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甚是喜欢《阿勒泰的角落》,平实的语言,言之有物,如实地记载,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像有一个朋友娓娓道来。很遗憾没有抽出一个完整的时间一口气翻完,陆陆续续见缝插针的几章几章地往前挪。这样的书适合在一个闲适的下午,配一杯茶,合一首慵懒的音乐,才不会辜负。

角落是主持人的作业,看着各位爆的猛料,八地兴高采烈,我心里很是惆怅。从来就是一个敞亮的人,顺顺利利,水到渠成,没有什么犄角旮旯呀?眼见作业大限已到,猛然想起五月回家乡武汉的重重感叹,好吧!就这个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回家和角落有什么关系?这完全源自于在异乡珠海定居后,每次回武汉的感觉,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生在武汉长在武汉的异乡人,家乡变的太快,翻天覆地,颇有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之感,我时常恍惚我是否在这个城市存在过,儿时对于这所城市的记忆只能放在角落里封存。

小学时最喜欢在外面过早,过早是武汉人早餐的形式,那时还用粮票呢!我隐约记得是一张粮票再加几张毛票,吃的丰富呀!香口热辣的热干面配桂花味的糊米酒,软糯粘牙的豆皮,油澄澄又香又脆的油条,大炉子里炕的烧饼,炸地酥脆的油饼,还有煎饺,苕面窝??,每天不重样的吃,味道好,份量大,实在!早上吃的满足,一天的心情就会特别好!这些味道沉在我的味蕾中深深地记忆下来。现在每次回武汉第一件事情就是盼着过早,可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回原来的正宗的味道。有一次偶然在珠海街道上遇到一家打着热干面旗号的小店,本不作任何期待,点了一碗,一入口,就是那个让我千思百转的味道,只觉得眼睛里热热的。食物能铭记某个时刻,我懂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

从作者的笔下,我惊喜的看到一片还没有被外界文明所侵扰的极荒僻壤。那里的人有本能的笑泪爱痛,完全展现出生命最原始的状态。正如她所说,在那样的地方,人不是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这应当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才是宇宙间平衡有序的生命形态。那里的自然狂野直率,没有被城市文明所加工,生长在这样的天地间,或许她理所当然就被浸润出一副与天地浑然一体的性灵和情怀吧。他们不一定懂得文化是什么,但是他们对美和对美的表达却有着先天的自觉,而且这种自然而发的美比之经过文明浸染和艺术加工的美更具震撼力。即使你没有与他们共通的语言,也能产生文化的共鸣,而心生感动。

如果不是通过作者的文字,我无法想象在茫茫天地之间还有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一群寂寞而卑微的人,艰苦却欣欣向荣的生活着。我不能不赞美他们的隐忍、坚毅、乐观。但他们自己不这样认为,他们把上天降临自身的一切悲喜哀愁都看作理所应当,看作一切生命出现、存在、消忘过程中的常态,平静而无怨的接受。当然,他们之中也不乏一些对生活充满热望而对现实无比绝望的的人。他对认识世界、改变人生是有主动意识的,对过上富足、文明、温暖的生活是有愿望的,但却没有改变这种贫穷的能力。于是就形成了独特的一群——酒鬼。作者对这些人的描述总是奇妙而且诙谐,使他们的人性在固执、可爱中透出巨大的悲凉。我们笑过之后,实在不能不承认,他们除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孤独的灵魂,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 …… 余下全文

篇三 :心灵深处的牧歌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牧歌在我的心灵深处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我的阿勒泰》的散文集,这是一位罕见文学才女—李娟写的。讲述了她在新疆阿勒泰成长的故事,清新、明快,质地纯粹,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给人一种异域风情。我的眼前也仿佛出现了一个满脸笑意的女孩站在那一望无际的荒漠中,望着远方,望着那远方的城市。可是她从来没想过离开,离开这热情的角落,离开那朝夕相处的哈萨克乡亲们。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哈萨克人民的拖依(乡村舞会)。每一场舞会都会有一个热情的弹奏家,激情洋溢地弹奏那冬不拉。一群帅气美丽的年轻人们在冬不拉的伴奏下成双入对地舞蹈着。直到跳的屋里通红通红为止。跳累了之后,小伙子们聚在一起喝点小酒,小姑娘们就拉拉家常以及心上人。也就是在这么一个快乐的环境中,她遇见了麦西拉。并且在内心深处深深的爱上了他。但是最后因为没有勇气始终没有表达出来,就这样错过了。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文章就是《关于酒鬼》,这篇文章中以记账、写欠条这件事使我看清了酒鬼喝醉酒之后那不省人事的神态。在那遥远的偏僻小镇上,望着一片荒漠,心中难免会有所感伤和悲哀。在这里的每一个男人,小时候都心怀一个梦,梦想着他们能把家乡变成一座繁华的城市,变成一片绿洲。可是等他们慢慢长大之后,就会慢慢的失望。失望过后,就借酒浇愁,抱怨上天。为什么他会生

…… …… 余下全文

篇四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我的阿勒泰——苍凉的寂寞

李雨倩 E01214340

“可能是寂寞,空气变得很稀薄,满城霓虹开出荒漠~”——杨坤《空城》

李娟著的《我的阿勒泰》就像圣徒口中的来自上帝的福音一样降临在我的面前,于是我的思想与生活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李娟!!李娟小时候生活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那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在少女时期,李娟又随着家庭辗转在阿勒泰深山中,与游牧的哈萨克牧人为邻,生活了好几年。后来李娟离开家外出打工,在阿勒泰市工作了六年。作者的文字里满满的都是对那种生活的眷恋,意犹未尽,欲罢不能地描写这片辽阔的土地。

就像刘亮程老师说的一样“只有像李娟这样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怀着对生命本能的感激与新奇,方能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写出自己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所以现在的我对这个女子怀着敬畏,因为她勾勒出了一个我不能触及更无法达到的小世界,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境界啊!“如此清新,如此寂寞,如此辽阔。当代的、日常的、正在发生的新疆,如此与我们亲近,天启般打开我们的视域,醍醐灌顶。”阿勒泰的马、春天的荒野、河边的空旷地、五彩的石头、滴水泉、森林的木耳、还有吐舌头的外婆、哈萨克族和汉族的孩子、乡村的舞会和弹唱会、酒鬼以及那些小杂货店的艰苦营生的人们,游牧的哈萨克族人,都带着一丝不可抗拒的神圣以及寂寞的接近苍凉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济源职业技术学校 财经部 商双霞

最近读了一本名叫《我的阿勒泰》的书,它带给了我一个新的、我从未接触过的世界。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朴实而不失幽默,有时看着看着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眼前能浮现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捧腹大笑。就像《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中:“人家也是出远门,要是也出了点事油不够了怎么办?最后,为了表示感谢,我想给他点钱,于是??他们两个站在风中,看着我追着那张纸币越跑越远。像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在一系列枯燥的名书阅读中,这本书的文字亮眼清新,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当然,仅仅是文字的功底还不足以使我如此喜爱。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背后总仿佛蕴含着点什么,一些平常我们不甚注意,却在这里被提及的细节。如《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中:“兔子死了的时候,我妈对我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了,你能回来,我们就很高兴了。’我外婆对我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回来了,死了可怜得很??你回来了就好了,我很想你。’又记得在夏牧场上,下午的阳光浓稠沉重。两只没尾巴的小耗子在草丛里试探着拱一株草茎,世界那么大。外婆拄杖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那暂时的欢乐,因为这‘暂时’而显得那样悲伤。”虽然只是对一些话语,一些场景的回忆,却透露出了家人对她的思念与深切的亲情,有时候回家看看家人要的不是你的礼物,而是你回来。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我的阿勒泰,初见这个书名,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满满的神秘,陌生的地域,辽阔的天空,纯净的蓝天,淳朴的人民,想象中的纯美景象让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这本书,它果然没有令我失望。

《我的阿勒泰》是一位罕见文学才女——李娟写的,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里度过的一大段童年。在作者的少女时期,她跟着家人辗转在阿尔泰的深山中,与游牧的哈萨克牧人为邻,生活那几年发生的点滴故事。清新、明快,质地纯粹的语言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给人一种异域风情。我的眼前也仿佛出现了一个满脸笑意的女孩站在那一望无际的荒漠中,望着远方,望着那远方的城市。可是她从来没想过离开,离开这热情的角落,离开那朝夕相处的哈萨克乡亲们。

书中外婆的那只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只猫是外婆在贫穷年岁里唯一的相伴,它伴随外婆走过了黯淡无光的岁月。然而嗜酒好赌的外公总是在家徒四壁的屋子里,挥舞着拳头从外婆那誓死保护的怀抱里抢过那只猫,然后毫不怜惜的塞进满是污秽的袋子里转卖他人。也许是通了人性,在被卖了两次之后,都凭着自己的记忆,在穿过五十多里的夏牧场后回到了外婆的怀抱中。最后一次,那只猫被外公卖掉了,只是这一次,它再也没回来了。外婆依然是天天把喂猫的石钵注满了清水,等它回家。只是,这一次,却再也没等到。这只猫让我感受到了无能为力的伤痛,有些你拼命想要挽留的东西却始终不能抓在自己手里,这是一种巨大的悲哀。

…… …… 余下全文

篇七 :阿勒泰的角落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①

一开始听到这个书名——《阿勒泰的角落》,觉得这本书肯定会很古董,其实不然,这本书的内容实在精辟,语言轻松,没有一点说书先生的话语。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的家庭在很多年里一直在阿尔泰深山牧区中生活,开着一个半流动的杂货店和裁缝店,跟着羊群南上北下。后来虽然定居了,也仍生活在哈萨克牧民的冬季定居点里——位于额尔齐斯河南面戈壁滩上的乌伦古河一带。

书的第91页《巴拉尔茨的一些夜晚》我挺喜欢的。开头作者很细致的描写了巴拉尔茨的月亮,在这线条凌乱,形容粗糙的荒野上圆的不可思议的月亮。短短的话语,我好像看见黑夜,没有星空没有银河的天空,无比巨大的圆月嵌在上面。涣散着的月光好像洒在了地面上,可四周还是一如既往的黑,唯独抬头可以望见那一片皎洁。还有夜深时的那只猫,辗转反复难眠。

就是这些生活中的琐事、抬眼可见的事物,作者写出了他们的生命。我想,作者很孤独,在这片荒野里。若是在这个城市,很容易便被专注的事情以外的事物所吸引。就像我,我的梦想——随时随地的将脑海里闪现的灵感记录下来,以文字的形式,或者以图片的形式。那么也许早就实现了吧。作者身在荒野,也许是她的孤独成就了她的专注。深吸一口气,我读完了这本《阿勒泰的角落》。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史铁生《没有太阳的角落》读后感

史铁生《没有太阳的角落》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史铁生的作品集《命若琴弦》。从高中学过《我与地坛》之后,便喜欢上了他的文字。不华丽,不虚假,不矫揉造作,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身残志坚的感觉,他的文笔一直都很纯朴,有对儿时的回忆,有对母亲的怀念,有对生命的感叹,倔强的笔下我能看到他的内心。直到那个年末,他突然的逝世让他一夜间出名,至少和以前相比是的。在那段时间,语文报,杂志上都是史铁生的文章,我也刚好趁那个机会读了好多他的作品。至今回忆起那些在自习课上拿着报纸杂志看书的日子,不知为何心底全是满把满把的羡慕。

在这本书中,有一篇是《没有太阳的角落》,这篇文章是写三个残疾的小伙子对同一个美丽活泼的小姑娘王雪的爱,这段隐藏在三个小伙子心里的爱,用史铁生的话说,就是“她像一道电光,曾经照亮过这个角落,又倏地消逝了。”

三个小伙子,史铁生,铁子,克俭,他们都被残疾困扰着,文中写到,他们最怕在小巷中遇见天真稚气的孩子,因为他们好容易被孩子的天真伤害。这听起来是一件奇怪的事,本来天真无邪是再好不过的了,可到这里却像是一巴掌打在他们的心上。最初他们认识王雪的时候,他们是及其抗拒的,他们用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语调跟她讲话,他们像刺猬一样用浑身的刺来防御,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可是后来,是什么让他们那么自然地接受了这个新来的姑娘呢,我也说不清是什么。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