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劳动评价》 试卷A及参考答案

1

岗位劳动评价试卷A及参考答案

A. 生理代谢 B. 新陈代谢 C. 安静代谢 D. 运动代谢

7.岗位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评分法、排列法、因素比较法和( )。

A.专家评定法 B.分类法 C.速度评定法 D.系数评定法

8.基于制定劳动定额的目的,在测时对象的确定时,应该选择( )。

A. 中等技术熟练人员 B. 最好技术熟练人员

C. 中等偏上技术熟练人员 D. 最差技术熟练人员

9.以下关于正常作业速度表述错误的是( )。

A. 是指合格工人在正常作业状态下,积极努力工作的速度。

B. 受适当的纪律组织约束而无奖金刺激下,能终日保持的速度。

C. 是进行工时评定的依据。

D. 正常作业速度=实际作业速度×速度评定系数。

10.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定额水平与生产水平要相适应,这说明( )。

A.定额水平与生产水平要保持一致 B.定额水平要根据生产水平随时调整

C.生产水平要根据定额水平随时调整 D.定额水平要始终高于生产水平

二、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工作地专业化形式是由主要设备的配备方式决定的,对象专业化组织所配置的工作地集 中了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类型设备和不同工种的员工,他们对 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作业。

2、生产过程通常包括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准备生产过程和过程。

3.通过技术测定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一般有,工作日写实法、

4、职系指由相同或相似,而职任轻重和繁简难易程度不同的岗位构成的系列或群体。

5、工作疲劳是指劳动者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工作后,因脑力或体力消耗过多使机能产生下降的生理现象。

6、能量代谢率是劳动代谢量与

7、系数评定法将工作速度分解为技巧性、均匀一致性、工作环境和 等四个基本要素作为对工作进行评定的主要指标。

8、岗位评价就是以工作岗位为对象,按照一定客观标准,确定岗位的过程。

9.劳动定额统计内容一般包括产品实耗工时统计、劳动定额管理状况统计和2

统计。

10.劳动定额修订间隔期是指 两次定额修订间隔的时间。

三、名词解释(共12分,每小题3分)

1、产量定额

2、先进合理定额水平

3、劳动强度

4、工作日写实

四、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6分)

1.试绘制出工时消耗分类图。

2、简答生产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

3

3、简答岗位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4、劳动定额标准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5、工作疲劳测定有哪些基本方法?

五、改错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1、职等是指工作性质相同、而工作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的职级。

4

2、类推比较法是指利用以往积累的实耗工时资料,经分析整理,结合当前生产技术水平的 变化因素,制定同类产品劳动定额的方法。

3. 劳动定额标准是指对劳动定额制定、实施、统计分析、考核和修订等各环节中特殊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

4、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劳动对象、工作地、工艺方法三者不变,三者变一,则构成一道新的工序。

六、计算题(共16分,每小题8分)

1.某产品生产工时消耗经估工其最快生产工时为32分钟,最慢生产工时40分钟,最可能工时为36分钟。试采用概率估工模型进行相关计算。

(1)要求定额的可能完成率达到93%,试确定该产品的劳动定额。

(2)若确定工时定额水平为37.5分钟,试测算该劳动定额的可能完成情况。(保留小数点后2位)

定额完成系数与完成率对照表

5

2、某企业报告期生产A、B、C三种产品,试根据下表有关数据计算并填写空格: 七、论述题(本题10分)

1. 试述企业开展劳动定额工作的意义。

6

岗位劳动评价试卷A及参考答案

岗位劳动评价试卷A及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A 3、C 4、B 5、B 6、D 7、B 8、C 9、D 10、A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同一 2、生产服务 3、测时 4、工作性质 5、劳动 6、消耗

7、努力程度 8、相对价值 9、劳动定额完成情况 10、前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产量定额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工作任务量的限额。

2、先进合理定额水平是指多数工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部分工人可以超过,少数工人可以接近的水平。

3、劳动强度是指劳动者所从事劳动的繁重、紧张程度或密集程度。

4、工作日写实是指对工人整个工作日内的工时利用情况,按其时间消耗的先后顺序,如实地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试绘制出工时消耗分类图。

准备与结束时间(Tzj)

手动

工 基本时间Tj 机动

作 作业时间(Tz) 班 定额时间(T) 机手并动 时 辅助时间(Tf)

间 作业宽放时间(Tzk) 组织性宽放时间(Tzzk) 技术性宽放时间(Tjk) 个人需要宽放时间(Tgk)

休息宽放时间(Txk)

非定额时间Tfd 非生产时间(Tfs )

停工时间(Ttg )

2、简答生产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

(1)根据产品性质、结构、特点可分为连续性、间断性生产类型;

(2)根据品种的多少、变化程度、产品稳定性。品种少――设备的专业化程度高;品种多――需装备通用性强的设备。

(3)根据产品数量--生产规模、重复程度。

(4)根据劳动要素的投入种类可分为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3、简答岗位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1)全面客观性;(2)指标的可评价性;(3)指标的实用性;(4)指标的普遍性。

4、劳动定额标准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7

(1)图像式定额标准。制定简单、使用方便、准确度高 。使用中易产生读数不准的误差,适用于单(或双)因素下单件小批生产的定额标准制定。

(2)表格式定额标准。数据一一对应,表达明了,查阅方便,误差小。多因素下结构较为复杂,数据连续性差,影响使用性。单(或双)因素下的定额标准制定。

(3)函数式定额标准。反应影响因素全面,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表达充分,规律性强。当影响因素较多时,模型复杂。适用于计算机制定定额。 5、工作疲劳测定有哪些基本方法?

1)疲劳调查2)疲劳测定3)脉搏测定法4)信号反应测定法5)动作变化测定法 6)皮肤电流测定法7)能量代谢率测定法 五、改错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而工作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相同的职级。 2、类推比较法改为统计分析法 3、特殊改为重复

4、工艺方法改为劳动者。

六、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1)a =32 m =36 b=40

(2)M=(a+4m+b)/6=36 (3)σ=(b-a)/6=4/3 当P=93%时,λ=1.5,则 (4)T=M+λσ=38 当T=37.5时,则

(5)λ=(37.5-36)/4/3=1.125 P=87%

岗位劳动评价试卷A及参考答案

1. 试述企业开展劳动定额工作的意义。 答题要点:

(1)是企业实行计划管理的基础。

(2)是企业减少活劳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3)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落实经济责任制的重要依据。 (4)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依据

8

 

第二篇:机械工业企业岗位劳动评价试行办法

机械工业企业岗位劳动评价试行办法

【颁布单位】 机电部

【颁布日期】 19911211

【实施日期】 19911211

【章名】 全文

岗位劳动评价是企业生产(工作)岗位(职位)对职工劳动的要求和 影响的基本劳动要素,按照定量或定性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 进行客观 的多方位的测定、评定、科学、 合理地确定岗位间的规范劳动差别及其在 劳动协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岗位劳动评价是企业劳动、工资、 培训和保险 等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正确认识劳动客观价值的一种方法。 岗位劳动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是按照各岗位(职位)对劳动者的 要求和影响,根据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 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 要素确定相应的评价系统,从而达到岗位分级(类)的目的。 岗位劳动评 价系统由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等子系统组成。

【章名】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影响、 决定岗位劳动状况和劳动差别的基本劳动要 素和构成各要素的若干子因素组成。 机械工业企业岗位劳动评价分为工人 岗位劳动评价和干部岗位劳动评价。 工人岗位劳动评价指标体系由四项要 素、十四个子因素构成。干部岗位劳动评价指标体系由四项要素, 九个子 因素构成。(详见附表一、二)

1.要素

要素是综合反映岗位性质、作用和特点的主要因素。 岗位劳动评价为 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四项要素。 每项要素反映岗位 劳动的一个方面。

(1)劳动技能。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岗位要求劳动者应具有的文 化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和具备完成本职工作及解决处理工作(问题)的能 力。

(2)劳动责任。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岗位要求劳动者应承担技术 和经济等责任的大小。

(3)劳动强度。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者付出体力和脑力劳动

消耗的程度。

(4)劳动条件。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岗位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状况及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2.子因素

子因素是反映岗位某一要素内容的基本因素, 诸子因素构成单要素的 主体。机械工业企业工人岗位劳动评价的子因素一般为十四个。 即:技术 知识、操作技能、生产责任、设备责任、安全责任、用力程度、 纯劳动时 间、劳动姿势、精神疲劳、粉尘、温度、噪声、毒害物、工作地。 干部岗 位劳动评价的子因素一般为九个。即:文化、专业技术知识、 工作能力、 经济技术责任、管理责任、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工作负荷、精神疲劳、 工 作地、工作环境。

机械工业的企业类型、工艺装备、工艺流程、产品种类、 生产方式和 劳动组织等比较复杂,企业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对评价的子因素进 行调整和补充,找出规律性强, 影响作用较大的因素做为评价的子因素, 要注意其全面性、代表性、可评性和实用性。

【章名】 二、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指要素、子因素的权数、子因素的分级标准和要素、 子因 素的评分标准等。

1.要素、子因素的权数

要素、 子因素的权数是指各要素在四项要素中及各子因素在各要素中 所占的权重系数。 要素和子因素的权数应按各要素和子因素对岗位劳动性 质、作用的影响程度确定。它是客观存在,并受到企业生产特性制约的。 权数是计算各要素和各子因素分值的依据。

由于机械工业企业的行业分类多、生产特性差异较大,因此, 对权数 暂不做统一规定,由企业根据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自行确定。

2.子因素分级标准

子因素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子因素的特性而制定的分级评价标准。 子因 素分级标准应参照国家标准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标准, 结合子因素的特 点制定定量和定性标准。分级标准应尽量制定和采用定量分级标准。 根据 机械行业的情况,拟定了子因素分级参考标准(详见附件1、2)。 企业 可按照国家和部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结合具体情况调整、补充, 确定子因 素分级标准。

3.要素、子因素的计分标准

计分标准是根据各要素、 子因素的权数和级别确定各要素和子因素的 分值。通过计分法将要素、子因素不同的评价标准, 转化为定量的可比分 值,计分标准包括总计分值,可采用百分制或数百分制,要素、 子因素的 分值,岗位类别的对应计分范围等。

为了做好行业、地区和企业之间相同岗位劳动评价的平衡工作, 拟在 调查研究、总结试点企业岗位劳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 列出机械工业工人 岗位劳动评价的标杆岗位。

【章名】 三、评价方法

岗位劳动评价方法是确定评价要素、子因素权数,子因素级别,要素 、子因素分值及岗位类别的方法。一般可采用测量法、评估法、比较( 1 、2比较)法、工作研究、计分法(综合评价)和现场技术测定、 数理统 计、计算机处理等方法、技术。

测量法是利用科学仪器、 仪表等手段对岗位劳动评价的子因素进行测 量或计量,将测量数据结果直接与评价标准相对应进行评价。 该方法可用 于确定定量评价的子因素的分级(分档)。

评估法是通过调查分析, 采取“专家评估”和“群众评议”的办法, 将各要素和子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通过分析比较进行评价。 该方法 可用于确定要素和子因素的权数, 亦可用于确定定性评价的子因素的级别 (档次)。

比较(1、2比较)法是利用价值分析中确定功能系数的方法, 按照 各要素和子因素对岗位的影响程度及其重要性进行比较和打分, 通过数理 统计方法进行评价。该方法一般用于确定要素和子因素的权数。

工作研究是运用方法研究与时间研究的技术,采用程序分析、 流程分 析、操作动作分析、 工作地布置等手段对劳动强度中的某些子因素进行测 定、评定、以确定其等级。

计分法(综合评价)是将要素、子因素不同标准的评价结果, 按照定 量可比分值进行评价,确定岗位叫分值和类别的方法。 根据对各子因素评 价结果,按照计分标准,计算出各子因素分值。各子因素的分值之和, 为 要素的分值。各要素分值之和为各岗位的总分值。 按照岗位的计分范围确 定相应技能等级和岗位类别。

1.权数的确定方法

在确定要素和子因素的权数时,可采用比较用(1、2 比较)和评估

分析等方法。

(1)比较法(1、2比较)是运用矩阵表,对要素或子因素按其对 岗位的影响程度进行一对一的比较打分,影响程度大的一方记“2”分, 小的一方记“1”分,经过数理统计分析后,确定要素和子因素的权数。 例:子因素(劳动强度)权数计算(见下表) 劳动强度

子因素权数计算━━━━━┯━━━━┯━━━━━┯━━━━┯━━━ ━┯━━━━┯━━━━━项目 │用力程度│纯劳动时间│劳动姿势 │精神疲劳│合计分值│权重系数━━━━━┿━━━━┿━━━━━┿ ━━━━┿━━━━┿━━━━┿━━━━━用力程度 │ - │ 2 │ 2 │ 2 │ 6 │0.33━━━━━┿━━

━━┿━━━━━┿━━━━┿━━━━┿━━━━┿━━━━━纯劳动 时间│ 1 │ - │ 2 │ 2 │ 5 │0.2

8━━━━━┿━━━━┿━━━━━┿━━━━┿━━━━┿━━━━ ┿━━━━━劳动姿势 │ 1 │ 1 │ - │ 2

│ 4 │0.22━━━━━┿━━━━┿━━━━━┿━━━━┿ ━━━━┿━━━━┿━━━━━精神疲劳 │ 1 │ 1 │

1 │ - │ 3 │0.17━━━━━┿━━━━┿━━

━━━┿━━━━┿━━━━┿━━━━┿━━━━━合 计 │ - │ - │ - │ - │ 18 │1━━━━━┷━━

━━┷━━━━━┷━━━━┷━━━━┷━━━━┷━━━━━

(2)评估法,是通过调查研究对要素或子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用排 列对比分析的方法排出要素或子因素的顺序, 经综合平衡后确定出各要素 或子因素的权数。

2.子因素等级的分值确定方法

(1)测量分级法

当子因素分级标准属于量化标准时,应采用测量分级方法。 通过使用 仪器、仪表按照岗位子因素的内容,对岗位进行测量或测定, 将得到的测 量数值直接与分级标准相对应,从而确定其等级, 并根据计分标准确定其 分值。

(2)评估分级法

对子因素分级标准属于定性标准, 不宜采用测量分级的方法进行评价 时,可由专家评估,进行分析、比较、排队,按评价标准确定其等级。 井 根据计分标准确定其分值。

3.要素分值的确定方法

(1)要素分值=∑构成该要素的各子因素分值

(2)要素分值=∑(各子因素评价分值×该子因素的权重系数)× 该要素的权重系数

4.综合评价分值的确定方法

综合评价分值是岗位的总分值。在综合评价中、对劳动技能、 劳动责 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四项要素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以确定各岗 位的综合评价分值。

综合评价分值=∑要素评价分值

在评价工作中,因测评标准、方法的缺陷和误差等原因, 造成个别岗 位劳动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相距甚大的, 可运用统计学中的方法进行适当 调整。

【章名】 四、岗位劳动评价工作程序

科学、合理的岗位劳动评价工作程序,是做好评价工作的保证。 岗位 劳动评价工作的程序一般应为:

1.确定评价对象和范围

岗位劳动评价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工作)岗位。进行岗位劳动评价 ,要按照先进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确定岗位的设置, 并制定出相应的岗位 规范。岗位的设置要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责,对岗不对人的原则。 2.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全面、精简、可比、重点突出的原则, 参照本办法评价要素及子 因素,结合企业生产、管理特点及管理手段现状, 对构成要素的子因素进 行适当的选择、调整,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3.确定评价标准

企业可根据制定国家标准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参照国家、 行业及本办 法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结合企业对岗位的要求, 制定本企业统一的评价标 准。评价标准包括要素、子因素的权数, 子因素的分级标准和计分标准要 尽量制定定量标准。

4.选择确定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可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 合,科学测试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运用多种 技术与方法。对能够使用科学仪器手段的,可采用仪器测量, 暂不具备使

用仪器的,可采用评估等方法,注意做好综合评价工作。

5.设计、制定岗位劳动评价表

根据评价工作的实际和需要,设计、制定评价使用的表格。 如:岗位 基本情况调查表、作业时间观测记录表、岗位要素、 子因素调查测定表、 岗位要素、子因素评价表、权数计算表、综合评价计分表等。

6.进行岗位劳动评价

岗位劳动评价分为单项子因素评价、单项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 (1)对各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其等级及相应的分值。

(2)对各要素进行评价确定其评价分值。

(3)对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四要素进行综合 评价,确定岗位总分值。

(4)根据计分标准,按照评价分值,确定该岗位的技能级别和岗位 类别。

附表一

┍━━━━┑ ┍━━━━┑

┍━━┥劳动技能┝━┯┥技术知识│

│ ┕━━━━┙ │┕━━━━┙

│ │┍━━━━┑

│ ┕┥操作技能│

┍━━━━┑ │ ┕━━━━┙

│ │ │ ┍━━━━┑

│工人岗位│ │ ┍━━━━┑ ┍┥生产责任│

│劳动评价┝━┿━━┥劳动责任┝━┥┕━━━━┙

│指标体系│ │ ┕━━━━┙ │┍━━━━┑

│ │ │ ┝┥设备责任│

│ │ │ │┕━━━━┙

┕━━━━┙ │ │┍━━━━┑

│ ┕┥安全责任│

│ ┕━━━━┙

│ ┍━━━━┑ ┍━━━━━━┑

┝━━┥劳动强度┝━┥用力程度 │

│ ┕━━━━┙ │纯劳动时间 │

│ │劳动姿态 │

│ │精神疲劳 │

│ ┕━━━━━━┙

│ ┍━━━━━━┑

│ ┍━━━━┑ │粉尘、温度 │

┕━━┥劳动条件┝━┥噪声、毒害物│

┕━━━━┙ │工作地 │

┕━━━━━━┙

附表二

┍━━━━━━━━━━━┑

┍━━━━┑ ┍┥文化、专业技术知识 │

┍━┥劳动技能┝━━┥┝━━━━━━━━━━━┥ │ ┕━━━━┙ ┕┥工作能力 │

│ ┕━━━━━━━━━━━┙

│ ┍━━━━━━━━━━━┑

│ ┍━━━━┑ ┍┥经济技术责任 │

┝━┥劳动责任┝━━┥┕━━━━━━━━━━━┙ │ ┕━━━━┙ │┍━━━━━━━━━━━┑ ┍━━━━┑ │ ┝┥管理责任

│ │ │ │┕━━━━━━━━━━━

│干部岗位│ │ │┍━━━━━━━━━━━ ┑

│劳动评价┝━┥ ┕┥精神文明建设责任

│指标体系│ │ ┕━━━━━━━━━━━ ┙

│ │ │ ┍━━━━━━━━━━━

┕━━━━┙ │ ┍━━━━┑ ┍┥工作负荷量 │

┝━┥劳动强度┝━━┥┕━━━━━━━━━━━┙ │ ┕━━━━┙ │┍━━━━━━━━━━━┑ │ ┕┥精神疲劳 │

│ ┕━━━━━━━━━━━┙

│ ┍━━━━━━━━━━━┑

│ ┍━━━━┑ ┍┥工作地 │

┕━┥劳动条件┝━━┥┕━━━━━━━━━━━┙ ┕━━━━┙ │┍━━━━━━━━━━━┑ ┕┥工作环境 │

┕━━━━━━━━━━━┙

附件1 工人岗位劳动评价子因素分级标准(供参考)

附件1-1技术知识分级标准

技术知识系指岗位对操作者应具备的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理论: 一级:部颁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初级工应知部分

二级:部颁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中级工应知部分

三级:部颁工人枝术等级标准高级工应知部分

四级:按机委人(1987)183号文中技师任职条件中理论知识 内容

五级:按机电人(1991)444号文附件一中高级技师任职条件 中理论知识内容

注:对部颁标准中尚未制定颁发技术等级标准的工种可按“部标”的 制定原则,由企业自行制定分级标准。

附件1-2 操作技能分级标准

操作技能要求系指岗位作业需要劳动者达到的技能水平和经验: 一级:部颁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初级工应会部分

二、三级:部颁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中级工应会部分

四、五级:部颁工人技术等级标准高级工应会部分

六级:按机委人(1987)183号文中工人技师任职条件中实际 技能传授技艺的要求。

七级:按机电人(1991)444号文件附件一中高级技师任职条 件中实际技能、传授技艺的要求。

注:在部颁标准中对尚未制定颁发技术等级标准的工种,可按“部标 ”的制定原则,由企业自行制定分极标准。

附件1-3 生产责任分级标准

生产责任系指岗位劳动者完成任务时对最终产品(工作)质量, 数量

应负的责任程度:

一级:与企业最终产品质量、生产数量有一定关系的辅助、服务岗位 二级:与企业最终产品质量、生产数量有直接关系的辅助生产(工作 )岗位

三级:与企业最终产品质量、 生产数量密切相关的辅助生产(工作) 岗位

四级:与企业最终产品质量生产、 数量密切相关的一般工序生产(工 作)岗位

五级:与企业最终产品质量、 生产数量密切相关的关键工序生产(工 作)岗位

附件1-4 设备责任分级标准

设备责任系指岗位劳动者使用、维修保养设备、 工艺装备在发生失误 时因设备、工艺装备复杂程度不同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

一级:使用一般生产设备,发生事故时经济损失较小。

二级:使用精、大、稀设备,发生事故时经济损失较大。

三级:使用部(局)管设备,发生事故时经济损失很大。

附件1-5 安全责任分级标准

安全责任系指该岗位劳动者发生工作事故时, 造成自身和危及他人伤 害事故的可能性和程度:

一级:所在岗位出现工作事故,不易发生工伤。

二级:所在岗位出现工作事故, 易发生轻伤或不易发生燃爆等安全事 故

三级:所在岗位出现工作事故, 易发生重伤或轻易发生燃爆等安全事 故

四级:所在岗位出现工作事故, 易发生恶性死亡事故或容易发生燃爆 等重大安全事故。

附件1-6 用力程度分级标准

用力程度系指岗位要求劳动者完成定额任务时所使用的力量程度:━

━━━━┯━━┯━━┯━━┯━━┯━━┯━━━━━━━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班定额内经│0.5 │~1│~ │~2│ ~3│~5手重量(吨)│以下│ │1.5 │ │ │以上━━━━

━┷━━┷━━┷━━┷━━┷━━┷━━━━━━━

①对某些岗位不宜用经手重量反映体力消耗的,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制 定分

级标准。

②有条件的单位可参照国家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确定等级。 附件1-7 纯劳动时间分级标准

纯劳动时间系指岗位要求劳动者完成班劳动定额时所需自身劳动的时 间:━━━━━┯━━┯━━┯━━┯━━┯━━┯━━━━━━━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纯劳动时间│2级│~3│~4│ ~5│~6│~6(小时) │以下│ │ │ │ │以上━

━━━━┷━━┷━━┷━━┷━━┷━━┷━━━━━━━

附件1-8 劳动姿势分级标准

劳动姿势系指岗位劳动者完成企业时必须做出的姿势:

一级:以站坐结合,可时常随意移动的作业

二级:以固定坐姿为主的作业

三级:以站立为主的作业

四级:以蹲位、大弯腰为主的作业

五级:以仰面为主的作业

附件1-9 精神疲劳分级标准

精神疲劳系指岗位劳动者作业时因注意力集中、 单调等原因造成的精 神疲劳程度:

一级:间断重复操作,需适当注意力,间断注视目的物

二级:较长时间单调作业,比较高度集中, 连续或近似连续注视目的 物

三级:长时间单调作业,高度集中,连续注视目的物的细小移动 附件1-10 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粉尘危害程度系指岗位所处环境中粉尘对劳动者的危害影响程度: 一级:国家标准GB5817一85中0级

二级:国家标准GB5817—86中Ⅰ级

三级:国家标准GB5817—86中Ⅱ级

四级:国家标准GB5817—86中Ⅲ级

五级:国家标准GB5817—86中Ⅳ级

附件1-11 温度环境影响分级标准

温度环境影响程度系指岗位所处环境中温度对劳动者的影响程度: 一级:以常温条件为主的作业

二级:以恒温条件为主的作业

三级:国家标准GB4200—84中Ⅰ级

四级:国家标准GB4200—84中Ⅱ级

五级:国家标准GB4200—84中Ⅲ级

六级:国家标准GB4200—84中Ⅳ级

附件1-12 噪声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噪声系指岗位所处环境中噪声对劳动者的影响程度:━━━━━━━ ━━━┯━━━━┯━━━━┯━━━━┯━━━━━┯━━━━━━\ 噪声 \ 等 级│ │ │ │ │\

强度db(A)\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接触时

间(小时) \│ │ │ │ │━━━

━━━━━━━┿━━━━┿━━━━┿━━━━┿━━━━━┿━━━ ━━━

4及以上 │< 85 │> 85 │> 90 │ > 96 │

━━━━━━━━━━┿━━━━┿━━━━┿━━━━┿━━━━━┿ ━━━━━━

2及以上 │> 85 │> 90 │> 96 │ > 99 │

━━━━━━━━━━┿━━━━┿━━━━┿━━━━┿━━━━━┿ ━━━━━━

2以下 │> 90 │> 96 │> 99 │ > 103│

━━━━━━━━━━┷━━━━┷━━━━┷━━━━┷━━━━━┷ ━━━━━━

附件1-13 毒害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毒害物危害程度系指岗位所处环境中毒害物对劳动者的影响程度: 一级:国家标准GB12331一90中0级(安全)

二级:国家标准GB12331—90中一级(轻度危害) 三级:国家标准GB12331—90中二级(中度危害) 四级:国家标准GB12331—90中三级(高度危害) 五级:国家标准GB12331—90中四级(极度危害) 附件11-14 工作地分级标准

工作地系指岗位所处工作地点对劳动者的影响程度:

一级:地面室内为主的作业

二级:地面室内外为主的作业

三级:高空(2米以上)为主的作业

附件2 干部岗位劳动评价子因素分级标准(供参考)

附件2-1 文化专业知识分级标准

文化专业知识系指岗位对干部应具备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理论的要 求:

一级: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技术知识。

二级: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或相当中专水平、 掌握并能够运用本专业 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三级: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相当大专水平, 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本 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代 科学的生产管理技术,方法和发展趋势。

四级: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相当水平, 精通并能创造性运用本 专业技术(理论)适应, 掌握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代科学的生 产管理技术、方法和发展趋势。

附件2-2 工作能力分级标准

工作能力系指岗位对干部在生产(经济)技术管理、研究、设计、 政 策水平、分析判断、组织协调、语言文字等诸方面能力的要求:

一级:了解本专业工作内容,照章办事、 具有完成一般辅助性工作的 能力。

二级:了解和初步掌握本专业工作内容及与本专业有关的政策规定, 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完成一般性技术管理工作。

三级:较熟悉本专业工作内容和政策规定,有一定分析判断能力, 能 够独立解决处理本专业范围内的问题, 受过培训能独立承担本 专业中一般项目的设计、技术管理工作、 完成一般性工作总结 报告。

四级:熟悉本专业工作内容和政策规定, 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和独立 判断及解决本专业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受过一定的培训, 有 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开拓能力,能独立承担较复杂的研究, 设计 项目,能撰写一定水平的总结,报告。

五级:有较高的政策(技术)业务水平和综合分析, 自由独立判断和 解决处理本专业文字工作的能力,受过系统的培训, 有较丰富

的工作经验, 具有较强的开拓能力能够独立主持或组织本专业 内的重大课题研究和设计项目,能撰写较高水平的总结、报告。

六级:精通本专业、具有解决重大、 疑难问题和全面主持工作的组织 能力,受过全面系统的培训,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具有很强的 开拓能力或独立承担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和特大工程技术项目设 计。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独创能力。

附件2-3 技术经济责任

技术经济责任系指所在岗位、干部工作质量的好坏、在技术、 管理等 方面出现误差、导致经济损失程度:

一级:所在岗位发生工作失误, 对企业最终产品成本及企业经济效益 影响较小。

二级:所在岗位发生工作失误, 对企业最终产品成本及企业经济效益 影响一般。

三级:所在岗位发生工作失误, 对企业最终产品成本及企业经济效益 影响较大。

四级:所在岗位发生工作失误, 对企业最终产品成本及企业经济效益 影响很大。

附件2-4 管理责任分级标准

管理责任系指干部所处岗位的管理层次和与企业最终生产经营目标相 联系的紧密程度:

一级:一般工作岗位,与企业最终生产经营目标有间接联系。

二级:职能科室、一般行政技术岗位, 与企业最终生产经营目标联系 一般。

三级:处室、分厂、车间中层领导、中级技术专业管理岗位, 与企业 最终生产经营目标联系较密切。

四级:处室、分厂级领导或相当级别的高级技术管理岗位, 与企业最 终生产经营目标联系密切。

五级:大型企业厂领导或相当级别的高级技术管理岗位, 与企业最终

生产经营目标联系很密切。

附件2-5 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分级标准

精神文明建设责任--—指岗位要求干部在政治思想工作, 企业文化建 设等方面所应担负的责任大小:

一级:岗位要求干部对本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负有一般责任。 二级:岗位要求干部对本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负有一定的责任。 三级:岗位要求干部对本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负有较大责任。 四级:岗位要求干部对本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负主要责任。 五级:岗位要求干部对本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负全面责任。 附件2-6 工作负荷分级标准

工作负荷系指岗位对干部日常确定性工作和非确定性工作时间与制度 工作时间的比率:

一级:工作负荷率 50%以下

二级:工作负荷率 51%~60%

三级:工作负荷率 61%~70%

四级:工作负荷率 71%~80%

五级:工作负荷率 >80%

附件2-7 精神疲劳分级标准

精神疲劳系指干部完成本岗位工作所产生的精神疲劳的程度: 一级:照章办事,日常工作无严格的时间制约。

二级:间断性工作,但有时间要求,有较小的心理压力。

三级:间断性工作,有一定的周期性要求并有心理负担。

四级:工作比较单调,频率高、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五级:具有创造性劳动,工作频率高,有周期性的时间要求, 易产生

很大的心理压力。

附件2-8 工作地分级标准

工作地系指岗位干部工作地点的差别:

一级:以办公室工作为主的工作岗位。

二级:办公室设在生产现场的工作岗位。

三级:以生产现场为主的工作岗位。

附件2-9 工作环境分级标准

工作环境系指管理岗位所处环境中毒害等因素影响和地处室内状况的 差别:

一级:基本无毒害物质(含粉尘、噪声、高温等)影响。

二级:间断性的一般接触对人体有害的毒害物质(含粉尘、噪声、 高 温等)或10%以上时间在室外、高空等较差环境中工作。

三级:经常接触对人体有较大损害的毒害物质(含粉尘、噪声、 高温 等)或30%以上时间在室外、高空、地上等恶劣环境中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