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感受和用形象来比喻无形事物,从而使读者能真切地领略无形事物的美的手法。

3.学习用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场面烘托和人物映衬。

【教学难点】 用感受和形象来比喻无形的声音。

【教学方法】赏析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老残游记》

2、理清全文的整体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

四、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直接入题

(二)简介作者

  刘鹗(1857-1909),原名孟鹏,字云抟,后字铁云,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在算术、治河、医道上家学渊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时年五十三岁。

  (三)简介《老残游记》及四大谴责小说

1、《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借老残之游历,记述其言论见闻,揭露晚清吏治的黑暗及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老残游记》写一个江湖医生在各地的见闻和活动。揭露了清末吏治黑暗,涂炭生灵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评论:“言人所未尝言”、“叙事状物,时有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明湖居听书》选自第二回,主要是赞颂说书艺人超群的演唱技艺的。

2、四大谴责小说:

刘鄂《老残游记》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孽海花》

(四)之前情节:

“明湖居听书”故事是这样的:老残来到济南府,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游玩,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居中写“说鼓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路上听得两个挑担子的说道:“明日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又听得铺子里柜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中诧异道:“白妞是何许人?说的又是何等样书?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回到店里向茶房打的此事,茶房介绍刘:这说鼓书,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没什么稀奇,自从王家出了个白妞、黑妞两姐妹就不同了。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的出奇人物,十二三岁就学会了说书的本事。他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京剧、昆腔、小调种种腔调,运用到大鼓书的调儿里,经过二三年的工夫,创造出梨花大鼓的新调,“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她唱书,无不神魂颠倒”。明儿下午一点钟开唱,若上午十点钟去,便没了座位,要听还是早去。老残听了茶房的话,也不甚相信,次日九点多钟便便去明湖居听书。可以说,在节选的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在为白妞说书作了铺垫,那属“耳闻”;进入课文之后,则属“目睹”了。

(五)感知课文:

1、明湖居听书,听谁说书?主人公是谁?

生:白妞

2、白妞出场之前都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了什么写法?对写白妞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1)、戏园盛况

时间早: 十点钟          

观众多:满满的,人缝里坐下

职业广:官员,生意人,读书人

作用:①烘托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                      

②人声嘈杂的描写为后面的鸦雀无声作铺垫,衬托出白妞说书的超人技艺。

③说明白妞说书雅俗共赏,衬托说书造诣深

(2)、琴师弹奏

外貌: 甚为丑陋

初奏:不甚留神

轮指:入耳动心

(3)黑妞演唱

外貌:朴素洁净

演唱:字字清脆 声声宛转

作用:衬托白妞说书的不同凡响

(4)、观众的评论      

作用:烘托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

(六)、课堂小结:经过层层铺垫,便给读者造成了一个极大的悬念,人们不禁想探究:这尚未出场的白妞究竟是何等高人?为什么她使这么多人如此沉迷?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的表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写声音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的局部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通感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四、多媒体

教学过程:

重点探究

1、请同学们默读5、6两段,思考:说书可以分为几个环节?

(请用课文中的原话来回答)

生:“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

2、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学生圈划文中的语句,并在旁边加注欣赏的理由,然后读给同桌听。全班交流,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3、如何写声音的?

生:用通感手法,赋声于形。

4、讲解生么是通感?

“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是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的修辞方式。

5、找出文中运用“通感”的句子,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小结:作者创造性地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描写声音的好方法,即以画面来表现声音。这些描写音乐的句子大多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善用比喻,往往能化枯涩为灵动,化平淡为丰富。

 二、、课堂拓展:听音乐谈感受

师:我们分析了全文结构,也欣赏了作者对音乐的精彩描写。现在,让我们欣赏一首韩红的《青藏高原》吧!听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播音乐,学生闭目聆听,有学生不时提笔记下瞬间感受。音乐结束后,教师不急于发问,有意留下3分钟空白,让学生沉浸在对乐曲的回味中,以期营造一种余音绕梁的氛围。)

  师:说说你听音乐时想到的内容。

  生①:我好像看到茫茫的青藏高原,以及高原上散发着枯叶气息的白桦林,冰雪覆盖的世界,饥寒交迫贫穷无助的凄苦的农人。

  生②:我仿佛看见一个小女孩托着脸望着高原上开得很早的几点小黄花,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师:除了这些由音乐联想起的景象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谈?

  生:听了这段音乐,我的心不由自主地畅想,我好像乘风飞了起来,飘到了辽远壮阔的青藏高原,我想放声高呼!

 三、课堂小结

  王小玉说书是美的,更美的是刘鹗的生花妙笔,它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赋声以形,赋声以色,留其风韵至今日今时,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通过刚才的实践,我们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只笔,那么,你能用这只笔去继续书写生活么?

四、作业

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写出你听《青藏高原》的感受。

 

第二篇: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 1 -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浙江省诸暨中学 马伯成

教学目的

一、感受情境:通过阅读欣赏,再现盛况空前懂的说书场面以及白妞精湛的说书技 艺,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揣摩语言:通过学习课文中的通感手法,揣摩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声音的妙

处,提高学生语言鉴赏和运用能力。

三、领会写法:通过学习文中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理解多角度 描写尤其是侧面衬托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课型 文学作品鉴赏导读课

教学课时 1教时

课前准备

学生:依照“自读提示”、“注释”预习课文,分清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段

落。

教师:A、准备小黑板一块,上书“白妞说书过程”板书一幅。

B、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化蝶》录音带一盘,放音机一台。

教学步骤

一、 导 入 新 课

让学生写出明清四大谴责小说及其作者

《官场现行记》 李伯元 《孽海花》 曾 朴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吴沃尧 《老残游记》 刘 鹗

文学是形象的艺术,文学作品的语言的最主要特征是形象感人。

尽情地感受近代小说迷人的艺术魅力,品味

艺术语言的精湛和巧妙,燃烧起青春之火,展开双臂,以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缪斯!

同学们,本文学习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通过阅读欣赏,切实感受白妞说书

的高超技艺;二是揣摩课文特殊比喻——通感的写法,体味其语言魅力;三是学习

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领会在文中的感人效果。

二、鉴 赏 导 读

(一)引导学生鉴赏以戏圆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部分

自读1-2自然段,找出表现戏圆盛况的词和句子。

- 2 -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戏圆盛况 人缝里坐人 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

——轰动泉城 铺垫之一

此处用墨如泼,描写戏院盛况,观众热情空前高涨,我们读了课文,也可见,白妞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可以想象白妞的说书技艺超乎寻常。这就从一个侧面描写了白妞,十分成功地完成了作品的第一次铺垫。

(二)引导学生鉴赏描写琴师弹奏和黑妞演唱部分

轻声阅读3-5自然段,看看作者又以怎样的笔法来写琴师和黑妞的。

经学生阅读分析,概括出下列语句

琴师弹奏 初奏:不甚留神

轮指:入耳动心

——台下叫好 铺垫之二

外貌:朴素洁净 黑妞演唱 演唱:字字清脆 声声婉转

——叹为观止 铺垫之三

这里正面描写的是琴师和和黑妞的高超技艺,实际上是为白妞的出场作读到这里,读者不免有所担心,黑妞的技艺已经令人叹为观止了,下文该怎样来写白妞呢?白妞的说书技艺又是高超到什么程度呢?这一悬念的设置,给读者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作者又以“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一句话,把读者的审美情趣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引导学生鉴赏白妞说书全过程

请一位同学以描写性的语气朗读第6自然段。

清而不寒 ——近人

如秋水 如寒星 如宝珠 白妞出场 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 ——迷人

——动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把白妞的双眼写活了。眉目传情,让人心旌摇动,心驰神往。白妞以幽雅的仪态和可亲的眼神控制了场面,也为她的精彩表演作好了最精妙的准备。

朗读7-8自然段,品味语言,体味运用通感之妙。

过程 初不甚大(开端)→ 越唱越高(发展)→ 陡然一落(跌宕)→ 忽又扬起(高超)→ 人弦俱寂(休止)

白妞的演唱起伏跌宕,曲折多变,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和旋律美。我们不妨以曲线来直观地显示。学生动笔描绘,而后教师挂出小黑板,进行对比分析。

- 3 -

(四)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运用特殊比喻——通感的妙处

五脏六腑 像熨斗熨过 听觉 → 触觉 三万六千个毛孔 像吃了人参果 听觉 → 味觉 声音拔了一个尖儿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听觉 → 视觉 声音节节高起 像攀登泰山顶峰 听觉 → 感觉 声音迂回曲折 像一条飞蛇在黄山盘旋 听觉 → 视觉 声音再次突然扬起 像东洋烟火上天 听觉 → 视觉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作者巧用生花妙笔,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写得视之有形,品之有味,读到这里,我们由衷佩服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集体朗读7、8两段,再一次感受课文之神韵。

三、能 力 提 升

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化蝶》,借鉴课文的通感手法,选择、锤炼语言,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营造凄婉、缠绵的意境。(该练习可放到课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