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

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本文既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二、说说课时和教学目标设计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教学生字,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第二课时:教学二至五自然段,总结全文。因此,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理念,本课时,我设计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品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在读中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课文二、四自然段,读、悟语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说说本课时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因此,本课时,我紧紧围绕“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悟理”的新课程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

五、说说教法、学法

本阶段的听力障碍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听力障碍学生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在感知上缺乏完整性,抽象思维发展缓慢,概括分析能力较差,为此我结合听力障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调动听力障碍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兴趣,将直观形象与语言有机结合,关注学生亲身体验。为了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达到目标,我主要让学生采用“读、说、想、练”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课文。

(这一教法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

六、说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着设计理念,本课时,我的教学流程分六步进行:忆——导——观——读——说——练。

(一)忆:(也就是师生一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相机板书: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这样,通过回忆,把两课时的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为学习下文打下铺垫。

(二)导:(也就是以激趣的导语引入新课)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已来到颐和园的大门,下面,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欣赏颐和园的美景。

(“激趣导入”给学生创设了学习的平台,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观(也就是观看有关的景点图)

这一环节,我把“观”和“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先看后说——边看边说”,先抓景

物,再概括特点,然后相机板书。

1、扶(观看“长廊、万寿山”的景点图)在教师的引导下,相机板书“长廊:长 万寿山:美。

2、放(观看昆明湖的景点图),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品句、悟情。相机板书:昆明湖:静。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融进景文当中,在看中激趣,在读中体会,同时也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读(是本课时教学的一条主线)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分两步进行的:

1、扶读。在观看长廊、万寿山两处景点时,先由教师范读,再让学生顺着教师设计的问题[①介绍了什么景点?②请用一个字概括景物特点。]去齐读,最后由学生互读品句。

2、放读:在观看昆明湖景点后,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仿照二、四自然段的学法,让个别学生上台有感情地读。

(通过这一环节多形式的朗读,把学生的“情”融入到文本中,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五)说(是本课时教学的升华)

“学会说”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学生语言运用的体现。这一环节,我从“说句和说段”两方面下功夫:

1、说句:先品原句,再对照生活实际说体会(如:文中的“700米”这一句)。

2、说段:这是学生学完全文后的一个环节,让学生争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颐和园的美丽。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搭配的舞台上自由发挥,在说中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练(也就是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训练)

课堂教学中的“练”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途径,也是挖掘和发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方法。是语文课堂教学工具性的再现。

本课时教学的“练”,我是这样设计的:

1、随堂练(主要设计一些巩固式的填空题,教学时随机出示。如:关键词“滑”和一些优美的修辞句)。

2、课后练:①设计一则广告词;②作文小练笔:按顺序写一写你看到的一处优美的景点。

七、说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是课文作者思路的体现,又是教师教路的再现。因此,板书设计不但要简洁,而且要突出文章的重点,让读者一目了然。大屏幕上的这些就是我教学本课时的板书设计:

长 廊:长

18、颐和园 万寿山:美 美丽的大公园

(总) 昆明湖:静 (总)

(分)

《颐和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二、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想方设法研究它、解决它。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放松他们,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来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运用信息技术的资源进行设计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开路先锋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课堂,为课堂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进行整合,特别适合于新课改的要求。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把网上的一些资源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就会把学生引进多姿多彩的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也为传统课堂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3、依据课改的新理念进行设计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自我学习”、“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在读中去感悟,在读、看、思、议中体会颐和园的美丽风光,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了都会得到发展。

三、教学方法

1、谈话激趣法

学生在交流颐和园的美丽风光时,教师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情境在现法

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3、以读促读法

在教学中,实行多项互动,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

4、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文本,做颐和园中的一名小导游,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进行解说、介绍,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课的伊始,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让学生整体感知对课文的理解。也为进一步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作下铺垫。

(二)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重点游览了哪些景点,把这些表示地名的词语标上记号。为进一步感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学习课文

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进行读文,想一想,在这里你都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在书的旁边做一做批注。

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进行汇报读文,借助多媒体课件及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风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读悟,感知,用眼睛发现美,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

(四)导游介绍

首先引入情境,这篇课文就象一位导游的解说词,将我们带到了那拥山抱水,景色优美的境界中。如果你就是颐和园中的一名导游,你打算怎样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解说呢?选择你喜欢的一处景点进行介绍,也可以利用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具体介绍。在学生准备好以后,让学生进行介绍,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五)拓展延伸

带领学生到颐和园中的其它景点去欣赏,使学生的视野变宽了,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第二篇: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

黑里寨语文教研组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颐和园》。通过教材解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八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颐和园》是鲁教版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本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全文分为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本课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以及十七孔桥。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全文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们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胆子比较大,喜欢与人交流。但生活经验有限,特别是农村孩子,很难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准备了一些文中景点的图片,以便更直观的进行教学。

三、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

2、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3、注重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4、学会合作与分享。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学会文中的生词,理解词句。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自读自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②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五、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难点是学习本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六、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本课选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

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学法:让学生多读,从中感悟美、组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七、说教学流程

依照本课教学重难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激起兴趣

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3、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4、汇报展示,点拨升华

5、评价总结,拓展巩固

1、情景导入

出示图片,你能用词语或一句话形容看到的景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的就是这个美丽的地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介绍颐和园。课件出示颐和园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并于19xx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知道这些后你又想怎么读?再读课题。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进入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很自然地引入课文《颐和园》中,抓紧时间、紧扣解题,加深对背景知识的了解,更容易理解课文。)

2、检查预习,理清写作顺序

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读,集体读,开火车读(评价,同学们读得真棒) 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大和美,结合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些地方?是按什么顺序写了这些景物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引导尝试:我们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再来感受一下。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使学生明确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辍作用,学习移步换景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通过自读感知,明白文章的结构,本篇课文其实分为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并且教师在这里适时板书,加深印象。

3、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几处景点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参与并指导分工。

4、汇报展示,点拨升华

做个小游戏,当导游介绍景点

首先,导入情境,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导游是怎么介绍景点的?

然后说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就像是导游在介绍颐和园的解说词一样,如

果你是导游,你打算怎么来介绍?如何让你的介绍把游客们带入那拥山抱水的境界中去?

现在你选择一处你自己喜欢的景点介绍,也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材料进行详细的介绍。

(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

小组汇报,组长主持,形式如下:下面有我们组领着大家去游览颐和园。先请xx同学带我们走进长廊。

①长廊给我的印象是非常长而且很美。我是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的: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长,273间,每一间??.几千浮华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这一种花还没谢,哪一种花又开了?.互动:谁来给大家读好这一段?

引导: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于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感觉?(神清气爽,什么意思,用它说句话听听),想一想要建这样一条长廊,需要哪些人?(画师,工匠,花匠,设计师?.)是啊,这美丽的长廊,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能工巧匠的智慧,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汇报交流好长廊部分后,播放音乐《渔舟唱晚》,通过配乐,配图朗读的形式感悟长廊的长,廊内的画美,廊外的风景美等特点帮助学生形象感知。

②浏览万寿山

在这一环节,我适时引导找出万寿山的景点,排云殿和佛香阁,感受佛香阁高,金光闪闪的特点以及排云殿金碧辉煌的样子,这些都是学生自行感受,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通过朗读,感受到皇家园林的雄伟。

万寿山给我的印象是华美壮美宏大,我是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的:耸立(像我这样站在这里叫耸立吗?那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说明?板书高大),闪闪发光,一排排(面积大,房屋多,整齐),金碧辉煌(建筑物华丽,光彩夺目)

刚才我们随小导游欣赏了颐和园的华美宏伟,下面我们再随下一位导游从不同角度来感受一下昆明湖景区的特点。

③游赏昆明湖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美景,找出堤岸、湖中心小岛以及十七孔桥的美和它们的特点,还特别讲解“滑”字,从中品味出昆明湖的静。

重点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可出示填空:找出比喻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 和 ,写出了昆明湖 和 特点。“几乎”的意思是 。“滑”字用得 ,因为 。这两句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 也可让学生讨论:把“滑”字换成“划”字好不好?

昆明湖景色秀美,我是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的:静,绿,滑,隐隐约约,数不清的垂柳,葱绿?.十七孔桥仿佛让我看到了我国古代雕刻师们的精湛高超的技艺,它们也为颐和园增添了美。

④组长串讲课文:作者用总分总的结构和移步换景方法向我们描绘了美轮美奂的颐和园,我们随作者游览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和秀美的昆明湖,我知道颐和园里还有很多著名的景点比如:知春亭,铜牛等,同学们有机会一

定要亲自去游赏一下。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大家给我们组作出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完全跳出来,让学生自己喜欢去哪儿就游赏去哪儿。

5、评价总结,拓展巩固

生生,师生评价小组表现

最后我们随着导游重温颐和园优美的景色,(课文堂堂用录音)六、作业设计

课文小练笔,师引导生回忆印象最深的一次游览活动,指导学生学习《颐和园》的写法,理清顺序,突出重点,抓住重点描写。这样让学生立即把悟到的,学到的用出,其对写好小习作更有兴趣,更有信心。课下完成:

1、学习颐和园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游记.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板书设计

颐和园

总起: 美 大

分述 : 长 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精美 华美 秀美

总结: 美景说不完

整堂课我采用了图片、背景音乐为工具,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攻破教学重难点。

以上是我的说课,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