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读庖丁解牛的启示

论文读庖丁解牛的启示

《庖丁解牛》是庄子谈养生的一篇文章。文惠君从庖丁解牛的经验之谈中悟得了养生的方法,但是庖丁的经验之谈却又包蕴了丰富的哲学道理。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这些哲学道理也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教学。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达到“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神技,并非偶然,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他首先重视的是“道”,也即事物的自然规律。也就是说,他能始终以规律为准绳来调整他的解牛动作,“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久之,他便完全掌握了解牛的内在规律,也就达到了“游刃有余”的最高境界。

这一点使我想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的观点。“教会学生学”不就是要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吗?而好的学习方法不正是学习的自然规律吗?要做一名好的教师,我认为就应该能做到这点。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庖丁的成功经验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庖丁的得“道”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开始时,“所见无非牛者”。也就是说,刚开始时脑子里想的总是牛,一心扑在牛身上,要痴迷到这个程度。第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也就是说,三年之后,对牛的研究认识已经深入到了具体的细微部分了。第三,“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也就是说,现在他闭着眼也能“批大卻”“导大窾”了。

一个教师要想得“法”,也需要经过这样三个阶段。我们首先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要达到几乎痴迷的地步。其次要从“全牛”入手,从整体上认识教材,把握教材,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教材有一个完整的理性的认识,才能对学生有一个相对正确的判断。这样以后,我们在研究部分时,才能知道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才不至于在传授某一个知识点时“只见树木不见林”,杂乱无章,混乱无序。在实施教学时,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使自己的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如此钻研,我们才有可能“教得有法”,才有可能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最高境界。

关键的问题是,现在的人多较浮躁,沉不下去,不会痴迷于教育教学。因而,教坛中具有这样“神乎其神”水平的教师不多!

 

第二篇:庖丁解牛知识点

《庖丁解牛》评注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史记》说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担任过漆园吏,楚威王派使者请他为相,他拒绝了,于是终身不仕。

《庄子》,亦称《南华经》,共52篇,是道家经典之一,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有突出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本文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它善于运用寓言、比喻和夸张等手法,把深刻的哲理阐述得精细入微,而又形象生动,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庖丁解牛》,就是假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阐述庄周的“养生之道”,而它的客观意义却远远超出庄周写这个寓言的主观意图。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就在于理解它所阐述的客观意义。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 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⑤批郤导窾——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⑥新硎初试——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亦作“发硎新试”。

⑦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人生感悟:都说人生复杂,于是市面上有很多指导如何科学、艺术地生活的著作,但实际上被指导者看了以后,仍然还是觉得复杂,因为生活的个案实在变化太多了。

也有人觉得人生本来简单,认为人生复杂是想出来的,只要自己不复杂,思想中就没有那么多的负担;只要自己不复杂,旁人一般也是不屑于和简单的人去角力的。但这几乎很快地被证明为是一种幻想,因为当前的社会本身就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了。

想到庖丁解牛。牛无疑也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的机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机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

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3]

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向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庖丁解牛》重要知识点

一、解释下列实词

庖:厨师。

解:剖开、分割。

履:踩。

中:合乎。

会:节奏。

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进:超过。

方:在。

遇:接触。

批:击。

郤:空隙。

导:顺着、循着。

窾:空。

因:按照。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硎:磨刀石。

恢恢:很宽绰的样子。

委:卸落。

二、解释多义词

善:①善哉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②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擦拭

族:①族庖月更刀 众,一般的

②每至于族 丛聚,集结之处

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 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①技盖至此乎 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 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 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 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①奏刀騞然 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 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 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于:①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引出对象。

而: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连词,表转折。

②而况大軱乎 连词,表递进。

③提刀而立 连词,表修饰。

④善刀而藏之 连词,表承接。

四、解释下列词语古今义

①天理 古:天然结构。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②固然 古:本来的样子。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③虽然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④至于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五、写出句中通假字

向:通“响”。 盖:通“盍”。 技:通“枝”。 善:通“缮”。

六、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语法特点

①足之所履 履,名词作动词,踩。 .

②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岁、月,名词做状语。 ..

七、解释成语意义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 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⑤批郤导窾——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⑥新硎初试——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亦作“发硎新试”。

⑦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八、指出下列句子句式特点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④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

九、从文中找出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与庖丁的观点相似的内容。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