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二中网上培训总结材料

临高二中网上培训总结材料

随着新课改的诞生,不但要求我们去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而且迫切要求提高我们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缩小与发达学校教育差距的必由路。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教师应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要认识到这些新技能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主动获取并提高的,且要求我们教师要走在改革的前沿上,多、快、准的得到一个教师该应得到的信息。为此教师应该迫切参加网上培训。

为了实现我校的“名师兴校,质量立校,管理强校,品牌量校”的治校思想,我校从20xx年开始就强调教师要利用成长博客进行网上学习,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自从那以后,积极响应上级要求的各种网上培训,特别经过20xx年暑假的网上培训,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教研能力得到了巨大的变化。

网上培训的认识

一、多样化教学方式,多渠道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突出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双重提高。要多渠道、多手段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萌生学习的欲望,焕发课堂的活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的模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了解学生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故要深入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就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利用网络资源,将优秀的教育资源,让所有一线教师共享。听了专家的讲座,目睹了“教学大师”的教学风采,更加仰慕专家、大师们。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有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一个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探索。“这次培训,像梳子,帮我反思梳理过去的教学理念;像春风,给我送来了春的气息;像舞台,给我展示自我、收获自信的机会;像灯塔,照亮了我努力的方向,与他们的距离近了??”。

网上培训取得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

校长对网上培训的认识到位,在培训所需的软硬件上及时给与大力支持。各相关室处严格实行,各科组长、各科组带头人积极带头,动员各老师积极参加。

二、培训目标的确定

先进的教育理论必须与教师个体经验及其具体实践情境相结合,才能得到有效地运用,未经受训者自身消化、咀嚼、内化的理论很难使教师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指导教师的行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因此,培训者应尽可能结合教学实际,以个案研究、现场诊断等方式引领教师分析、讨论,同时应引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鼓励和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并鼓励老师不定期自己独立进行网上培训。

根据当前教师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更新学科知识,努力开阔学术视野,加强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增强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练好各项基本功。帮助培训对象提高整体职业素质和专业理论水平,具备现代化教育思想观念,增强学习能力、课程开发设计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

注重网上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来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强调同事间要加强交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进步。

三、培训形式

有计划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既有网上培训的,又有专家、领导和骨干教师亲临现场报告的培训;有学科技能的培训,又有班主任知识的培训。实行课例研究、案例应用与课题研究性培训,和培养名师性培训。但主要以网上培训为主,以其他培训为辅,其它培训起着引领或检验等作用。

四、教学反思

对教师个体来说,做一位教育者,首先要从做一位学习者开始,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要逐步建立随时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把身边已有的学习资源尽可能用好,并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积累和加工资源的意识,形成个性化的个人知识思想网,并进而习得知识管理的技能,用知识管理提升学习能力.和加快学习速度;还要逐步建立通过交流参与到不同主题学习社区中的意识,以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的规模效应。所有这些都要源于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让我们逐步认识自己,主体意识才可能觉醒,并进而能够超越自我。

五、以赛促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教学比赛活动,以此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进步,进而促进培训的有效进行。

六、举行教学开放周和家长听课开放日

通过举办教学开放周,让我校的老师在全县同行和社会各界人士

面前展示我校的网上培训的阶段性结果。

七、网上培训的考核

继续教育评价要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科学又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达到以评价为动力,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相结合,最终实现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成绩考核上,做到结业考核与平时测验相结合,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

具体考核要求:

1.教育教学理论考核合格。

2.教学水平有明显提高,并且教学能体现出新的教育观念,能在各班级成功地实践教学。培训期间按教学计划完成亮相课、研究课、汇报课等形式的教学实践任务,并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

3.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合理运用有关教学软件,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并具有一定推广价值。发挥特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对成绩优秀者,在绩效工资、在跟班带班上、在科组带头人与送到名校长时间学习上,都给予优先考虑与照顾。

培训取得的效果

因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老师们的充分认识和大力支持,虽受时间、经济等条件的限制,但我校迎着困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绝大多数的老师经过网上培训,在思想上,赶上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教师个人业务方面,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我校的何观峰老师在20xx年海南省高中思想政治评优课活动荣获一等奖;王洪青、王又生、王忠耿、王碧莲四位老师考取20xx年省级骨干教师(全县13名,包小学部分在内);陈威老师获20xx年全县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优一等奖;陈朝海等19位老师的19篇教学论文均获20xx年全县教师教学教研论文评选一等奖,何观峰、陈玲两位老师的两篇论文分别获海南省“教科杯”中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符永康与崔运成老师的自制教具荣获20xx年全国二等奖。

尤其在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等团队方面表现得相当显著。如20xx年学校荣获“全国冰心杯文学创作基地”称号,黄小梅《大山里的故事》获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金奖,陈丽欣等三位同学的作品分别获银奖,另有9人篇获铜奖;20xx年我校的陈梦姣同学获得“全国冰心杯”大赛金奖,同时我校又被授予“全国十佳文学社”;20xx年的高中会考,我校有三位学生囊括全县理科考生前三名。

更特别的是年轻教师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老教师们的带动下,很快就达到了教学教研的基本要求,且有个别显得相当突出。如陈福琼老师刚毕业就到我校不到一个学期,就在我县的初中政治思想评优课中取得一等奖,并代表我县到省进行竞赛;任芳林老师分到我校不到一年半,过五关斩六将,取得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教师优质课全国二等奖。

更难能可贵的是:我校的老师原先是压着去参加培训,现已变成自己逼着自己上网培训,且发现好的课件、好的网站度纷纷告知其他同事共享,进一步加快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进程,同时,通过好的课件、好的讲座、好的习题等网上优秀资源,对象我校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起着重要的补偿作用。

 

第二篇:高中语文培训总结

彭旭红

说实在的,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至今,我常常感到越教越不会教了,也曾困惑地问自己:“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站在课堂上?”面对着日复一日的繁忙琐碎,我常常在感到疲惫不堪之余,更多的是过于熟悉之后的厌烦。我不愿在繁重低效地知识重复、课文反复学习中消耗自己,于是我也曾努力地寻觅更高效、学生更喜欢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不断地尝试着、探索着,积累了更多的教训和经验,但大多是个人化的、不成体系的感受。

正是高中语文网络培训从理念的高度给我指出了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这次远程培训共有四个模块,共22讲。这些专题涉及的问题,都是目前教学中最重要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困惑最多、最难以把握和操控的问题,专家们针对这些问题做了细致入微的讨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具体的课例选取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分析、探讨,无论从教学理念上、教学方式方法上,都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给我们指明了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教师培训的形式应该很多,譬如:专家讲座、网络示范课、同行的交流??网络培训打破时空限制,以其丰富、全面、精准的培训内容和快速、立体、多样的培训形式,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快速航班”。

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走出课堂,聆听专家学者高屋建瓴的生动讲解,俯视课堂,反思教学,这应是提升专业能力的必经之路。通过这段时间的新课程改革培训,认识到教育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它应该是立足于生活的。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目标再也不是向大学输送分数高的学生,而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一名基层语文老师,我感到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对即将到来的新课程十分期待。谈谈此次培训中的一些感悟: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教材新,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科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在此理念的指导和支撑下,课堂学习的形式实行开放式、自由式和多层次的形式。不再把课本当作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发现新思路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二,新课程需要营造一年自由开放式的课堂。

实行自由、开放式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联想、想象和表现的欲望和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理状态处于开放状态,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

为学生展现自我、获取成功带来机遇。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来,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而是教师把自己根据教参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即使理解也是生吞活剥地机械记忆,而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或能力从而活学活用。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触类旁通,集思广益,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要深刻得多。学生也在发自内在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于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拘于教材和教案,不仅仅是课本,可以自由开放地把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当作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欣赏口味与不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在语文新课程中我们应该面向“全体” 同时着眼“全面”

语文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抓“尖子生”,不能只针对一小部分学生安排教学计划。教师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既要给优生“发展性匹配”,即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识和新方法,让学生感知最新信息,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又要给中差生“适应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断获得成功,逐步增强信心,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切实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备课包括教材内容的加工,课外信息的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启发性问题和讲解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要统筹考虑。备课给各层次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上课时还要机动灵活地落实。每节课要通过对学生的质疑、答疑、讨论或练习等判断学情,了解每个学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学有的放矢。依据层次目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或训练题,要遵循以下三个前提:

1、掌握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使设计的问题和训练题与之“衔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2、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各层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3、使学生有认识上的困难,值得思考与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证使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全面充分地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争取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全面”指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读写听说每一方面又有多种方式。读,学生可以朗读、默读、读熟;教师可以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体验和感受。学生也可根据内容略读或精读。学生精读时要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讨论”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互助,排除学生对课文理解、领悟的障碍。在讨论时让学生见仁见智,遇到有价值、有话可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辩论双方(或多方)必须要专注地听,听出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观颜察色,辨析语气语调等;辩论时,学生必然要快速及时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等。课外语文读物可以略读。略读课外读物后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写出来,并说出来与人交流,综合训练读写听说能力。

还可以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把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要求,变成语文教学的具体环节和学生的具体实践。

四、要变“用一本教科书教”为“用多本教科书教”。

我以前不管是读书还是教书,总是认为老师是教课本,学生是学课本,老师是通过教课本教给学生知识,学生是通过学课本掌握所学知识。课本是“经”,老师和学生都是课本忠实的追随者,这就导致上语文课对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是不厌其烦的,详详细细、认认真真、方方面面的讲解。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但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没有兴趣。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所以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仅仅是课本,其实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是传授知识的载体。

五、要变“课前备课”为“终身备课”。

教学的知识对老师来说是已知的,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知,这话一点不错。但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准备得非常细致周到,我想也不是什么好事。第一,它为教师挤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而滔滔不绝的讲说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第二,它会潜在地钳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自觉的以教师为中心,跟着你的思路走。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课前认真备课,翻阅了大量的参考书,对上课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了如指掌,甚至语言的表述都非常符合参考答案的特色。结果是上课时虽然展示了老师的风采,自我感觉不错,可学生总是一脸的茫然。我当时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投入的时间与产出的效果不成正比呢?

现在,我认为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教师的文学知识要丰富,语文素养要丰厚——这就要靠终身的学习和积累,需要教师的终身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知识在系统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导向作用,但对具体的问题教师无需作细致的准备。这样,既能保证上课中教师“导”的作用,又能使得师生面对同一问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利于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前细致备课为终身备课。

六、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难得有这样一个较长的时间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自己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也许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我至少不会再继续迷茫。

高中语文网络远程培训即将结束,我将满载而归。满载的是前沿的理念,是专家的嘱托,是同行的期许,是学生渴盼的双眼。感谢这趟“快速航班”,因为它让我始终铭记,语文课堂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一份浓浓的人文情怀,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世界里,学生一定会张扬生命的活力;感谢这趟“快速航班”,因为它教会我用智慧、怜悯、同情、善良铸就“大爱”,让一个个灵动、鲜活的身影快乐地活跃在学习的广阔舞台上;感谢此次高中语文网络远程培训,因为让

我的教学生活更加丰富而充实,专业成长的幸福体验让前方的道路更加宽敞、明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