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教学反思

回环复沓、一咏三叹读出文章百般滋味河南省安阳市东南营小学 崔慧 喜爱观摩名师教学的老师会发现,名师的课堂上常恰到好处设计了回环复沓、一咏三叹的引读。复沓指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句群。一咏三叹指重章叠句、反复咏叹。这种引读以朗读的形式引导、启发、指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复揣摩语言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复沓引读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感情范读激起学生情感积淀

教学《秋思》一诗时,因为学生阅历浅在阅读中无法体会游子的羁旅之思。正在困顿时,我突发灵感,先用语言叙述深秋落叶纷纷的寂寥肃杀引学生入境,然后分别用希冀、惆怅、悲伤的三种语气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这句诗,学生竟饱含情感、不点自通的用不同语气跟读出诗的下句“行人临发又开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出了作者希冀信件能带给家人他的祝福和因思念亲友而愁肠百结还有因长期不能与亲人相见而无比悲伤的情怀。在老师的引读启发下,学生还诵读出了作者不能尽孝家人的自责,独在异乡的凄凉,对家人的挂念??学生在一咏三叹的诵读中真正体会到了作者写诗时的“意万重”。教师各种情味的范读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内核,唤起了学生的情感积淀,丰盈了文本,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感。 2 提炼学生想象为精彩引语,引生入境悟情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在父亲艰难挖掘的36 小时里会发生哪些情形?学生脑海中出现了爆炸、余震、塌方的情形和父亲手指磨破鲜血淋漓等细节。我将学生的想象提炼为引语:师:大地晃动、瓦砾飞溅,父亲却埋头挖掘。

他挖了———生跟读“8 小时、12 小时??到处都是血迹”。师:父亲嘴唇干裂、腹内空空依然埋头挖掘———生跟读;师:父亲手指磨烂,胳膊划伤仍然埋头挖掘———生跟读。老师将学生的想象提炼为引语,学生反复“跟读”,在诵读声中,一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牢固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3 联系生活拓展文本,一咏三叹升华情感

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抓住文本思想内核,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一咏三叹的复沓引读。师:本文作者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作家,他一生创作了34 部作品,有13 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他曾获27 届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当他的作品连连发表,好评如潮的时候,他才终于明白———(出示句子)生读:“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师:当他的作品受到读者的批评的时候,他的心里明白———生:“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

好??那就是爱;师:孩子们,让我们怀着对生活的感激,对父母的感恩,从心底里铭记———生读:“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那就是爱。教师从文本延伸到生活,在复沓诵读中使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回环复沓、一咏三叹式引读立足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方位创设情境,进行文学教育,引领学生体味课文。回环复沓、一咏三叹式引读为课堂情感氛围创设推波助澜,把课堂阅读教学推上高潮,产生未曾预约的精彩。

 

第二篇:《诗经.氓》教学与反思

《诗经.氓》教学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导入

爱情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古今文人墨客喜欢表现的一个主题。但是更多的文章在表现着爱情的美好,有相爱之人的相互思念,有相互倾诉爱慕之请。少有诗文描写婚变。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卫风 氓》的女主人去了解她的婚变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 指表现内容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比、兴指的是《诗经》表现手法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二)、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三)、情节

《氓》是一首叙事诗。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

(四)、分析女主人公人物形象

通过“恋爱—婚变—决绝”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

(五)、主题

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板书]

章节 情节 基调 形象

第1、2章 恋爱 热情、幸福 活泼、可爱

第3-5章 婚变 怨恨、沉痛 勤劳、温柔

第6章 决绝 清醒、刚烈 坚强、清醒

(六)、鉴赏要点

1、对比手法

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2、《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七)、背诵本诗

(八)、课后思考

把《氓》改编为一篇小说

(九)教学反思

教学中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非常透彻,但是不敢大胆舍弃,想力求面面俱到,反而成了处处是重点,一处也不是重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