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后反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后反思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刚刚讲完,回顾一下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应该继续发扬:

1、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前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全面掌握新知识。想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必须提前一天将新课的“导学案”下发给学生,提醒组长带领组员通读课文,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上课时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表扬预习人数多的小组,并且给该小组加分,参与预习的学生越多,加分越多。这样,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激发了大多数同学参与预习的积极性。本节课参与预习的同学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在学习新知环节大家发言踊跃,答题正确率很高,使新授环节进行的很顺利。

2、课前展示做到省时高效。课前展示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掌握学过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在本环节中答对者给本组加分,获胜小组可以齐呼口号,赢得全班同学的掌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做好课后复习,既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为小组争光。增强同学们的参与意 识和集体荣誉感。做好课前展示无疑对教学是有帮助的。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对出题的难易程度、数量多少把握不准,对整个过程的调控也不是很到位。所以常常出现教室嘈杂、答案出错、过程拖拉等现象。这样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耽误了学习新课的宝贵时间。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指导。课前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把关,删掉非重点问题,紧紧围绕学 过的重点知识进行提问,问题力求简洁、明了,做到少而精。各小组的题量、难易度尽量均衡。主持人要做到声音洪亮,说话吐字清晰,节奏紧凑。更重要的是应熟悉问题及答案,避免出错。教师在学生展示之后给予简单恰当的点评,肯定主持人及答题者的优点,同时指出不足和改进建议,使他们不断调整,不断提高。 本节课课前展示的优点是:主持人声音、语速适中,出题大多是刚刚学过的重点,学生回答的比较顺畅,正确率高。不足是抢答题过于简单。

3、传授新知适时联系旧知。在学习八一建军节的确立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时,引导学生回顾旧知,问:还有哪些节日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关,同学们立刻想到了五四青年节与五四运动有关、七一建党日与中共“一大”的召开有关。这样既学会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

4、教学过程中不忘学科整合。本节课教学中联系到地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如让学生计算南昌起义距今多少年了,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学习秋收起义地点在“湘赣边界”,问:“湘”和“赣”是我国的哪两个省?用到学过的地理知识。

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教师讲的过多,没有做到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学习完“南昌起义”,可以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秋收起义”,然后分组汇报即可。

2、学到两次起义时应该及时结合教材上的示意图帮助学生了解起义过程,加强直观印象,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做的不够到位。课中只是让学生就“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根据地?”进行了讨论,而且讨论时间很短,其它的问题都采用直接问答的方式解决。

4、提出的问题过多、过碎,如果能将若干个小问题整合成几个大问题提出来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5、课件中个别图片字迹太小,学生看的不清晰,影响学习效果。

 

第二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19xx年1月5日,毛泽东公开发表了一封关于当时中国革命前途的信,这就是后来被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

19xx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 产 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的革命暴动,效法苏俄的革命道路,进攻国民党占据的大中城市,但都已失败而告结束,最后被迫转入农村,走向农村革命道路。经过两年多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对农村革命道路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但相当部分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对当时中国农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关系、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夺取全国政权中的作用,则不十分清楚,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不赞成扩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思想,没有用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思想。

针对上述错误的观点,毛泽东写了此信,他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上述理论的错误及其来源,指出这些理论是不适合中国革命的实情的,论述了只有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促进全国的革命高潮。毛泽东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和剥削的主要群众,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就是说,中国革命的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是

在广大的农村。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就是农民战争。中国共 产 党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就把广大农村变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的战略基地;中国“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中国是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在中国分别扶植不同的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军阀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他们相互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这样,“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 产 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特别是在统治阶级力量比较薄弱的边界地区的农村,更易于红色区域的发生和发展。以上两方面说明,在半殖民地中国的条件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此促进全国革命高潮,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第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针对当时革命力量弱小,使一些同志产生了悲观思想,“特别是我们在红军中工作的人,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仿佛全国全世界的形势概属未可乐观,革命胜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等等情况,毛泽东详细分析了引起革命发生、发展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种种矛盾,着重分析了如何察看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发展状况,然后说:“如果我们认识了以上这些矛盾,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就知道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

会 “星火燎原”。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特征: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的出发。认识指导实践,在认识上不囿于条条框框,不先入为主,对周围的情况作深入、全面的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

文章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文章的发表也标志着中国革命从理论上放弃苏俄的“城市道路”,开始在理论上探索自己的道路,是马克思理论和中国实践成功结合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开始中国化。

文章的发表也初步奠定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显示了毛泽东必将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中国革命严重转折关头,毛泽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造才能,探索出复兴和发展中国革命的道路,这是与他一贯坚持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一条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