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书感想

《追风筝的人》读书感想

有那样场景曾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有那么一句话我在心里默念过千百遍,有那么一个人物,他的喜怒哀乐都曾牵动过我的心。这就是读书带给我的乐趣。

在我看来,读书带给我的不只是对知识的获取,更多的是一场精神的邂逅。看一本我喜欢的书,书中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会让我动容,书中满含深情的文字会让我潸然泪下,一本书读完,掩卷沉思,书中的话会让我久久回味,我想这种精神的愉悦感是看电视电影所无法体验到的吧!

在如今这个纷繁喧嚣的社会里,或许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再愿意去认认真真的读一本书,去细细品味书中蕴含的感情了吧!可是书中有很多或富含哲理或动人心魄的文字会让我们获得许多启发。当书读多了,我们会获得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会拥有一种广阔宽厚的胸襟,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有正如在读书会中李慧老师所说,不要太功利性的去看书。而对于我来说我更不喜欢带有目的性去看一本书,我更愿意以一种享受的心态去慢慢品味作者的感情。也许读书不会带给我们实际的利益,也不会让我们在考试中多考几分,但是书能让我们获得心灵的洗涤。正是因为现在许多的人被功名利禄所诱惑,迷失了自我,我们才更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我们内心究竟追求的是什么,而书本正是净化心灵的良药,当我将自己置

身于书中,我就会忘了所有的烦恼苦闷,利益得失,获得心灵的安逸。而一本好书更会让我领悟许多人生哲理。

就像在读书讨论会中所读的《追风筝的人》,书中展示了主个人公-阿米尔的童年、忏悔、回忆和怀念,讲述了一段美丽而又残忍的友谊。读到哈桑那句曾另无数人动容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我也不禁心受触动。生活中有多少无语的委屈,有些人选择忍受,正如哈桑,在收到不公平的对待后,依然坚持着真诚与善良。有时,我们会甘愿做一个人的炮灰,觉得那样才有爱一个人的感觉;有时,我们会要求别人做自己的炮灰,以此来证明这个人的确爱自己,正如阿米尔与哈桑。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爱一个人,多是爱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如果自己在这个人的付出越多,我们对这个人就越在乎,最终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我甘愿为他去死”。然而,任何一个人都不值得另一个人做炮灰,因为,奉献者的生命重量会压得接受奉献者喘不过气来,后者会发现,除非他给予同等分量或更多的回报,否则他心中总有愧疚。联系到我们自身,也许我们不会如哈桑那般为朋友付出一切,但我们至少要真诚去对待朋友,关心呵护他们,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份友谊,不要像阿米尔一样,在失去之后才悔恨。

我一直认为,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必定温柔谦和,成熟内敛,眉宇间都能散发人格的魅力,而我也会去品读更多的书籍,去修炼这样一个境界—不骄不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第二篇: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追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你能想象一个患有兔唇的孩子,一个生活在阿富汗社会底层的遭人轻视的仆人是如何用自己的一生来履行他对友谊的这份承诺吗.?

这本小说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足。然而,为了赢得父亲的赞赏,他眼睁睁地看着为他不顾一切的哈桑遭人凌辱,自己选择了逃避。而后,阿米尔又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痛苦,为了减少这份痛苦,他又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于是他再度踏上了久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

人们说陈年往事可以被埋葬,因为时间是治疗一切的良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爬上心头,回首前尘,记忆总是会在某个特别的地方停留。

风筝是童年美好回忆的象征,可是在这儿却也带来一段不堪的过去。孩童时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渴望,总希望成为人们口中赞赏的对象,尤其是我们的双亲,然而父母对别的孩子的赞赏也总会遭到我们的妒忌,也可以说是我们内心的自卑。为此,我们会耍一些阴暗的小手段打压对手,获得关注的目光。阿米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一个折射我们内心的影子。他喜欢卖弄哈桑听不懂的词语,为了追回风筝赢得爸爸的肯定他选择“他只是个哈扎拉人”这样的带着种族歧视的认知来自我麻痹,放弃了他本应该担当的责任。也正是这种对责任的放弃,他品尝了一生的悔恨。在做错事的情况下,我们又何尝不是选择找借口来推卸责任呢!可是,最终我们还不是和阿米尔一样品尝了后悔的滋味,总想找到赎罪的方式来弥补心里的缺陷。

哈桑是这本书的另一个主人公,他深受阶级,宗教的精神迫害。可是他也是这本书书的光辉所在。他的母亲抛弃了他,自身哈扎拉人的血统到处遭人歧视,这本应该是个对生活丧失信心的人,可他却能说出“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样感情丰富的话来。这不仅仅是表达了对主人的忠心,更是对友谊最完美的诠释。可见他对生活充满希望,友情满含期待。我们短暂的一生有多少朋友能够对我们说出并履行这样的承诺呢!哈桑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阿米尔”,他为阿米尔敢于站出来对抗身材最魁梧的阿塞夫,为他能赢得爸爸的赞赏放弃祷告而去追风筝。 他被侮辱时,一直都知道阿米尔就躲在旁边,他却选择了沉默。在知道阿米尔设计陷害他盗窃时,他选择跳进这个陷阱。也许有人会说他愚忠。但是我看到的是一颗对亲如兄弟朋友的主人一颗真挚般的心。他为了不让阿米尔活在不安与愧疚中,他依然选择离开。我们都渴望有这样的一位朋友为我们付出,渴望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却不知自己又为朋友做过什么。

在这里,另一个感动我的人物是阿米尔的父亲,他可以说是一个真真的铁汉子。他对自己的孩子苛刻,是为了让他更好的成长;他敢于和侵略家园的士兵言辞力争,只为了一个陌生的女人;他宁愿挨饿也不愿意接受俄国人的帮助,只因为他们的同胞是家园的侵略者;他为了孩子的未来,愿意从阿富汗的富人沦落为美国一个加油站的工人。这是一个光辉的父亲形象。在那片战火纷飞的废墟上一个勇敢的战士。

阿米尔虽然在美国结了婚,过上了远离战争的生活,可是他内心深处却始终带着对哈桑的愧疚。于是,在良心的谴责下,他选择面对自己的过去。回到那个带着创伤的故土,赎罪。等待他的却是一个震惊的消息,原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并且已经被战争吞噬,于是阿米尔选择照顾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这个遭受战争毒害,满眼惊恐的侄子。他面无表情,只有风筝才能唤起他的回应。

《追风筝的人》不仅仅是亲情,友情的概述,更折射出我们似曾相识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的快感和疑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

动···这里的情感没有虚伪做作,使我们面临变化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映,是一个人夜深人静的时候的扪心自问。

最后,作者在一群孩子中奔跑,为索拉博追风筝,就像哈桑为他追风筝一样,不停地奔跑着·····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这才是人生,犯错,错过,在用一生来挽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