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达标培训汇报材料

抓实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麻水小学教师素质达标培训汇报材料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 师队伍,是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我校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我校坚持以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为抓手,以课改问题研究为重点,以提高本校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出发点,加大对教师培训力度,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内涵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思想到位,任务驱动,确保校本培训工作有内涵

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不仅仅是单纯的完成培训任务,不仅仅是提高专业技能,它同时是教师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教师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是教师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围绕这一理念,我们确定了我校教师素质达标校本培训目标:教师与学生双向成才,共性与个性相互融合。

1、教师与学生双向成才 教师应该是农夫,耕耘就是为了收获;教师应该是科学家,研究就是为了出成果。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为社会培养下一代,更是为自己积累财富,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从合格教师逐步成长为优秀教师、名教师、专家型教师,而实现这种成长的唯一途径就是继续教育,就要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投身于校本培训。

2、共性与个性相互融合 麻小教师应该追求所有优秀教师的共性——优良的师德、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主要是五项基本功)、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具有教师的个性,尤其是要善于思考,在教学工作中,全力研究和指导学生的活动化学习,真正让学在活动中学、主动地学、生动地学。 3,讲“三性” 确保校本培训工作有内涵

规范性:树立一个观念,养成一个习惯。一个观念——常规工作就是校本培训。教师从早到晚做的那些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说都是校本培训,而且是最具体、最实在的培训。如果能这样认识,那些工作在心理上就不再是负担,而是提高能力的机会;在工作过程中,就不再是完成任务了事,而是会自觉地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工作结果也不再是单纯地促进学生成才,而是使自己得到了成长。一个习惯——凡公开场合的发言或谈话,都经过认真准备,并形成书面材料。如:图旗下讲话、值周教师工作总结、备课组中心发言、教研组说课、教师会述职等等,都要求写成书面材料。促使教师对工作中的问题深入思考、斟酌语言、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理论水平。

实效性:就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并适时调整。近一年以来,我校开展的计算机培训、教师基本功培训,新课改研讨、教育论文写作讲座、说课竞赛等活动,都是在研究实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的活动,力求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起到立竿见影的指导作用。

多样性:一是师资多层次,教研究的专家可以请来做学术讲座,校长和部份骨干教师可以做辅导报告,一般教师可以现身说法讲心得体会,各有用处,各

有侧重,很好地解决了校本培训的师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于教师的工作实际,二是教材多渠道,公开出版的著作、本地专家的著述、本校同事的论文都可以作为培训的材料。三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引发教师“头脑风暴”。学校除了每年暑期集中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培训,添臵大量有关新课程理念及教学策略的书籍,印发各科新课程标准解读材料,组织教师利用每周二晚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讨论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校本研修日制度,即每周为每个教研组留出半天时间,在指定的地点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教研组都要将教研的主题、内容、方式等形成文字材料上交教务处,然后学校对教研组材料作出评价、分析,以案说理,体现对新课标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形成案例,进行交流。

二、领导重视,加强管理,确保校本培训工作有实效

要确保校本培训工作有实效,让学习质量得到较高的保证,就必须对其过程加强管理,我校非常重视制度的改善和强有力的落实,从而带出、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

1、领导充分关注,落实制度有力。上至校长下至教师,无不是把全部身心扑在了教研工作一线,推门听课、因材指导、做示范课、评过关课,由“教书匠”到“专家型”、“智慧型”,在潜移默化中教师教研素质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学校工作首先从调查入手,抓管理,建制度,征集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修改了教学常规工作评价细则试行稿、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教师评价考核方案和教研组考核方案,将培训和教研与教师个人以及教研组工作的考核联系起来,提升教师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质量。

2、创建研训“例会制”,实现学习过程透明化。为切切实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我校逐步开始实施各类教研活动“例会制”。

(1)课题研究例会制。课题申报→研究计划→每月小结→阶段小结→课题结题,每一个环节均实施全程监督管理,真正落实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发展性。(2)教研组学习例会制。每月要求教研组根据实际工作进度,在集体备课、理论学习、素质提升工程培训、个人经验交流等方面开展活动,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3)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每周,在校长的主持下,联合各相关科室,就一周的培训以及教研工作进行回顾与小结,并且有针对地部署下一周的教研与培训任务。

3、严格制度管理,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在校本研训上,我们首先落实的是严格的考勤制度。每一次培训或者教研活动的开展,都要求教师准时到位,并且要求教师准备专用笔记本,提高个人档案管理意识,分门别类,做好各种活动的笔记以及资料保管工作。同时我校对教师、教研组的考核以及奖惩制度又进行了一次改善,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出台了《麻水小学专任教师考评细则》,对教师个人的义务与权利作了相关规定,让教师在勤奋工作和学习的同时,能在利益三得到保障。实施新课程,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共同参加的校本培训工作小组,并明确小组中人员具体职责,分层负责,增强领导、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感。工作小组

还协助校长策划本校三年校本培训规划,设计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制定了校本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将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与结果与教师期末考核相结合。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学校领导还亲自参与培训活动,轮流为所有教师作专题讲座,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学识水平有了提高,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措施得力,形式广泛,确保校本培训工作有深度

1、交尺子:就是制定培训目标(教师与学生双向成才,共性与个性相互融合),使之,成为全体教师自觉的奋斗目标,克服“职业倦怠”,不断地超越自我,而不至于流于平庸,成为无所事事的“教书匠”。

2、指路子:就是指明具体的培训内容和途径。教学基本功、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是基本内容,师德建设是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培训是必要内容,研究实际问题、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是最终目的。

3、想点子:为了让校本教研直面课堂教学实践,从而促使课堂教学研究深入进行,我们非常重视同伴互助,关注教师的层次和差异发展,为教师的互动合作交流搭建平台,让教师在尊重中交流,在虚心中接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①从“组内一堂课”—“同上一堂课”—“共磨一堂课”系列活动

我们经过实践,通过开展一人上课,众人研讨(组内一堂课)、多人上课,博采众长(同上一堂课)和群体对话,共磨精品(共磨一堂课)的系列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系列一:组内一堂课

所谓组内一堂课,即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人人参与、共同探讨,分工合作。通过定教材、共同备课、定教案、定上课人选、不断试教、不断反思、不断修改等一系列过程,各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推出一堂堂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全校性的展示评比。并在课后再进行评议、集体反思,写出课例反思等形式总结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设计运用的成败,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系列二:同上一堂课

所谓同上一堂课是在组内一堂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从而博采众长。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指定同一内容教材,发挥教研组成员个人教学风格,独自钻研教材进行个人特色备课,然后进行集中展示,组内成员带着目标,带着问题互听,(如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三维目标是怎样定位的?在课堂中又是如何落实的?效果怎样?不同的教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理解的?如何在课堂中解决的?不同的教师对教学中的相同环节是怎样处理的?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等等),并进行组内交流集体反思,由于教师上的是同一内容,更加便于分析研讨,最后写出课例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设计运用的成败,以此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同时我们在观摩后的研讨中,还尽量减少对教师个人“甄别优劣”与“甄别等级”的所谓权威式评价,淡化教师观摩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将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行为的分析、研究上,引导教师分析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同的影响,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我们通过研讨,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让教师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研讨中,我们还利用归纳、分析等方

法,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讨论中,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系列三:共磨一堂课

共磨一堂课的过程往往是“一群智者的对话”过程,是一个群体对话共磨精品的过程。我们通过分大教研组(语文低段、语文高段、数学组、综合组)、定教材、选拔上课人员、三度集体听课、三度人人“对话”、总结评价等过程,使老师们所要上的“课”更能符合教学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原则等。在我们的磨课过程中(即人人对话的过程中),我们的每个参与者在陈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时,往往不是简单地对某一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等加以肯定或否定,同时还从理论视角或从实践层面表明自己的思考依据,是作为一个“评论者”的角度进入。

在共磨一堂课的过程中,我们的关注点不在于其最终上课的好坏和最终上课老师所得到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在磨课的过程中所参与的每一位老师都在进行着评论,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在磨课过程中所创设的教学评论氛围是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融洽、平等对话的言论氛围,为所有磨课者以真实的自我参与教学研讨提供了心理支持,它为建构和催生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生成教学机制提供了支撑平台。

②课堂教学评析活动

课堂教学评析活动是围绕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的,它是把先进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极其有效的办法。在此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人人参与,常态进行,就事论理,重在反思与改进”四个原则进行,把反思作为活动的关键环节。具体措施是课题组教师围绕研究的课题上研究课→反思 →案例分析→总结→形成分析报告。使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过程在基本思想与操作程序上达到一致。把教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强调科研过程的规范性与日常教学过程优化的紧密结合。

4、搭台子:即为教师创设登台亮相、脱颖而出的舞台。教学上,基本上实行循环制,让每一个希望带毕业班的教师都有机会。教育科研上,大力支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建立教科研奖励制度,强化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动力。利用学校信息网络资源,倡导教师在网上教研、备课,鼓励教师在教育论坛上发帖研讨,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互动中激荡、生成,同时在网络中寻找展示自己的机会,抓住自身专业发展的新机遇。积极开展教学大比武,组织说课比赛、上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竞赛课,开展教师风采展示等活动,千方百计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此外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实施结对子,即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拜为师徒对子。我们不仅制订了“师徒结对子”活动方案,举行拜师仪式,而且非常注重过程的管理。规定“师徒对子”每学期都要有活动计划、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总结、“对子课”的学习交流记录和教研组的评课记录,“师徒对子”每学期至少要合作完成一篇教育论文,合作完成一个精品课件,同上一节展示课。期末学校将对“师徒对子”进行评比并对优秀“对子”予以隆重表彰。 二是两个年会,即“德育工作年会”和“教学工作年会”,献课、交流论文、评奖,一大批同志获得展示才能的机会。

三是“五课”活动,即合格课、研讨课、示范课、汇报课、随堂课,不同层次的教师献出不同性质的课,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5、给面子:学生需要成功教育,教师也需要成功管理。只有不断地取得

成功,才会不断地获得动力,向着既定的目标靠近。我校每年要评选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每期要评选继教先进个人,每月还要评“本月明星”,每日还进行师培工作考核,这使得校本培训工作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下。 结对子,即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拜为师徒对子。我们不仅制订了“师徒结对子”活动方案,举行拜师仪式,而且非常注重过程的管理。规定“师徒对子”每学期都要有活动计划、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总结、“对子课”的学习交流记录和教研组的评课记录,“师徒对子”每学期至少要合作完成一篇教育论文,合作完成一个精品课件,同上一节展示课。期末学校将对“师徒对子”进行评比并对优秀“对子”予以隆重表彰。

6,架梯子,即教师的成名成才架设台阶。我们聘请名师来校开设讲座、举办研讨班、组织专题对话、与本校教师结成合作共同体,邀请市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学,问诊课堂,把脉问题;与其他学校结盟,轮流让教师走出去,接受新信息、好做法;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认真组织校内教学基本功比赛和课件比赛。

6、出票子:就是在继教育经费上给以保证,适当地补助和奖励,如报刊费、学历奖、外出培训的差旅费等,使积极参加培训的教师在经济上也得到一些实惠。

 

第二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汇报材料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汇报材料

红沙梁完全小学 汤琴燕 从教一年多以来,我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对教育技术也有一点了解,但是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这次培训正好是我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3天的学习,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形式、手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本次培训分十个模块,分别为:

模块一、培训准备

模块二、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模块三、选择教学用媒体

模块四、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

模块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

模块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

模块七、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

模块八、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

模块九、体验单元教学设计

模块十、培训的总结与提高

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并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重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只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立于不败之地。让学生通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用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份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

这次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心得体会有:

1、真正认清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等概念。教育技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

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在被动地位的局面。通过“老师引导——-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学习形式,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学生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

3、通过讨论练习进一步明确了“授导型教学设计”、“探究性教学设计”的特征。

4、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直观,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在有关几何形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形象地展示出几何形体的形状、结构、变化及各种不同形体之间的转化过程,可充分掌握各种几何形体的关系,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说,教学课件的使用,让我们步入了现代教学的殿堂。

5、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充分实现学校教育的资源共享。比如,教学课件、典型的教案等,经过教学实践的不断沉淀,逐步成为全校教师共同的智慧结晶,可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6、明白了以课程为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定位,即“三促进”: ⑴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⑵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7、弄清了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应该是“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不应该是课程顺应信息技术,而应该是课程同化信息技术,应该是“课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⑴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必须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教和学的内容;⑵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多样化需求;⑶学科/领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科培养目标与认知规律的不同应该是技术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

8、让我们明白了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⑴能满足多主题、分层次的教学任务;⑵可以预设和提供学习支持功能;⑶或以支持全员成果展示或全参与式的

互评;⑷具有动态信息发布功能,使教师搜集过程性评价信息成为可能。还有就是网站的持续存在性和交互支持功能可以延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与帮助!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虽然这次培训会虽然培训结束,但我仍会继续学习教育技术的知识,不懈地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