学校王晓云老师的一次讲座中讲到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会一篇文章很简单,弄清课文的结构,了解课文的内容。然而,那样的课堂只是停留在课堂。而今天的课堂,邓老师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留下能力,这种能力将让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今天的邓老师的课,对我的启发很大,她不仅解决了我在上语文课的迷茫,还让我知道了,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留下习惯、留下情感、留下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