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20xx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总结

通牧发?20xx?号 签发人:王琦

通渭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关于报送

《通渭县20xx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政策工作总结》的报告

市草原补奖办公室:

现随文报来《通渭县20xx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总结》,请审阅。

二○20xx年x月x日

通渭县20xx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

奖励机制政策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省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精神,落实我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县提前谋划,及早安排,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强化措施,紧扣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重点,业务部门和各乡镇下实手抓落实,经过全县各级部门一年来的齐抓共管,艰辛努力,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序进展,现将我县草原补奖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渭位于甘肃中部,总面积2908.5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332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44.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4万人。现有天然草原95.49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为87.67万亩,人工种草面积83.59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78.41万亩、一年生牧草

5.18万亩。20xx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有关精神,及早安排部署,强化工作措施,落实草原补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按照《通渭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的原则,采取公开公示的方式,全县共划定基本草原面积173.9万亩,其中人工草地78.37万亩、草种基地0.04万亩、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地95.49万亩。承包草原面积87.67万亩,其中承包到户87406户,承包面积74.57万

亩,其它形式承包面积13.1万亩;禁牧草原面积87.67万亩;核定良种化牧草面积54.3万亩,涉及农户87499户。一是已完成基本草原划定、禁牧草原、人工种草面积、养畜品种和数量等基础数据的采集核实和登记造册工作,并对文本档案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二是对划定的173.9万亩基本草原和承包到户的87.67万亩草原进行了四至界限的确认、面积核准、草原等级划分和信息采集录入上报,以村为单位张榜公示,并发布了草原禁牧与基本草原划定公告。对87406户农户和2户企业核发了《草原承包经营合同书》和《草原承包经营权证》,332个行政村和2户企业核发了《草原使用权证》,并完成了各类表册的登记、基本草原分布图的编绘、草原禁牧和草原承包分布图的编绘、数据库与档案的建立、基本草原保护标示牌的设立等各项工作,正在进行草原承包证照片的上传工作。三是核定牧草良种补贴直补面积54.3万亩,并在核实登记造册的基础上进行了村级公示。四是由省上统一招标采购下发我县20xx年牧草良种补贴项目化肥143吨、苜蓿草籽55吨、红豆草草籽83吨、苜蓿根瘤菌1吨。在平襄、马营、陇阳、陇山、北城、寺子、华岭7个乡镇完成更新改造人工草地5.85万亩,其中苜蓿草地4.2万亩,红豆草草地1.65万亩。五是在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将禁牧补助和牧草良种补贴资金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 已发放到户补奖资金766.56万元,其中发放草原禁牧补助资金248.51万元补助农户83387户;发放牧草良种补贴资金518.05万元补贴农户83478户。还有4021户农户的草原禁牧补助和牧草良种补贴资金共35.0665万元正在发放中。六是全县设立乡级草原监督

管理员18名,已登记造册的村级草原管护员332名,其中聘用村级草原管护员2名。七是成立了通渭县草原监测领导小组和草原监测地面调查小组,在全县布设非围栏固定监测点6个,全面完成了今年的草原监测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档案局、发改局、财政局、农牧局、国土局、民政局、环保局、统计局、审计局、监察局、林业局、公安局、畜牧中心、信用联社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通渭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县草原补奖工作。在县畜牧中心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草原补奖工作的日常事务。各乡镇相应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驻村干部、乡镇畜牧兽医站干部为成员的草原补奖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县上多次组织召开落实草原补奖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罚到人。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215万元,其中大乡镇投入资金15万元,小乡镇投入资金10万元,资金用于合同和证书的印制、标志牌的制作和办公设施的购置,确保了我县草原补奖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认真调查摸底,科学制定方案。县草原补奖办组织各乡镇政府、县畜牧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对全县天然草原进行调查摸底,现场实地查看草原分布状况,核实草原面积、农民养畜品

种和数量、人工牧草种植,摸清了各乡镇村组的草原四至界限、面积和类型,以及人工牧草种植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1个总方案和5个分方案,即《通渭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总体实施方案》、《通渭县落实草原禁牧补助政策实施方案》、《通渭县落实牧草良种补贴实施方案》、《通渭县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实施方案》、《通渭县草原承包工作实施方案》和《通渭县草原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同时,各乡镇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三)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能力。为准确掌握草原补奖政策及其工作方法,县上先后2次召集各乡镇分管领导、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学习了中央及省市落实草原补奖政策会议及文件精神,讲解了基本草原划定和草原规范化承包方法、步骤、程序,以及具体工作的开展和相关表册的填写要求,使业务人员真正吃透政策、掌握工作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有效提高了业务水平。各乡镇也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包村人员进行了培训。

(四)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规范运行。目前,我县草原监理监测工作由县草畜产业办公室代为开展。为确保我县草原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了《通渭县草原禁牧管理办法》、《通渭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公示制度》、《通渭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管理办法》、《通渭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绩效考核制度》、《通渭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和《通渭县村级草原管护员聘用及管理考核办法》等六项管理制度。对补奖资金县财政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确保了草原补奖工作的规范运行。

(五)广泛深入宣传,营造舆论氛围。通过广播电视、举办宣传培训班、散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辆等

多种宣传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央及省、市关于基本草原划定和草原规范化承包的相关法律法规、工作程序、内容和范围,使我县草原补奖这项利民惠民工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草原补奖工作的积极性。全县共举办培训班2期36次,培训人员8万多农户,散发宣传资料8万余份,悬挂横幅200多条,张贴标语1500多张,出动宣传车辆36次,为我县草原补奖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为确保落实草原补奖政策的顺利开展,县政府与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各乡镇与各行政村、各行政村与各草原承包农户逐级签订了草原禁牧责任书,对草原补奖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了各方责任,有效保障了草原禁牧成果。自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工作以来,县草原补奖办公室对各乡镇进行了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对工作滞后、进展缓慢的乡镇及时进行了业务培训指导,加快了工作进度。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工作打算

尽管我县落实草原补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进度缓慢等方面的问题。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快草原承包证照片的上传;进一步宣传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了解政策内容,增强保护建设草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篇:农四师七十七团20xx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切实把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逐步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现草原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我团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我团党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开展草原家庭承包工作。现将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草原补奖工作落实进展情况

1、基本情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七团位于昭苏盆地中部偏北, 地理坐标为北纬:42°55″~43°17″;东经:80°07″~80°08″,海拔1640~3678米,年降雨量498.2毫米,年平均气温1.1℃,平均无霜期87天,东隔康苏沟与昭苏军马场相邻,西接76团,南邻特克斯河,北部西段以沙尔套吾山与哈萨克斯坦为界,国境线长25.5公里,东段抵中天山克特敏山脊与察布察尔县接壤 。地势北高南低,东西最长18公里,南北最长43公里,团部东距昭苏县城21公里,距伊宁市224公里。这里水草丰美,有着广袤的天然草场,历来是畜牧业重点发展区域,不仅是伊犁挽马的培育故乡,同时也是新疆细毛羊发展的主要基地,更有着新疆褐牛之乡的美誉。

2、计划任务:20xx年,兵师下达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草原面积36.36万亩(实施禁牧面积9.17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9.82万亩),实施牧草良种补贴面积7.86万亩,其中:一年生牧草良种补贴面积0.5万亩,多年生人工草地牧草良种补贴面积0.5万亩。

3、工作完成情况:截止20xx年底,已落实草原承包到户面积36.36万亩,涉及补奖农户959户,其中承包到户面积36.36万亩。落实禁牧面积9.17万亩,落实草畜平衡面积19.82万亩。发放上级拨款禁牧、草畜平衡、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计123.65万元,全额发放到户。牧草良种补助资金以项目资金管理,给牧民以划分人工草地和天然补播改良打草地形式,兑现予牧民。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草原家庭承包工作,是继土地改革、林权改革之后,党在农村又一项重要改革,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党中央对边疆民族地方的又一重要强农惠农政策,事关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3月x日,全市草原家庭承包工作会议在昌宁召开,副市

长刘刚做了重要讲话,全面启动全市草原家庭承包工作。8月x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草原家庭承包工作推进会”,刘刚副市长对我市开展草原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补助奖励标准、工作时间进度、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进一步引起各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对草原保护工作的重视,刘副市长分别给五县(区)长写了一封亲笔信,要求各县(区)要站在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集中精力,按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切实把工作抓紧抓好。

(二)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20xx年x月,我市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市级成立以主管畜牧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发改、农业、林业、国土、档案、司法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保山市草原家庭承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保山市畜牧兽医局,抽调各部门人员组织开展全市草原家庭承包工作。各县区及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各项工作迅速按计划开展实施。

(三)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我市各县(区)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保山日报》8月x日第3版全文刊发了刘副市长及市畜牧兽医局长在全市推进草原今天承包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并对会议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保山市草原家庭承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草原家庭承包及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知识问答》也在同一版面登载。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让全市人民及时了解国家实施草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草原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关心和支持。

(四)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隆阳区作为先行实施的40个县市之一,及时组织草原家庭承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昭通市巧家县考察学习草原家庭承包工作经验,回来后又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补充完善。市草原办三次举办培训班,两次深入县区进行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围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管理信息系统暨草畜平衡”对各县区草原办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还及时组织县(区)草原办业务人员到开展进度工作较快的隆阳区进行考察观摩、学习。通过学习、交流,查找和探讨共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了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为草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我市业务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准确掌握政策要求和技术要领,借鉴外地经验,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拟定了我市加快推进草原家庭承包工作意见和市级实施方案。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和上级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指导各县区制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和《牧草良种补助实施方案》。

(六)勇于探索,制定工作流程

我市草原办学习借鉴林改工作经验,结合草原工作要求,制定草原改革工作流程及说明,指导各县区按步骤制定工作计划,大大加快了草原工作步。 (七)依托林改成果,精心组织实施

我市结合19xx年全市草原普查资料和六类草原界定(山地草丛类草场、山地灌木草丛类草场、疏林草丛类草场、宜牧林地草丛草场、撩荒地类草场、农隙闲地类草场),根据省级核定到县级的草原面积,从政策和技术层面确定本次草原改革范围,确定为草原的条件:一是没有纳入林权改革的纯草地;二是纳入了林权改革,但草本植物覆盖度大于80%,林木郁闭度小于70%的林地。经济林地、林改时有纠纷的土地、已改变土地用途性质、单块面积小于200亩以下、国营林地等五类情形不纳入草改。根据以上条件在县级将符合草原改革条件的宗地在林

改成果图上勾画出来,利用GPS定位系统,面积划分至乡、村、户。并建立属性表(宗地号,四至界限,涉及的村组、户、人口,宗地图等)。利用林改成果,不再组织开展外业调查,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为工作的顺利完成赢得了时间。

(八)强化措施,有序推进

各县区草原办组成文秘工作组、宣传发动组、业务指导组、矛盾纠纷调处组、确权发证组、督查指导组,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划区分片、责任到人,用力推进草改工作进程。隆阳区集中足够的人员投入草原改革,其中抽调35名技术人员在畜牧兽医局集中进行数据录入、编印“两证(草原所有权证、草原使用权证)一合同(草原承包合同)”、信息采集表、公示表、小组实施方案等,人员到位,保证了改革的有序快速推进。草改工作开展走在了全省前列,创造了远近闻名的隆阳经验。

(九)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进度质量

我市草原办严格按照省级要求半月一次的工作进度报表及信息上报,及时掌握各县区工作进展情况,对各县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县、乡、村进行协调和现场指导。建立QQ工作群,及时传达省级的各种要求和信息,同时及时向省级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费不足。保山市市级及五县(区)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安排的前期工作经费不足,相应设备无法购置,影响工作进度。

二是缺乏统一的操作技术规程。上级部门政策变化大,下级部门疲于应对,数据收集及相应指标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在指导下级工作时,尺度难以把握。 三是网络系统功能不健全、性能不稳定,信息平台系统不稳定,造成信息录入进度缓慢。同时,微机录入信息平台系统与打证程序不兼容,给打证工作及今后草权流转带来不便。

四是技术力量薄弱。全市涉及外业勘查和草地示意图制作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业务人员,各县(区)、乡镇技术人员和设备参差不齐,也影响了工作进度。

四、建议和意见

一是草原家庭承包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市、县级财政困难,请求省农业厅帮助解决部分工作经费,确保我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草原家庭承包工作。

二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时限长,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任务艰巨,需要有专门的草原监理机构来开展此项工作,请求省农业厅帮助协调各级建立相应的机构和落实人员编制,以便更好的开展好此项工作。

三是请求省农业厅对我市禁牧区发展草食畜项目、农田种草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以保证禁牧区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