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标要求】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趋势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现象有哪些?饮食上,PPT展示图片(胡椒粉、大蒜、烧饼、羊肉串)生活上,椅子的产生。文化上,《敕勒歌》与《木兰诗》的流传。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如何传入中原并为我们所熟知的吗?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一历史过程。让我们一起进入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给你们3~4分钟迅速完成教学案上的预习思考题,在课本上做好笔记,完成的小组举手示意。

PPT展示预习思考题:

? 1、鲜卑族建立了什么政权再次统一了黄河流域?何时统一?有何影响? ? 2、北魏建立时,定都在哪里?孝文帝后来想把都城迁往哪里?原因是什么?

? 3、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有何作用?

一、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完成第一个问题的前两问,PPT展示图片,总结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人民在生活习俗与生产技术相互影响。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引导学生得出北方统一的影响是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教师讲授)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史上

总称什么?(学生答: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史称“南朝”)对,南朝是汉族地主政权。而同南朝相对立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这就是北朝。南朝在政治上是动荡的,在经济上是江南得到开发。北朝则出现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到西晋初,内迁的少数民族达几百万,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开始了民族间的融合。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下一子目的学习。

二、孝文帝改革

PPT简单介绍孝文帝。请学生回答换位思考,假若你是孝文帝,想发展国家,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呢?通过民族状况比较表引导学生得出汉族文化比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较为先进的特点。所以北魏孝文帝要移风易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那么北方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学习,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民族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孝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了控制全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迁都洛阳是孝文帝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1、迁都洛阳

PPT出示北魏的疆域及迁都示意图。PPT展示木兰从军图。点出《木兰辞》中,“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诗句,引导学生思考“燕山胡骑”指的是什么民族(柔然)。补充材料北魏疆域边患图。所以孝文帝迁都的另一因素是受正在强大的柔然民族的威胁。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影响如何?(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最终目的等方面分析)引导学生按点回答,PPT总结归纳。

PPT展示思考题。其实,孝文帝的迁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遇到的阻力也不小。孝文帝遇到了哪些阻力?他巧妙地采取了什么措施而达到了迁都的目的呢? 引导阅读课文P115绿体字进行归纳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孝文帝的应对措施中你得到的启示?(教师总结,插入德育: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要有锐意进取的精神,善于学习先进文化,敢于创新,与时俱进。)

过渡: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及想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有关。从迁都洛阳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很大。在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采取措施,实行改革。

2、具体措施

播放视频《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及影响》。提出问题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及视频内容具体介绍孝文帝的改革措施。PPT按点归纳总结。让学生概述措施,方便记忆。

在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用有两个特殊的字眼。你们发现了吗?从“必须”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回答)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带有强制性。要一个民族放弃自己原有的传统习俗甚至语言,容易吗!正因为如此,孝文帝不仅要求十分严格,而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己和亲人做起。PPT展示材料,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插入德育:在当今社会要发扬尊老、养老的风气)

引导学生看课文P116绿体字,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成

为一座宏伟壮丽的城市;洛阳的人中达到五十万左右;城中有很大市场,汇集了四方的商人。PPT出示南朝官员陈庆之的感慨。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吗?

合作与探究:评价孝文帝!PPT 展示题目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及其文化和语言很快消亡,所以他是千古罪人”。但也有人认为孝文帝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你觉得这两个评价正确吗?(学生思考后,PPT显示评价人物的标准)那么你们觉得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孝文帝呢?

以马克思的一段话“野蛮的征服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所以游牧民族向汉文化学习与融合是必然的,因而面对繁华绚烂的汉文化的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客观上讲是顺应时势。这也证明了一个历史上的通则,就是一个文化水准低的民族,即使最初能以武力征服一个文化水准高的民族,但终究还是会被这个文化水准高的民族所溶化进而消失无踪。PPT归纳总结评价孝文帝。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本课知识结构示意图,揭示北方民族融合趋势与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 指出:孝文帝推行改革与他早年所受的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但孝文帝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是北方出现的民族融合趋势,孝文帝改革反过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认识: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有关知识。在长期的社会动乱中,各族人民杂居相处,相互影响,彼此融合,落后的民族不断融合在先进的民族中。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不断融合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汉族是在与周边各族的不断融合中发展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华民族实际上是历史上许多民族的融合体。

【板书设计】

北方民族大融合——1、原因

2、内容-孝文帝改革

3、意义

【教学反思】

在评价孝文帝时,有同学提到“为什么孝文帝要全面否定本民族文化,也可以保留自身民族文化以期同汉族文化共同发展”时,没有及时解决这个能够深入的问题。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民族融合一词不易理解和领会,对北方民族了解甚少,因此要注意讲清具体的历史事实。通过前阶段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古代朝代的更迭和经济、文化等方面已经有初步的接触,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初一年级的学生虽然认知水平有限,但是乐意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3、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穿越时空隧道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再通过动手操作,换位思考,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通过缩句游戏,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最后在歌声中对学生完成民族观的正确引导,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

的前提条件。

2、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少数民族政治家。

3、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

历史价值观。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用心 爱心 专心 1

★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的统

一和

民族

融合 回顾:西晋时期“五胡”把问题与民族大融

内迁的历史 合相联系,为下面的学 习做好铺垫。问题是学 点击课件 生独立思考产生的,才观察:“五胡”内迁图 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简述:“五胡”以及今

天的少数民族羌族 “五胡”中哪一个民(鲜卑) 族的势力逐渐强大起

来? 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

找出鲜卑族是如何强大

起来的?

点击课件 北魏建立并与439年统

一了黄河流域

通过利用多媒体等教学

仔细观看视频,从中获媒体作为教学资源,营

小小测试:播放视频 取有效信息并展示交流 造教学情景,使学生形 成对于北魏统一中原的 过程的直观印象,从而对学生的成果展示给 具备相应历史空间概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念,可以减轻学生学习

思维上的困难,引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提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升学生通过史料获取信后,生活在这里的各阅读P114-115小字部息的能力。 族人民相互之间产生分并作出回答 了哪些影响? 点击课件

观看图片:“湖人汉服,

汉人胡食??” 通过阅读、观察使学生

初步掌握民族大融合,

体会各民族之间生产、 生活上相互影响。形成

教学问题场和教学情景

场的叠加。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点击课件

呈现:民族融合趋势下,北魏政治生活的另一种情景

换位思考:面对这种情景,作为统治者该怎样去做?

通过讨论,展开合理的想象,谈出自己的意见、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对教学情景场中解决的共性的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产生新问题,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促成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通过分组竞相回答,明确迁都的重要性

穿越时空隧道,通过师生合作、生生互作展开合理想象。来培养学生体验历史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学生的成果展示给小组讨论并展示讨论结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果 并概括: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好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习,向谁学习呢? 迁都洛阳,是孝文帝在政治上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向汉族学习的关键的一步。

汉族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找出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用色笔在课本上标出) 分组讨论: A组 平城之弊 B组 洛阳之利

小组热烈讨论并回答

孝文帝迁都洛阳

点击课件 简述:平城→洛阳 提出要求

现在,老师和同学们坐着时光机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北魏时期。我们都是鲜卑族人,现在从偏僻落后的平城来到繁华先进的洛阳,要和先进的汉族人生活在一起,将会遇到哪些不便之处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4

魏孝

文帝

的改

革措

课堂

整合

小小

竞答

接生活

并对当今皇帝孝文帝针对遇到的问题纷纷献献计献策。 计献策 教师及时评价 咱们一同来看一看孝阅读教材第三子目,用 文帝是怎么做的? 彩笔标出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点击课件:措施 分析措施内容,评价孝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点击课件:孝文帝改文帝 革成功了吗?(三则会,提高学生对历史问材料) 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题的分析、归纳能力以 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谈古论今: 力。 给出两则材料 使学生养成论从史出和 思考:改革的重要性 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快速提出问题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找一找:今天民族融快速回答 合的现象 通过此活动,帮助学生点击课件:探索与发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现 说一说,谈一谈

点击课件:民族政策 欣赏今天的民族风情

在歌声中,学生慷

点击课件:歌曲《爱慨激昂,展现祖国未来我中华》 美好的明天!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用心 爱心 专心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