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的感悟

学习书法的感悟

我视书法为实用技能,不是神秘的为了出名的附属行为,和美术、平面设计一样,为了应用。从外行看来,学美术、画画、设计什么的,好像挺风光,其实都一样,你深入踏实的去追求和别的生存技能都一样,学艺术的应该有这种平常心态。

好比旅行社导游,门外人看来比较风光,真正一干才知道:确实很垃圾。大浪淘沙,真正踏实用心去学去追求必有回报,心浮气躁乃门外人也。

我见有的师范院校毕业的当老师,号称自己学过书法,但是并没有学出来,反倒了解不少书法的条条框框,以此指导学生误人子弟。启功有“书法破除迷信十三讲”,说的很经典。书法的条条框框,只要自己没学到家,以此指导别人,反倒是纯真学子学习的障碍。

印刷体是规范字,其实一般人就是印刷体的共性法度程度也难以企及。 有人说,田楷写的像印的一般整齐规范。一个书法家听到这句话,不知作何感想。

申申曰:书法艺术锻炼感官,门外汉感官太一般,观察不敏锐,他看不出好的楷书和印刷体有那么多微妙的天壤之别。好的楷书微妙精深,不是深入去学,难以感悟与印刷体的不同。好比作诗,一般人感觉诗和顺口溜没莫区别,但是,区别大了去了。

我感觉古代的字,在宋朝以前基本没有工整的楷书。宋代人也不写工整的楷书。

唐楷那是石碑字,后世宋元明清临摹石碑字,越来越工整,就形成了工楷。其实古人原始的字不是那么工整,事实上应该是敦煌藏经洞、智永真草千字文那种风格的楷书。兰亭序就已经算是楷书了,兰亭序里面有些字就是楷书,我感觉古代无工楷,唐碑之前无工楷。

其实欧阳询的梦奠卜商帖和行书千字文可以窥见他日常书写绝非田英章工楷的风格。后世学书法渐渐工整精深就产生了工楷。

楷书形成初期的刚从隶书转变成楷书阶段的字,也就是魏晋时期王羲之他们那个时代的字是最自然的书法。道法自然,所以一代书法圣人也是时代使然。

单从技法来说,田英章功力算到家了。别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是田英章的何去何从的问题,不是光说不练这个写文章的能够企及的。我感觉田英章就这程度了,六十多岁了,他八九十年代就已经这个水平了,后来就没变过,没有本质提高,不过这已经相当不错了。盛世田楷,何人能及?

总结:

古代无工楷。

把田楷看做印刷体那是门外人的肤浅感官。

田英章的书法有待本质提高,不过目前就这种程度了,但也不是门外人所认为的印刷体。

赵孟頫和启功先生深得魏晋书法自然之道,非田氏工楷能够企及。

后学 刘申申

20xx年x月x日星期三

 

第二篇:学习书法的感想

于思远简历

于思远,女,汉族,20xx年x月x日出生。现在遂平县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三班学习,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每次考试,在阶段都名列前茅。从20xx年x月份利用业余时间跟从遂平县书法大师赵树城学习书法。由于勤奋努力,在20xx年第四届全国少儿书法大赛中获得特等金奖。

学习书法的感想

于思远(第四届全国少儿书法大赛特等金奖获得者)

书法艺术是中华名族源远流长的一种传统文化,学习书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放松身心,还可以通过孜孜不倦的研习,坚持不懈的追求来增强毅力,磨砺心智。因此,我对书法艺术始终保持这较高的兴趣,平时也会抽出时间来练习。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在书法学习中的几点感悟和体会。

我认为书法初学者最应该忌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贪”,一个是“急”。许多书法爱好者由于对书法有极强的兴趣,因此一开始就尝试去练习行、草、隶、篆等多种字体,结果因为基本功没有练好,导致很多地方处理不当,逐渐养成不好的习惯,难以改正。我认为初学者应该首选练习楷书,不能怕苦、怕累、怕钻研。等待基础牢固一点以后再去钻研其他字体。虽然形式和写法上楷书与行书、草书有一定差别,但在写行、草等字体时,许多细节的处理上要用到楷书的技法,楷书功夫到家了,细节问题处理好了,写字的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因此,初学者选择练习楷书作为入门是比较合适的,对学习其他字体也是大有裨益的。

再说一个“急”字。很多初学者学习书法,比如楷书,一入笔便是整字、整段、甚至整篇,乍看像是一个不错的字,一幅不错的作品,但细看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确实漏洞百出,没有章法。因此,初学者学习要从一笔一划开始,练习楷书,尤其重要。悬针、垂露、长横、短横、撇、捺、点等,都要逐一练熟,然后运用到具体的字中,稍加注意笔画位置的安排,写出的字就显得有章法了。另一方面,初学者在学习时因为急于求成,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写字上,却很少花时间去想,许多错的地方就无法纠正过来,只是一遍一遍进行无用的重复,得不偿失。应此在学习书法时,我们不仅要写,还要想,及时临帖把错误改正过来,水平才会有提升。所以,书法学习一定不能“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