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感悟

生与死的感悟

如果一个男人能平静地面对死亡,于死不惧,坦然处之,那么他就没有什么得失不能放下,更何况那些人世间“谁爱谁谁不爱谁”的情爱了!一个人活在世上,无妻无子但有父母健在,故而他有责任和理由活下去。可是,如果能妥善安排好父母百年后的事情,他若有心解脱无心留恋这纷扰的世俗世界而先去,也可以考虑做出行为。

生与死,自古以来,都是作为人不可回避而要永远面对的问题。如何看待,智者仁者,各持己见。正所谓,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只需把它看作是一个世间万物兴衰消生的自然过程而已,无需喜悲,无需纠结。草木有枯有荣,日月有升有落,天理大道,亘古绵延。

生,你不可以决定,然而,死,你可左右。圣贤有言,死有重于泰山,亦有轻于鸿毛。生死皆痛自不必多言,可举何种意义值得向往彻底自我解脱的人思量思量了。冲动而草率结束自己生命者,乃蠢人;冷静而审慎走向生命最终者,乃智人。蠢人,死亦鸿毛般别生人诟病唾弃,智人,死却重于泰山,令世人尊崇纪念。

我应如何应对呢?我的生命到最后一刻是如何收场结束呢?以疾病夺命?以伤害而终?还是寿终正寝?渴望寿终正寝啊!这是就死的类型方式而言。但是,重要的是以何

种意义而终呢?因公殉职?因情而尽?抑或其他。只要是死得其所,有重于泰山之意就足以了。如此看来,这种追求的意义也是偶遇视造化了,不是可以自主设计了。

自始至今,亲情笃深,爱情离逝,为亲情责任而活,活了个安慰式残缺的幸福。双亲身后孑然一身,或漂泊浪迹或自生自灭,无牵无挂,心向天地。美好的爱情,就寄托于来世吧!今生之条件已尝够了世俗女子的奚落了!实乃一大悲哀!

平静、消失的平静,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最终真正的归宿。

 

第二篇:读[道德经]对宇宙人生的感悟

读[道德经]对宇宙.人生的感悟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第一章就指出;“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那就不是恒久的道。名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的名,那就不是恒久的名。真正的恒道,恒名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

老子道的主旨,是研究宇宙的起源,寻找万物的始,和母。恒道,和恒名是众眇之门,玄之又玄,我们只能用心去体察。老子又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过来说是;道是来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法则,是各种运动规律的体现。宇宙万物都来源于道,是道的体现。道周行而不殆,是宇宙万物之根本。是宇宙万物之母。

按现在物理学的质,能守恒定律来分析;物质不可能平空产生,也不可能平空消失。它只能以一种物质形态,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形态,或由质量转化为能量,或由能量转化为质量。物质是处在无限运动,无限变化的序列中。物质就其本质上来说;它既没有产生的一天,也没有消失的一天。但物质就其运动周期和演化周期而言;物质又是有生有灭的。任何一个天体或任何一个物体,都有它们产生和形成的一天,也都有它们必然要灭亡和消失的一天。一切天体或物体,各种种类的生物或生物个体,它们都处在生与死的轮回中,处在周期性的运动中,并都有一定的周期率。物质在无限循环运动中永存,物质基本微粒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即便宇宙,星系等一切天体都消亡,物质基本微粒不会消失,它们仍然以某种不为我们所知的存在形式而存在。这些微粒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会再次组成宇宙。宇宙在这样无限轮回中永生,无始无终。

老子的道很好的揭示了这样的规律;道既是指物质微粒本身一,又是精神的;是,大自然的法则,万物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宇宙万物都是从物质的最基本微粒一,从这个一中派生出来的。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人生方面,老子也有独到的见解;[道德经]第二十章中说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飓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世上人或显得智巧光辉,或显得严厉苛刻。都好象自己很有本领。而象老子这样懂得道的人,反而显得愚钝暗末;纯朴诚实,甚至显得愚陋,笨拙。但这正是遵循道而行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在智慧,财富,死亡方面老子也有独到的见解;认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死而不亡者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感觉,每当我们做到了知人,知己,我们就显得比较就聪明,事情就做得比较好。知道了知足,我们就感到富有和充实。

“死而不亡者寿”,是身虽死,而道乃存;生是从大自然中来,死是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歌,送妻升遐。认为,生死如春,夏,秋,冬四时交退,死不是什么悲痛的事,而是回归大自然的好事,所以,庄子鼓盆而歌,为妻子送行。

道家也有句名言;生从何来,死向何往。宇宙是从物质的最基本,无数微粒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过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它会回归到这些物质的最基本微粒中去。连宇宙都有消亡的一天,何况人呢?所以,不要把死亡看得那么可怕,我们要顺其自然,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