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送东阳马生序

16、送东阳马生序

【学——重点知识解读】

【内容概说】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本文在写法上最重要的特色是作者通过对比来表现自己学习的勤奋与刻苦。作者用太学生们学习条件的优越和作者自己学习条件低劣形成对比,表明作者精神的富有和志趣的高尚,从对比中得出结论,说明学业能否有成就,取决于主观努力,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在对比中使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

【知识梳理】

1.名句默写

⑴《送东阳马生序》中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句子是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⑵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⑶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艰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⑷表明老师发怒,自己以谦和的态度虚心请教的句子是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⑸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重点字词

⑴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 .

同舍生皆被绮绣 ( 通“披”,穿着 ) .

腰白玉之环( 挂在腰间 ) .

俟其欣悦 ( 等到 ) .

录毕,走送之( 跑 )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 .

弗之怠 ( 懈怠 ) .

未尝稍降辞色 ( 脸色 )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问 ) .

余幼时即嗜学 ( 特别爱好 ) .

四支僵劲不能动 ( 通“肢” )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破 ) .

⑵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先帝不以臣卑鄙 ..

C.或遇其叱咄——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D.益慕圣贤之道——孔子曰:“何陋之有?” ..

(答案解读:A前一个意思是向,后一个意思是在;B两个意思都是因为;C前一个意思是代词,他,后一个意思是难道,表推测的语气;D前一个之的意思是的,后一个之没有意义。)

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之道(的)

(答案解读:C指代书。)

⑷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义正辞严 ....

(答案解读:A前一个意思是取得,后一个意思是集中;B两个意思都是更加;C两个意思都是忧虑;D两个意思都是言语。)

⑸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 ( ① ) ..

假 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

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案解读:C应为“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⑺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句是( B )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答案解读:B应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难句翻译

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⑵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的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⑷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⑸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门客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⑹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就再去请教他。

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

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4.内容理解

⑴结合全文看,作者列举自己求师经历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鼓励马生珍惜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

⑵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缊袍敝衣 作对比,体现作者 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 的精神追求。

⑶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⑷本文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摘录一句。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⑸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也就是以学习为乐。

⑹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5.积累拓展

⑴假如你是马君则,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⑶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⑸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⑻读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解读:其他意思还包括“学习要敢于发问”“学习要有主动性”“学习要勤奋刻苦”“以读书为乐,

就会不畏艰难”等。)

⑽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艰”的读书生活和苦学态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习的目的。

【练——精选试题演练】

1.(2011·福州)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

(2)主人日再食 日: 每天 .

(3)右备容臭 臭: 气味,这里指香气 .

(4)缊袍敝衣 弊: 破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选段依次从 行(走) 、住、食、 衣(穿) 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 艰苦

(艰难) 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的求学意志,那是“ 以中有足乐者 ”。(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材料链接】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5.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

2.(2011·恩施)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借 .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 请教 .

(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 腰佩,这里用作动词 .

(4)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通“肢”,肢体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4.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宋濂求学不辍的原因?

【记——基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⑴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四肢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⑶手指不可屈伸 “屈”通“曲”,弯曲

2、一词多义

⑴患: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忧,忧虑,动词

②无冻馁之患矣 忧患,名词

⑵故: ①故余虽愚 因此,连词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特意,故意,副词 ⑶道:①益慕圣贤之道 学说,名词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说,动词

⑷至:①色愈恭,礼愈至 周到,形容词

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到,动词

⑸质:①援疑质理 询问,动词

②非天质之卑 本质,资质,名词

⑹色:①未尝稍降辞色 脸色

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表情

3、古今异义

⑴媵人持汤.沃灌

⑵走.送之

⑶日再.食

⑷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热水古义:跑 古义:两次古义:借 今义:指喝的汤。 今义:走 今义:又 今义:虚假的,与“真”相对

 

第二篇:八下16送东阳马生序 复习题20xx12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教学案

一、读译文默写课文 我年轻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 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 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赶紧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 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就能够广泛地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 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交往求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 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填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稍微缓和自己 的言辞脸色。我站着陪伴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 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脸色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解释;等到他高兴了,

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隆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 雪深达数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冻僵得不能动弹,仆 人用热水浇洗(我的手脚),拿被子围盖(我),过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 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同屋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 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挂白玉环,左边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宛如神人;我 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 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大概我的勤奋而且艰苦就像这样。

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 挨冻挨饿的忧虑;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有司业、 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 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要是)他们学业有不精通,德行

1

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就是用心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

的过失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 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他论辩,语言委 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探望

他的父母,因此我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二、文学常识

本文的文体是 ,作者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 ,字 ,号 。

三、字词句积累

(一)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

(二)古今异义

录毕,走送之 人多以书假余 媵人持汤沃灌 ...

(三)词类活用

主人日再食 腰白玉之环 ..

(四)一词多义

益慕圣贤之道 .

曾益其所不能 .

礼愈至 .

至舍, .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

或遇其叱咄 .

俟其欣悦 .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负箧曳屣 .

媵人持汤沃灌沃 .

寓逆旅 ..

左佩刀,右备容臭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

撰长书以为贽 ..

言和而色夷 . 以衾拥覆 .不以物喜(五)其他重要词语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 .无从致书以观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弗之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

2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故余虽愚,卒有所闻。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五、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 ② ③

3、太学生学习的条件的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

4、用文中的两个字概括作者的求学经历,应是“”和“”。

5、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宋濂求学不辍的原因?

6、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马生有何用意?

7、、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8、读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比较阅读

【1】

【甲】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 3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腰白玉之环 (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

(3)媵人持汤沃灌( ) (4)感泣辞母 ( ) ..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

B.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去之南都 ..

C.①以衾拥覆 ②辄以水沃面 ..

D.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3.翻译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 ,乙文范仲淹是:

②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③ 、 (要求填写两个)。

【2】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A B C D.其借书亦类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答:这一语句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综合与延伸。

(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4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教学案 参考答案

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2、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

3.(1)有书可读;(2)有师可问;(3)无奔走之劳;(4)无冻馁之患

4、勤 艰

5、(2分)“以中有足乐者”或“余幼时即嗜学”。

6、勉励马生要珍惜眼前优越的学习条件,以读书为乐,勤奋学习。

7、通过对比,①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②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8、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二)比较阅读

【1】1.(1)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2)通“披”,“穿”或“穿着”;(3)热水;(4)辞别。2.C 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4.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1分)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 ③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画荻凿壁等

【2】1.A.朝廷 B.长信 C.平和 D.像 2.假诸人而后见也 3.(1)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4.(1)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2)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