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主备人:张庆华 审核:八年级 时间: 20xx年3 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序”这种文体的种类及特点。

2、学习文中的一些重点的实词、虚词,并能熟练进行翻译。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认真求学的精神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嗜( ) 叱咄( ) 俟( ) 硕师( ) 皲裂( ) 烨然( ) 缊袍( ) 媵人 ( )

2、作者简介及背景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金华人)。元至正中,

荐授翰林院编修,以亲老,辞不赴,隐东明山著书。明初以书币征,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后因长孙宋慎与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牵连而被贬四川茂州,死于洪武十四年(1381)五月,终年72。正统中,追谥文宪。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二、合作探究

1、通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展示)

2、试译课文(关注重点实词)

无从 致 假借 手自笔录 弗之怠 走 以是 益慕 患 尝 先达 叩 援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1

俯身倾耳 叱咄 色 至 俟 卒 从师

穷冬 支 汤 沃灌 衾 日 再 被 腰 略无 慕艳 以 中 口体之奉 若

1、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2、

2、他是如何克服的?

3、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4、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也出言,当代中学生应当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生尊师方式?

5、古代学子艰难求学的感人故事有很多请写出类似的成语故事?或写出描写艰难求学经历的诗文名句?

三、达标测评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录毕,走送之,敢稍逾约( )(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5)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2

(6)色愈恭,礼愈至 ( )(7)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8)烨然若神人(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

(3)天气十分寒冷,宋濂仍然坚持学习的句子是:

3

(4)文中写作者幼时信守诺言的句子是: , 。

(5)文中描写同舍生的语句是: , ,, , 。

4、通假字注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意思是:。

(2)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意思是。

5、古今异义

(1)既加冠

古义: 今义: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义: 今义:

(3)无从致书以观

古义: 今义:

(4)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

(5)走送之

古义: 今义:

课后反思:

4

5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练答案

三、1、“每假借~~~~逾约”

2、对比,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与专一

3、(1)有书可读;(2)有师可问;(3)无奔走之劳;(4)无冻馁之患

4、事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四、1、(1)得到;(2)跑;超过约定的期限;(3)大;(4)更加羡慕;(5)请教;(6)周到

(7)等待;(8)光彩照人的样子。

3、(1)余幼时即嗜学;(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4、(1)“支”通“肢”,肢体 (2)“被”通“披”,穿

5、(1)古义:举行加冠礼,即成年了 今义:帽子

(2)古义:跑向 今义:快走,趋向

(3)古义:取得,这里指买到 今义:达到,实现

(4)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5)古义:跑,赶快去 今义:行走

讨论回答下面问题

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而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意思对即可)

初三文言文试题选

阅读段答案

1、(1)“我”收下了丈夫学生的父亲拿来的鸡蛋,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2)小时候我和父亲为打电话去找远方姨爹受到冷遇和侮辱,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2、划线句子从几个方面强调了拿去送礼的梨的难得,与下文姨爹对梨的不屑一顾和侮辱语言形成强烈的反差,更突出了自尊心受打击的程度

3、文中写的两件事,均与“穷人的自尊”有关:现实中的“我”的行为是为了保护穷人的自尊,因为“我”儿时曾因为贫穷受到人蔑视,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4、示例: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并努力保护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尊

6

5、表达了我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

6、表达了我对“父女俩”的尊重,对穷人的尊重

7、文章最末句

7

 

第二篇:《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6分)

【甲】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2)俟其欣悦( )

(3)于是遂就书 ( ) (4)吾徒相教( )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

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 5、(1)借 (2)等待 (3)于是,就 (4)白白地(每个1分,共4分) 6、(1)(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我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每小题2分,共4分。) 7、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2分。) 8、(1)具有伯乐之慧眼,(2)富有同情心,(3)能把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主张作为办学方针的可贵精神。(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1)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

(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条件,(3)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应有恒心和毅力。(3分。能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详细参考: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8 - 21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已】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西京杂记>)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曾位至丞相。 ②逮:到,及。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与:帮助。 ⑤大学:很大的学问。

18.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2)录毕,走送之(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腰白玉之环(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0.【甲】【乙】两文主人公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21.你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18.(1)得到(2)跑(3)通“披”(4)腰佩’

19.(1)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

(2)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20.家贫且能勤奋刻苦读书。

21.读书要不畏条件艰苦、学习应该勤奋努力刻苦、读书要虚心善学等,言之成强

详细参考: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节选自朱熹 《熟读精思》)

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 同舍生皆被绮绣

(3) 援疑质理 (4) 余尝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 既加冠 心既到矣

B.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才美不外见

C.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谈笑有鸿儒

D.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盖竹柏影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13.根据上下文,在【乙】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2分)

14. 【甲】文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用到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0.(1) 借 (2) 通 披 穿 (3) 引、提出 (4) 曾经 11. D.

12.(1)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 所谓说书读得熟了,就是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13.眼 口 14. 与同舍生对比,突出地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习为快乐(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从而勉励马生勤奋刻苦地学习。

详细参考: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义阳朱詹世好学,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①,吞纸以实腹。天寒无毡,抱犬而卧以取暖。犬亦苦饥,恒出觅食,呼之不至,则哀声动邻,然仍不辍其业。

——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①举火:点火,特指生火做饭。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腰白玉之环 _______ (2)恒出觅食 _______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媵人持汤沃灌。

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D.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吞纸以实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文采用______写作手法,表现作者读书“勤且艰”;(乙)文采用______写作手法,表现主人公好学“不辍”。(2分)

11.读了上面两段文字,结合阅读感受,请拟写一句凝练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腰佩用做动词2经常常常每小题1分共2分

8.B共2分

9.(1)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2)家境贫寒没有什么物资财产常常连日不生火做饭靠吞咽纸张填充肚子。 第1题答对“以”“口体之奉”l分翻译准确通顺l分第2题答对“资”“实腹”1分翻译准确通顺l分。共4分

10.对比衬托侧面描写每空l分共2分

11.示例一艰苦的生活锤炼一个人的意志造就一个人的坚强品质。 示例二穷苦之境也是成长

之境。 示例三且勤且艰读书作乐。 示例四学习磨练人生。内容2分语言凝练l分共3分

本文来自华语网(Thn21.com) 查看全文:/wen/wenyan/32647.html 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 ④家贫无资

①因此 ②得到 ③懈怠,放松 ④钱财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 ①

假 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B (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C (2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详细参考: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23—27题。(10分)

【甲】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an)粥不充,日昃(ze)始食,遂大诵六经之旨,慨然多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夜昏怠(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媵人持汤沃灌( ) (4)感泣辞母( )

24.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扶苏以数谏故 ②以衾拥覆

C.①辍耕之垄上 ②去之南都

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

25.下列句中与“辄以水沃面”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以中有足乐者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可以为师也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6.翻译句子(2分)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7.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 ,乙文范仲淹是: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 , (填写两个)(4分)

参考答案:

23.有时 通“披”,穿 热水 辞别24.C 25.B 26.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

谷里。27.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因感恩慈母。勇于承担责任而勤奋读书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画荻凿壁

详细参考: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a/chuzhong/31/1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