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与路面养护1

路基与路面的养护

公路养护目的是保持路况完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经济、舒适。如果公路缺养、失养,路况必然会很快下降,道路通行就必然受阻。所以,在公路建设中,必然高度重视养护工作。 根据养护的时期不同,可以分为预防性养护,修补性养护。路面的养护应该以预防性养护为主,以修补性养护为辅。也就是说,在路面将要出现和尚未出现病害之前(或严重病害之前)进行养护。除非是发生不可预料的灾害(地震、水灾)之外。应尽可能不要等到路面出现病害之后,再做修补性养护。我国的养路方针:以预防性养护为主,修补性养护为辅,简称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一. 路基养护

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它承受由路面结构层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强度,是保证路面稳定的先决条件。路基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性能,从而对道路使用者的行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行驶速度产生极大的影响。路面的损坏,往往与路基的排水不畅、路基构造物的缺损有直接关系。保持路基土的密实,排水性能良好,各部尺寸和坡度符合要求,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修复损坏部分,维持路基良好状态,是路基养护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路基常见病害和基养护的主要工作内容

路基不仅承受着路面结构层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还经受着土体自身重力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发生变形或者破坏。路基的主要病

害有以下几种:一、路基冲沟、沉陷、沉降;二、路基边坡滑塌、碎落和崩塌以及坍方和路基沿山体滑动;三、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翻浆、冻胀、盐胀、溶陷等。

路基病害的防治是路基养护的的重要内容:

1、整理路肩、边坡,修剪路肩,分隔带草,清除杂物,保持路容整洁;

2、疏通边沟,保持排水系统畅通;

3、清除挡土墙、护坡滋生的有碍设施功能发挥的杂草,修理伸缩缝,疏通泄水孔,及清除松动石块。

小修 :

1、小段开挖边沟、截水沟或分期铺砌边沟;

2、清除零星塌方,填补路基缺口,轻微沉陷翻浆的处理; 3、桥头接线或桥头、桥涵顶跳车的处理 ; 4、修理挡土墙、护坡、护坡道 、泄水槽、护栏和防、冰雪设施等局部损坏 ; 5、局部加固路肩; 中修

1、局部加宽、加高路基,或改善个别急弯、陡坡、视距;

2、全面修理 、接长或个别添建挡土墙、护坡、护坡道 、泄水槽 、护栏铺 砌边沟; 3、清除较大塌方,大面积翻浆、沉陷处理; 4、整段开挖边沟、截水沟或铺砌边沟; 5、过水路面的处理; 6、平交道口的改善; 7、整段加固路肩

改建 :

1、在原路技术等级内整段改善线形;

2、拆除、重建或增建较大挡土墙、护坡等防护工程 ;

3、大塌方的清除及善后处理整段加宽路基、改善路线形, 提高技术等级。

( 二)、路基养护技术

1、公路路基冲沟、沉陷、沉降

路基边坡或山坡受流水冲刷作用而形成的沟。应及时用土回填,修复夯实。 路基压实度不足,或地基土质不良,在水、荷载等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变形。应按原高度填平夯实,并注意排水。

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受压缩而产生的竖向变形,应按原高度填平夯实。原地面为软弱土层时,应另行处治。

2、公路路基边坡崩塌、坍方、滑坡

路基边坡土体或岩层在自重作用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破坏了岩土体的平衡,突然从边坡上崩塌下来,称崩塌。其防治可整修边坡,土质边坡采用密铺草皮或用石料砌筑防护构造物。

路基边坡因坡度过陡,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岩土风化、重力的作用和巨大的震动,引起的坍塌称坍方。其防治应引走表面水、截断水流,采用植物防护等措施。

路基山坡土体或岩层,长期受水浸湿,其结构被破坏,失去支撑力,在自重作用下,整体或局部沿着一个滑坡面向下滑动,称滑坡。其防治应以排水疏导为主,并设必要的支撑建筑。

3、公路路基翻浆、弹簧现象

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期间,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量过大,强度急剧

降低,在行车作用下造成路面破裂沉陷,冒出泥浆等现象,称翻浆。其防治主要是搞好排水,挖除翻浆层,换土或换铺粒料、石灰土等分层回填夯实;视病害程度也可采用提高路基,降低地下水位、增修暗管、盲沟,修隔温层、透水隔离层等办法。

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量过大,路面整体强度减弱,在行车作用下,路基或路面出现软弹的现象,称弹簧现象。其防治与处理翻浆相似

4、泥石流

山区沟谷多、坡度大、山表植被受到破坏,岩层风化破碎形成大堆积物,在暴雨、融雪水的冲击下,就会一涌而下形成泥石流,冲毁公路,中断交通,危害很大。

泥石流应综合治理,在路段上侧开沟引水至安全处,做好水土保持,种植乔、灌木林,修建挡土墙,及时清除碎落物。

5、公路路基湿陷、陷穴

黄土地区路基遇水后具有疏松、湿陷等特性,在重力和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沉陷现象,称湿陷。对边坡疏松土层采用挖台阶办法清除,对疏松坡面应拍打密实,或植草皮防护,对高路堤边坡加固铺砌护坡,同时做好路基路面的排水、导水设施。

黄土地区台地边缘,沟谷两岸等处,由于坡面经流集中,流水沿节理下渗侵蚀黄土而成的穴孔,称陷穴。防治可采用岩溶穴洞处理办法。

6、公路路基冻胀、盐胀、溶陷

寒冷地区冬季,路基土层内的水分冻结,发生体积膨胀,造成隆起的现象,称冻胀。其防治应加强排水,保持路基干燥,减少水融,选用

砂、砾等非冻胀性材料进行养护。

7、挡土墙加固

挡土墙发生倾斜、鼓肚、滑动或下沉时而进行的加固。其加固措施有:挡墙锚固、套墙加固、支撑墙加固等方法。

8、基底防护

基底防护是为防止沿河、湖、水库或海岸附近挡土墙、护坡等的基底受水流冲刷或波浪侵袭,导致基底脱空、墙身、砌体破坏而对基底进行的防护。

二.路面养护

 

第二篇:路基路面总结

1、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2、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由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

6、土基回弹模量:反映土基在瞬间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性质。

8、压力P与弯沉L之比称之为地基反应模量K

14、压实度:工地实测干密度/标准击实法得到的最大干密度。

15、碎砾石路面以碎石或砾石为基本材料,并用适量的起粘结作用的细料嵌缝,经压实而成的路面结构。

16、级配砾(碎)石路面是一种由各种集料(砾石、碎石)和土,按最佳级配原理修筑而成的路面层或基层。

块料路面:用块状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筑的路面称为块料路面。

水结碎石路面:大小不同的轧制碎石从大到小分层铺筑,洒水碾压而成的路面结构。

泥结碎石路面:以碎石作骨料,粘土为填充结合料,经压实而成的路面结构。

泥灰结碎石路面:以碎石为骨料,一定数量粘土和石灰作粘结填充料、经压实而成的路面结构。

填隙干压碎石基层 干压碎石: 指将碎石材料摊铺后直接压实而成的结构层。

17、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等面层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

普通混凝土路面:是指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边缘和角隅)外不配置钢筋的混凝土路面。

钢筋混凝土路面:为防止可能产生的裂缝缝隙张开,板内配置有纵、横钢筋网的混凝土路面。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沿纵向配置连续钢筋,除了在与其它路面附近或临近构造物附近设置胀缝及施工需要设置施工缝外,一般不设横缝的路面。

装配式混凝土路面:在工厂中把混凝土预制成块,然后运至工地现场装配而成。

复合式(双层式)混凝土路面:采用上下两层不同混凝土材料组成的路面板。双层板之间结合程度不同分:结合式、分离式、部分结合式。

纤维混凝土路面:在混凝土中掺入一些低碳钢、不锈钢纤维或其它纤维(如塑料纤维、纤维网等),成为均匀而多向的混凝土路面。

混凝土小块铺砌路面:由高强混凝土材料预制而成的混凝土块铺筑而成的路面。

碾压混凝土路面:一种含水率低,通过碾压施工工艺达到高密度、高强度的水泥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为避免钢筋混凝土路面裂缝过早出现,预先对受拉区钢筋混凝土施加压力,用来减小或抵消荷载所引起的混凝土拉应力,从而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的混凝土路面。

18、沥青路面:用沥青材料作结合料粘结矿料修筑面层并与各类基层和垫层所组成的路面结构。

19、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 3cm的沥青路面。

20、沥青贯入式路面:用沥青贯入碎(砾)石作面层的路面。

21、沥青玛蹄脂碎石( SMA)路面:指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做面层或抗滑层的路面

22、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是以间断级配的集料为骨架,用改性沥青、矿粉及纤维素组成的沥青玛蹄脂为结合料,经拌和、摊铺、压实而形成的一种构造深度较大的抗滑面层。

23、蠕变是应力为一恒定值时,应变随时间逐渐增加的现象。

应力松弛是应变为一恒定值时,应力随时间衰减的现象。

24、疲劳破坏:由于材料微结构的局部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而出现微损伤,在应力重复作用之下微量损伤逐步累积扩大,终于导致结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

25、劲度模量:特定温度与特定加荷时间条件下的常数参量。给定温度和加荷时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参数。

26、一般路基:通常指在良好的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填方高度与挖方深度不大的路基。

山区、丘陵区。

路床:是指路基顶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0~30cm称为上路床,30~80cm称为下路床。

27、压实功能指压实工具的质量,碾压次数或锤落高度、作用时间等。

28、磨耗层:是路面的表面部分,用以抵抗由车轮水平力和轮后吸力所引起的磨损和松散,以及大气温度、湿度变化等因素的破坏作用,并提高路面平整度。

保护层:在磨耗层上面,用来保护磨耗层,减少车轮对磨耗层的磨损。

29、石灰稳定类基层: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和水,按照一定技术要求,经拌合,在最佳含水量

下摊铺、压实及养生,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路面基层。

30、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渗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此修筑的路面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31、水泥稳定类基层: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适当的水泥和水,按照技术要求,经拌合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及养护成型,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以此修建的路面基层称水泥稳定类基层。

填空或选择

1、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均以100kN作为标准轴载。

2、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干燥、中湿 、潮湿和过湿。

土基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

4、土基回弹模量的物理意义: 5、路基防护与加固设施主要有边坡坡面防护,沿河路堤防护与加固以及湿软地基的加固处治。

6、常用的坡面防护设施有植物防护(种植、铺草皮、植树)和工程防护(抹面、喷浆、勾缝、石砌护面)。

7、冲刷防护包括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直接防护包括:植物防护、石砌防护或抛石与石笼防护,以及必要时设置的支挡。

8、间接防护主要指导治结构物包括:丁坝、顺坝、防洪堤、拦水坝。

9、按挡土墙的位置不同分为:路堑挡土墙、路堤挡土墙、路肩挡土墙、山坡挡土墙、桥头挡土墙等。

按挡土墙的材料不同:石砌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墙、砖砌挡墙、木质挡墙和钢板墙等。

按挡土墙的结构形式不同: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锚杆式、拱式、锚定板式、桩板式、垛式等。 挡土墙的构造由墙身、基础、填料、排水设施和伸缩缝等部分组成。

10、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按力的作用性质分为主要力系、附加力和特殊力。包括:载;2.墙后土体的主动土压力Ea;3.基底的法向反力N及摩擦力T; 4.墙前土体的被动土压力Ep。

附加力:洪水时的静水压力和浮力、动力压力、波浪冲击力、冻胀压力以及冰压力等。

特殊力:偶然出现的力,例如地震力、施工荷载、水流漂浮物的撞击力等。

11、路基附属设施分类:取土坑与弃土堆、护坡道与碎落台、堆料坪与错车道。

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路面横断面包括槽式横断面和全铺式横断面。路面结构按层位功能的不同,划分为面层、基层、垫层。

12、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

垫层介于土基与基层之间,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基层传下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少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13、我国公路路基土的分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并进一步细分为12类。

14、路面分类【按照力学特性分类】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

15、沥青路面分类:1、按强度构成原理分为嵌挤型和密实型。

2、按施工工艺的不同分为层铺法、路拌法、厂拌法。

3、按沥青路面技术特性分为: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沥青玛蹄脂碎石( SMA)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

16、沥青玛蹄脂碎石( SMA)路面 特点:抗滑耐磨、孔隙率小、抗疲劳、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的优点。

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能力、防渗能力。

18、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气候分区指标:高温指标、低温指标、雨量指标。

19、沥青混合料的典型组成结构:密实悬浮结构、骨架空隙结构、密实骨架结构。

20、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 21、沥青路面车辙分类及形成机理:.失)。

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耐老化性。

高温稳定性-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单轴压缩实验、马歇尔实验、蠕变实验、轮辙实验、简单剪切实验。

23间接拉伸试验、直接拉伸实验、蠕变实验、受限试件的温度应力试验、应力松弛试验、弯曲破坏试验。

低温开裂性-抵抗温缩开裂、温度疲劳开裂能力。

24、水稳定性-抵抗水损害的能力。

25、抗疲劳性-抵抗荷载重复作用的能力。

26、耐老化性-抵抗沥青性能降低的能力。现象:变形、开裂。

27 路基横断面类型:路堤、路堑、填挖结合。 28矮路堤,高路堤、一般路堤。

浸水路堤、护脚路堤、挖沟填筑路堤等。

29、路堑横断面形式:全挖路基、台口式路基及半山洞路基。

路基压实机理:使土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空隙缩小,土的单位质量提高,形成密实整体,最终导致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影响因素:内因指土质和湿度 (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度最大, 效果最好, 水起润滑作用);外因指压实功能压实的外界自然和人为的其他因素。

30、压实机理 压实标准分

重型击实试验

12~15t

)和

轻型击实试验(6~8t) 31、

32、挡土墙的用途:支撑路基边坡、支撑桥台、支撑桥头引道、支撑隧道洞口。

33、根据水源的不同,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可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

34、地表排水包括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和坡面排水。

坡面排水包括路堤坡面、路堑坡面和倾向路界的自然坡面的排水。

35、地面排水设备: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渡槽、倒虹吸、积水池。

36、地下排水设备:盲沟、渗沟、渗水隧洞和渗井。

1.暗沟:利用渗水材料透水性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沿沟排泄到指定地点。作用:拦截层间水或降低地下水位。

2.渗沟:采用渗透方式将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排到路基范围以外指定点的排水设施。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

3.渗井:是竖直方向的地下排水设备。作用:是汇集离地面更深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通过竖井,渗入下层,疏干路基土。

36人工及简易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力机械化、爆破方法。

37、路基施工的主要内容,大致可归纳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基本工作型、土的移动、路堤填筑压实,以及与路基直接有关的各项附属工程。

施工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归纳为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三个方面。

38、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指土质和湿度,外因是压实功能及压实时的外界自然和人为的其他因素等。最佳含水率、土质、压实厚度、压实功能。

39、土质路基压实度试验方法: 灌砂法、环刀法、灌水法或核子密度湿度仪法。

水结碎石、泥结碎石、级配碎石和干压碎石等。

碎、砾石路面结构强度形成特点: 1.矿料颗粒之间的联结强度,一般比矿料颗粒本身强度小得多;

2.在外力作用下,材料首先将在颗粒之间产生滑动和位移,使其失去承载能力而遭致破坏。

41、碎(砾)路面的养护产生的病害:沉陷、松散、坑洞、车辙及裂缝等。措施:加铺磨耗层和保护层。

43、块料路面的特点:主要优点:坚固耐久、清洁少尘、养护修理方便。

主要缺点:用手工铺筑,难以实现机械化施工,块料之间容易出现松动,铺筑进度慢,建筑费用高。

构造特点:必须设置整平层;块料之间填缝料嵌填,使块料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44、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

45、沥青路面原材料:。

46、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

47、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预估方法:诺丁汉大学法,壳牌法,地沥青学会法,

沥青混凝土(AC)

特点:较高的强度和密实度,在常温下或高温下具有一定的塑性。水稳定性好,寿命较长,耐久性好。

沥青马蹄脂碎石(SMA)间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三多一少”:粗集料多、填料多、沥青含量多、细集料少。适用于表面层、中面层或加铺磨耗层。

特点:较高的强度和密实度,抗滑性、抗车辙性能好。水稳定性好,寿命较长,耐久性好。

沥青稳定碎石(ATB)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常用于高速公路基层或下面层。

特点:粒径较为粗大,孔隙率较低。骨架性能好,高温稳定性较好。

排水式沥青碎石基层(ATPB)常用于高速公路排水基层中。

特点:粒径较为粗大,大粒径颗粒含量多,具有较大孔隙率。排水性能好,高温稳定性较好。

排水式沥青磨耗层(OGFC)常用于高速公路排水式沥青路面磨耗层。

特点:单粒径粗集料含量多,具有较大孔隙率。排水性能好,抗滑性好,噪音小。耐久性较差。

其它(Superpave,SAC等)

49、混凝土路面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技术要求。

50、混凝土路面板施工程序因摊铺机具而异,我国目前采用的摊铺机具与摊铺方式包括滑模摊铺,轨道摊铺,碾压摊铺,三辊轴摊铺,手工摊铺等。

摊铺施工程序:① 安装模板;② 设置传力杆;③ 制备和运送混凝土混合料;④ 混凝土的摊铺和振捣; ⑤ 接缝的设置;⑥ 表面整修; ⑦ 混凝土的养生与填缝。

包括:各种用沥青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粒料基层和各类沥青面层、碎(砾)石面层或块石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

53、环境影响因素:温度的影响作用、湿度的影响作用。

1)弹塑性工作状态,累积变形;2)弹性工作状态,疲劳破坏。 破坏方式:水泥混凝土路面 :疲劳破坏;沥青路面 :低温疲劳破坏,高温累积变形;

:早期累积变形,后期疲劳破坏 :累积变形。 问答题

1、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答:承载能力(强度与刚度)、稳定性、 耐久性(寿命)、 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

2、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答:地理因素、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

5、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措施。

答:垫砂层法、换填法、反压护道法、分阶段施工、超载预压法、竖向排水法、挤密桩法和加固土桩法、现场监测、重锤夯实法、化学加固法。

水对路面的危害可以表现为:降低路面材料的强度,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和路肩处造成唧泥;移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唧泥和高压水冲刷,造成路面基层承载能力下降;在冻胀地区,融冻季节水会引起路面承载力的普遍下降。

路基排水的任务(目的),就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的限度以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及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

路界地表排水的目的是把降落在路界范围内的表面水有效的汇集并迅速排除路界,同时把路界外可能流入的地表水拦截在路界范围外,以减少地表水对路基和路面的危害以及对行车安全的不利。

路基排水的基本要求: 1、设计中把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加以拦截,排除,截断,疏干,降低,引导。

2、施工中,校核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善。必要时补充,修改。增加临时排水措施。

3、养护中,对排水设施定期检查和维修,保证水流畅通。

8、石灰稳定类材料的适用范围、行成原理、影响因素。

答: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石灰土不得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在冰冻地区的潮湿路段和其他地区的过湿路段不易采用石灰土做基层和底基层。

9、水泥稳定类材料的适用范围、形成原理、影响因素。

答:可用于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土禁止作为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路面的基层,只能做底基层。

1、沥青路面的优缺点。

答:优点:足够的力学强度;一定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与汽车轮胎附着力好;有高度的减震性;不扬尘,易清洗; 维修较简单,可再生利用。

缺点:施工受季节、气候影响大;工艺要求高,有一定毒性;材料易老化;初期建设费用高。

3、沥青路面的病害。答:泛油、波浪、拥包、滑溜、裂缝、坑槽、松散、啃边。

4、水泥混凝土的病害。答:接缝的破坏、拱起、错台、唧泥。

5、沥青路面损坏类型。

答:沉陷、车辙、推移、疲劳开裂、低温缩裂、反射裂缝、松散和坑槽、表面磨光。

6、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类型。

答:⑴ 断裂;⑵挤碎; ⑶拱起;⑷唧泥;⑸错台。

8、沥青路面特点: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

9、沥青路面设计内容(步骤)。

答:包括原材料的调查与选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以及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各项设计参数的测试与选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路面结构层厚度验算以及路面结构方案的比选等。

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