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东铺中心校 魏艳丽

[教材分析]

本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小时侯生活在农村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一口土井,被卡在井口,直到天黑。在危急中他冷静地意识到不要乱挣扎,要保持体力,等待亲人援救。在黑暗、寒冷、孤独

害怕中,他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出来救助他,令他十分感动。 全文分三部分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第一部分(1)写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2-5)写“我”傍晚时在大雨中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保持冷静,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援救。

第三部分(6-8)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了我并救助了“我”。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给学生以启迪:一是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也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学情分析]

阅读第二部分时,要层层深入。“我”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害怕、着急的心情,以及想摆脱困境的本能的挣扎,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为没有切身的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会“我”的心情。“我”很快地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做出决定,这一点是一般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容易做到的,需要理智,也是触动学生思考的地方。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学准备]课件或图片,生字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读懂课文,掌握课文的大体内容,自读自悟,提出阅读问题。

3、读通句子,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想象,导入新课。

1、“满山的灯笼火把”当你读完课题,你的脑海里会有什么景象?

2、满山为什么有这么多火把?你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借助字典读准字音。也可以问同学。

2、然后指名朗读。

3、评价朗读情况。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三、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认读。

2、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3、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4、重点指导:瘦的笔顺,杂的上边是九,不是丸。

5、自主书写,小组评比。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阅读思考。

3、小组交流汇报:

作者小时侯生活在农村外婆家。在一个下大雨的傍晚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被卡在井口,直到天黑。在危急中他冷静、保持体力,等待亲人援救。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他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男女老少打着灯笼火把救助他,令他十分感动。

五、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自读自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3、同桌交流读懂的地方,说说不理解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9、满山的灯笼火把

遇险(坠入土井)--危急(挣扎、坚持)--获救(火把)

语文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

东铺中心校 魏艳丽

[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的表现,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感人故事。从中感受到人们的善良品质,学习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

针对课文作者的情感表现(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非常鲜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以作者情感为主线,以读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个性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采用“以读促悟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想像描述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

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xxjxsj.CN小学教学设计网

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学习2—8自然段)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那么,“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学生回答:“我”突然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结果只能更坏,应该保存体力。“我”不再哭喊是因为“我”要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4、那么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自由发言) 5、读了这段,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很快就来救“我”的) 6、为什么呢?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

四、学习课文第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怎样呢?亲人们是否像“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 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呢?“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的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因为当时时间太长了,天又下着雨很冷,我都冻僵了,所以只有泪水是热的,另一方面是说我太感动了,有那么多的人来救我,我流出了激动的热泪)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说板书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能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我抓住事情发展的顺序,作者的情感主线为设计点,既简洁又易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教学反思

一、本课尝试着让学生从题目如手,质疑课题,针对题目进行发问,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作者当时的情况,深切感受作者在危急只中看到乡亲们来救自己时的感动、感激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学生理解得更加清晰,更加透彻。学生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也懂得了,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坚强、勇敢的信念。

三、在听了一遍文章范读以后,学生们大部分都读得十分准确、流利、有情感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这就提示了我,要多多对文章进行示范性阅读,让孩子们有样可仿,有模可依,久而久之,他们便可以读出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味道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