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

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

让预习走进课堂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

使学生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所讲的预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教学新课之前,预先了解一下学习内容。经实践,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1、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已有的知识,初步认识新知的构架和

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2、通过预习,学生了解了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对一些简单易懂、

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内化,当预习时产生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习时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探讨的空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1

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3、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探究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一、怎样预习才是有效的

首先,预习的设计,重在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其次,要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预习卡),预习提纲要细致,内容要丰富,知识点要全面,以增强预习效果。再次,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最后,课前要检查预习卡,评价预习的效果。

二、注意预习指导,强化预习行为

1、端正学生预习态度,激化学生预习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意义,抛弃那些像“预习没有必要,只要认真听讲就行。预习是浪费时间。”“预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上课提问检查”等错误观点。教师可以抓典型,树榜样,以方便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要让更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预习的好处,尝到预习的甜头,而不是靠强迫、检查等手段逼学生预习,只有学生对预习有了正确的态度,懂得预习的重要性,才会真正认真地对待预习,才能从预习中获得收益。具体做法如下:

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我都让学生在数学自习课上进行预习,预习 2

时不准互相议论,有时我边巡视边鼓励他们:“看谁不用老师讲,能在预习时把知识学会。”所以学生在预习时,都是埋头看书,积极思考。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知识要点画横线,弄不懂的要标出问号,准备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一起探究。

预习让学生的成就感得到彰显。每逢遇到较容易的知识,通过预习把它掌握,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就异常兴奋。有时下课了就找我兴高采烈地说:“老师,这部分知识我在课前学会的。”我一方面鼓励他,一方面给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在课上给大家讲一讲吗?如果你能给大家讲清楚了,说明你学习能力更高了。”这时,他就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进一步预习。

2、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预习方法大体上分六步。

一读 认真阅读教材,了解预习内容。

二思 仔细揣摩,动脑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记 记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窍门、思路等

四提 在不明白出作记号、准备课上提出来,向他人请教。

五练 教材中的练一练等习题要做一做、试一试。

六查 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与他人分享。

3、强化预习行为。为了鼓励学生做好预习作业,并使其制度化,要把竞争手段引入到预习活动中,以完善学生的预习品质。

3

三、预习时间

由课上转向课下,一般30分钟,时间一定要充裕,并让学生填好预习卡。

四、课堂上如何展示预习效果

1 、预习后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总目标:更要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

所以然。

预习后的数学课堂常常会给人一种错觉,学生预习了,应该都知道了,从而不知不觉加快了教学节奏,我以为这样起步太快,会使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避免“刀光剑影一闪而过,倾盆大雨一泄而光”,在学生头脑中并没有留下多少东西。

2、预习后的数学课堂的学习总目标:展示预习成果,感受预习的成功,课堂上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能力。

3、 课堂上展示预习三大原则

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预习后的课堂教学的差异可能更大。因此,一定要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预习成果,然后“以学定教”把握教学起点。

A学生“看的懂”的,教师就倾听。有些知识比较简单,学生预习后基本上能够看懂,教学时教师尽可能少说或不说,让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人人参与汇报,发言更踊跃了,机会更多了,教师的话也随之减少 4

了许多。

有些学生在进行预习后,由于事先了解了老师所要讲的内容,听课时就不认真了,这样,预习反而会影响听课的效果。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注意学习老师和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提示学生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和预习中的难点,以便集中精力听课,使预习和听课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B学生“道不明”的,教师就“点拨”。如百分数与分数的主要区别,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预习时道不明,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点拨,通过几组练习题辨别,来揭示他们的真正区别,对百分数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剖析,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本质。

C书上“看不到”的,教师就补充学生的眼界毕竟有限,有些知识是隐性的,学生在预习时难以看懂教材,要体会到教材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补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如“百分数”又叫“百分率”“百分比”。通过教材比一比(1)知道第一题实际上是比较每个人的进球率(命球率)。第二小题实际是比较每号种子的发芽率,书上没有此概念,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补充,及时地引导学生总结出进球率、发芽率的概念,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再如,“百分比”,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比”,不懂“比”的意义,这 5

时,就需要教师讲解“比”的意义,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师的适时点拨,补充使学生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预习后的课堂练习设计更要有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这样知识点就能得到全面的训练,深入的理解,从而大大的激发应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如游戏:10秒钟内写10个百分数。你写了几个?完成得占总任务的百分之几?未完成的占总任务的百分之几?再如,“你猜,我猜,大家猜”的游戏。

猜成语里的百分数 百战百胜( 100℅ ) 百里挑一( 1

℅ )

十拿九稳( 90℅ ) 十全十美( 100

℅ )

根据百分数猜成语

百分之百 的命中率 ( 百发百中)

生还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十(九死一生)

百分之五十的国土( 半壁江山 )

再如,教师的结束语:送给同学们一个百分数的名言。

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灵感=成功

再如,学生汇报收集的百分数信息,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

6

5、预习后的课堂更注重“讲练结合”,体现“做数学”的理念。课堂上采用“精讲多练”、“精讲精练”“边讲边练”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创造。

总之,预习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提高预习的效率,清除对预习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预习即可养成。让预习走进课堂,让预习成为一种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

郎 洁

20011年1月20日

7

 

第二篇:预习是一种习惯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小学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由于知识的连续性,交际性和学时的缺少,决定了“预习”,尤其是“课外预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的。

一、细化预习内容

细化内容,使预习有文可依。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少而精”的原则。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相对较弱,“面面俱到”只会使他们更加无从下手。所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预习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解决下堂课的重难点为主。

二、明确预习要求

明确要求,使预习有章可循。针对预习内容,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而且预习要求必须合理,正确,有可操作性。如果预习要求是以题目的形式呈现的,那必须注意题目的针对性,集中性和发现性。

三、 提供预习方法

提供方法,是预习有模可循。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所以教师在培养预习习惯的起始阶段,要注意提供学习方法。

但是,通过实践,我发现初步培养小学生预习习惯还有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认真贯彻课内检查。叶圣陶老师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可见,课外预习,应注重课内检查,检查后要给予正确评价,要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到预习是和书面作业同等重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预习习惯的培养应循序渐进。

“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只要教师们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学生们定顶学会预习,运用预习,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