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反思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反思

一、优点:

1、备课充分。本节课能够把书中的内容有效地组织来,并形成课件。课件素材全面,音频、视频文件和图片等丰富了课堂教学。

2、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本节课授课过程中,强调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并根据学习方法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及时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较高,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课件使用熟练,充分为教学服务。授课时,电子反板与PPT课件有机结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不足:

1、备课没有预想学生情况。备课应该研究透彻,预设学生情况。

2、对学生鼓励性语言使用非常少。很难调动比较内向的学生回答问题。

3、讲课没有扩展课外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兴趣,但这个扩展是建立在要记住某个内容的基础上,不要跑题,要归结回来主要内容。

4、巩固环节,可以再次强调重点。同时巩固记忆这里,应一块块砖立起来,讲一个巩固一个,把一个个地基打好。

 

第二篇:《三峡》教学反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峡》教学反思

那天的说课活动结束之后,连续几天我都沉浸在不可自拔的郁闷中。“雨过天晴”,我开始静下心来找差距。当时另外一位参赛老师抽的课题也是《三峡》,她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我们带入了美若仙境的三峡,诗意的话语,让人如临其境。有这样的老师,何愁学生不喜欢语文呢?相比之下,我的课堂就有点沉寂了。平淡的语调,安静的课堂导致了教者无聊、学者无趣的现状。

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呢?众所周知,情感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积极的情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动力作用。所以,我决定从细微处着手,让死气沉沉的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放手促教学

同事们给我提意见说我教得太累,管得太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后来再讲《三峡》时,我果断地抛弃了一问一答的授课方式。我不再是“一堂之主”,不再牵着学生的手走。我在优美的乐曲中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当时心里真是挺有成就感的。然后再由学生仿读,他们的积极性可高啦,边读边体会。有疑问就提出来,由小组内的成员一起解决。没有了我的扶持,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反而高了,教学效果比以往的任何一堂课都好。

这节课,我解放了自己,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想让鸡吃米,最好的办法是把米放在地上、放开鸡、再退后几步。

二、佳文美教学

如果说前面的读是在为品做准备,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学生对文章佳句的欣赏上。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地方,然后说明理由。许多学生都喜欢写三峡夏季水的画面,于是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想一些与此情景相似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夏季水流湍急,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既是对课文的理解,又是一种知识迁移。有的学生欣赏“清荣峻茂”的图景,于是我

让学生对这四个字进行扩写,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四种图景描摹出来,结果,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扩写不满意,认为自己的扩写使原文那种深远的意境变得平淡了,好多丰富的内涵也没有了。经过比较,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古代散文的魅力所在。还有的学生喜欢秋季的凄清,面对两岸高峻的山岭,聆听悲哀婉转的猿的叫声,体会空谷传响的幽深。这种直接面对文本的倾听和思考,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仿佛看到了作者笔下的壮美河山,仿佛听到了作者旷远的呼唤。

如果说《三峡》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融合,那么学《三峡》的人也与自然景观成为一体了。在此基础上,我布置学生写三峡导游词,完成了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

三、活动乐教学 语文活动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语言思维,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寓教于乐”。(1)赏析活动。赏析式活动中,学生是感受者、评价者,受熏陶,起共鸣。(2)竞赛活动。如配音赛、演讲赛、朗读赛等。(3)合作探究活动。如小组合作质疑解难、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合作者,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活动中得到互补。

四、竞争促教学

语文学科积累任务重,老师逐个检查是不现实的。而且我所带的初二两个班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不少学生已经开始出现混日头的迹象。在文言文单元教学结束之后,我宣布要在各个小组之间开展背诵互查。一组的同学抽查二组的三名同学,二组的抽查三组,以此类推,七组(即班里的最后一个组)抽查一组。因为要记分数,各组自然都很明白抽查哪些学生对本组更有利。检查方法公布之后,班里一阵骚动。各组那些基础差的同学反应最强烈:“老师,那我们岂不是得过好几道坎儿啊!他们肯定每次都抽我们。”我微笑着回答:“是啊,什么时候你不掉链子了,大家也就对你不感兴趣了。”抗议无效,多数同学选择了积极应对。基础好的同学开始给稍差一些的开小灶,说是“穷追猛打”一点都不为过,而那些基础差的同学也一改往日萎靡不振的态势,乖乖地拿起了久违的书本。

第一次小组互查开始了。我让各组现场点号,然后交换位置检查。由于经验不足,场面有些失控,班里人来人往,变成了小市场,费了不少力气,才让同学们各就各位,当然,检查的时候面对面坐着的六个同学,都是由本组的三个学困生和对口组的三名优秀生组成。每组外来的学生检查“留守学生”的背诵情况,并把名字和得分记录到黑板上。这样的互查结束之后,班里二分之一的学生(班里的学困生绝对无一漏网)的背诵情况一目了然,绝对不会再出现“徇私”的情况。得分最低的小组以及各组得分最低的同学要被罚做作业,这样可以再次巩固背诵的内容。成绩好的组沾沾自喜,成绩差的组不免要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是谁拖了大家的后腿,而真正的“罪魁祸首”也会惴惴不安,最终一定会痛下决心:加倍努力,争取下一回合取得胜利。

阶段性考试结束后,我欣喜地发现:合格率上升了,平均分也不错,看来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引发小组间的竞争,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组内合作的最佳途径。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借助朗读寄情、语言激情、音乐渲染等艺术手段,创设出与课文内容相应,和学生心理相融的情境,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体验到情感的魅力和真谛,使学生的情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