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赛课活动总结

中学数学组“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总结 魏长波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新课程的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施水平,学校开展了“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高效课堂新的举措,现对新一轮数学“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数学课改以来的三点体会

(一)活动准备充分,方案措施得力

为了确实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学校统一制定了完善的活动方案,活动分四个阶段:学习领会------研讨交流------实践创新-------总结评价,并且具体细化了各个阶段的要求、任务、形式、目的,在详细的方案指导下

数学组各位数学教师进行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培训,结合学习情况每人写了心得体会。专门召开了研讨交流,为下一阶段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一些数学教师当听到学校将要进入“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的消息后,特意下载了《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有的教师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查找有关课程改革的资料,了解课程改革信息。有些不担任七年级数学课的教师,为了能提前了解新课程内容,也一起学习了“标准”和教材等新课程的材料。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教具和学具。但由于准备不足,供教师教学用的教具、挂图,学生用的学具根本没有,这就给教师上课、学生学习都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教师没有埋怨,学校领导主动提出,统一采购准备齐了所需的教具,为“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的开展打下了物质基础。有的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实验课,自制教具,制作立方体和圆柱体等教具。正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创造性的工作,才使活动得以圆满完成。

(三)领导的重视、亲自参与是搞好课改的保证

在调研中,我们学校的魏校长非常重视课程改革,把学校一批有事业心、责任心、勇于钻研的教师安排到课程改革实验的岗位上来,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师资准备。学校主管教务的马主任亲自参加主持数学组的教研活动,使每次教研活动都能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事实证明,领导重视是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果的保证。

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做法

(一)、加强培训,更新观念,营造浓厚的新课程文化氛围

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的直接参与者,新的课程方案成功与否,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课程改革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

1、讲座。我们曾邀请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马主任和业务能力突出的时老师来讲学,为我们一线数学教师解读新课程,传递新理念。在此过程中,老师们通过学习培训、实践反思,初步把握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方法,了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明白了各章节教学所应达到的深度,消除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误区。从而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2、集中办班。从暑假开始,每年对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次通识培训、数学学科培训,培训采取听、看、议、说、评等方式,强化培训人员的互动、参与和体验,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布置作业,将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之中。

(二)、专业引领,骨干带动,以活动为载体,推动新课程实验的开展

1、开展督导检查、调研活动

为了保证课改工作的稳步推进,解决数学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总结、推广新经验和新做法,多次深入实验学校开展听课、查阅资料,与师生座谈,召开研讨会等活动对学校进行调研。

2、开展“教研活动专题月”活动

为有效地进行“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及时反映课改中数

学课堂教学的存在的问题,学校精心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专题月”活动。通过学习和评比,教师有了明显提高。

3、组织促进新课程实施的教学观摩与评比活动

我们始终把提高数学新课程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首位,一切服务于教师,

一切服务于教学。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教学观摩活动、优秀课竞赛活动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了适应新课程的能力。

4、关注中考,开展多层次培训指导活动

由于20xx年下学期有中考和高考,有的老师存在很多困惑。为此,召开了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和复习指导交流会,听取有经验的老师讲座,吸收校外的有关信息。初中的九年数学任课教师参中考会议。最后对中考解答题大致应有那些类型,进行了整理归类。为提高数学成绩打下基础。

(三)、树立典型,带动全面,发挥强力的辐射作用

我们注重发现、培养典型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通过听课、研讨以及一些竞赛等活动,涌现了以任丽华刘欢为代表的骨干教师、时瑞玲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人,学校以骨干教师为主进行帮扶带活动,老带新,共同提高,活动开展下来,老师都有了明显进步。 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与他们平时浓厚的教研风气和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及时开展问卷调查

为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了解老师对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使实验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积累了经验,为解决问题明确了目标。

三、“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收到的成效

(一)新的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新的课程改革确实给我县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通过“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初中数学教师提高了认识,

统一了思想,增强了搞好数学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师生们享受到了课改实验的快乐,教师们信心百倍、积极主动地上好每一节课,学生则由枯燥厌烦上课变成了现在对每一节课充满了期待。

2、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盛

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给,学生收。在那种单调、沉闷和压抑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权。随着“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和四分三清教学模式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等、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初步形成,教师已由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发扬,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鲜明的个性得到张扬,生活世界得到回归。

3、学习方式的改变

随着“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的实施,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

的变化,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共识。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比以前和蔼可亲了;学习内容也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思考问题;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设计画图、阅读欣赏、数学趣闻,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明显增多。学生比以前显得轻松些,喜欢上学了,对学习比以前更有兴趣和积极性了。

(二)、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行为的突出表现

从对所听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来看,课堂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教师在

实践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这恰是本次“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所希望的。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师生角色的转变引起了教师的广泛重视。调研过程中,过去“一言堂”、“灌输式”

的课堂基本上见不到了,老师们正尝试着向“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转变,学生正在由被动学习向着在老师的带领下向学习的主动者迈进,过去“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2、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还有其它的想

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 “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倍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和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

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数学课中,教师会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背景之中,像由公交线路车站的设置及温度计引出数轴的概念,由上下楼梯这个实际问题逐步发现有理数乘法法则等等,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4、根据教学需要,尝试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在听课调研中发现有不少教师能

够以加工创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5、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渐成时尚。到目前为止中学数学教师都能在互联网上获取自

己教学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在“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显其生命力。

四、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惑

(一)、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听课调研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与教师们座谈时被提出来,通过与老师

们讨论并广泛征求老师们的意见,达成了一些共识,也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及措施,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1、一些教师教材观陈旧。很多教师仍以旧的观念和方式驾驭着新教材。他们所关注

的焦点仍然是如何运用教材、如何设计教法、学生的知识是不是巩固、知识点是不是落实了等问题。课堂上学生虽然比以前活跃了、主动了,但仍然是侧重知识的传授学习和机械训练,对学生探究、动手、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相悖于新课程的宗旨。

2、课堂教学仍无实质性改观。调研中我们通过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课堂仍属于

模仿型、表演型和新课程旧教法,仍旧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真正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比较少,有的教师虽然说要“按新教材教,不是教新教材”,但在课堂上仍然是教教材,只是把原来讲文字变成讲图画,上成形式上的“说话课”、“活动课”。这说明广大教师对课改实施的标准、理念和技术要领还没有真正把握。

3、教师的素质还需要进一点的加强。个别教师反映,实施新教材后,对教师的素质

要求太高了,有时虽然有某些想法,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有一个如何提高教师的本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问题,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个别老师本人都没有实质性抓好这个问题。真正把校本培训作为常规工作扎扎实实来抓的学校很少。在教研内容上,大家仍把焦点放在教材的教法上,对课程基本理论、基本内容、课程标准的学习则不太感兴趣。

4、一些教学手段的实施还限于表层化,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比如小组合作学习,

在实际运用中,一些学生还没有学会分工协作,有的学生把持着整个操作过程,而有的学生则处于观望状态,还有的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而相互发生争执。所有这些表明,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尚不完善,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5、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滞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与之相关的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

也呼之欲出,注重测评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参与、动手等能力发展情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却明显滞后,所有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仍然是沿用过去“重结果轻过程,以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法,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顾虑重重,手脚放不开,严重影响了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老师们急盼对此进行彻底改革

(二)课改中面临的困惑

1、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困惑

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如何处理分层教学与教学进度的关系;如何把握

探究式学习的“度”;如何协调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度”。

2、教材应用中的困惑

新教材的知识编排个别地方有待于改进。新教材有些地方知识之间的衔接不是非常得

当。比如《因式分解》的讲解是不是过于简单,以至学生在分式的运算、一元二次的方程的解法中常常束手无策;《一元一次不等式》在《一次函数》之后出现,使得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上有明显的脱节现象;《概率》内容较少,编者为了遵循螺旋上升的教材结构,将其内容分别放在七(下),八(下),九(下).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概率知识的整体认识;平面几何的证明出现较迟,直到八(下)11章学生才接触;还有八(上)P41页关于镜面对称的问题和九(下)P30习题第七题的函数关系式问题存在歧义。

3、教学评价体系的困惑

(1)社会对教育的功利性评价理念,仍然严重干扰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改善

这一外部环境,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

(2)如何建立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体系?怎样科学地学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

考如何考?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有了加强,但目前仍然是用试卷评价来代替动手操作实践评价,怎样才能做到二者兼备。

五、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建议

1、关于课程实施方面的建议

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

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

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

2、迎接新挑战,教师是关键

“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即教师如何

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比以往更加活跃、生动,伴随而来的对学生“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放与收的度如何把握”等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惑。对此,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教学反思。相应地,学校也要建立能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提升的良好反思机制。

总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认准

教育目的,升华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努力奋斗的方向。

20xx/6/5

 

第二篇:数学组赛课活动总结

数学组赛课活动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这里,我对我组赛课活动做一总结。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环节进行总结。第一环节,赛课过程回顾;第二环节,赛课过程中存在着的好的方面;第三环节,评课中形成的一些共识;第四环节,赛课活动中存在的不足。第五环节,备课组活动;第六环节,小组合作的利与弊。

一、赛课过程回顾

我们组是从10月x日开始启动赛课活动,当时赛课的老师是黄鹭老师和刘静云老师,这次刚好教研室郭主任和刘主任来到我校视察工作,也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从我们的眼里看这两位老师各具特色,黄鹭老师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而刘静云老师则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猜测,再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两堂课按理说是合格的,但教研室两位主任都给以否定的回答。刘文炬主任在评课中指出赛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课堂改革形式紧迫,过程是任重而道远。郭主任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从这两位主任看来,我们这两堂课还是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讲得过多,学生动得太少,其中郭主任还有句话非常经典“不相信学生是没有师德的” 。我听了之后,感同身受。自从这次赛课活动之后,我组第二次赛课活动有了明显的改变。第二次赛课活动是肖美华老师和刘靖老师进行赛课。肖美华老师能以学生为主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达一个算式的含义,并及时给以鼓励。刘靖老师则能利用导学案的形式作铺垫,分解难点,并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这些变化,正说明我组的老师正在朝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而之后的两次赛课活动,评课老师也主要是从学生的参与度进行评比的,这里我就不在獒叙。

二、赛课中存在的好的方面

1、每一次比赛,全组21个老师都能及时参加,上完课后,马上评课,在评课的过程中,两位组长共同主持。按照是上课老师说课,相关年级教师首先点评,其他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轮流评课,在评课的过程中,发言积极的老师有毛宝美、刘静云、刘平等几位老师。

2、在每次评课中,我们老师还会给上课老师提出一些疑问。比如:肖月花老师的《数字编码》一课中,就有老师提出五(2)班学生设计一个学号,能用20xx5218吗?于是老师们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争论。而且我们老师争论之后觉得心里非常舒坦,这说明我们的评课中如果能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讨论,效果将会更好。

三、赛课活动中形成的一些共识

1、上课过程中我们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增加参与面,而小组合作形式正可促进更多学生参与。所以我们以后的课堂有必要利用小组合作形式。

2、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多关注学困生。

3、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在李超群老师的《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评课中,夏华香老师就指出她教学生解方程的方法是利用“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而这种方法会严重地阻碍学生初中的学习,所以在小学时应教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去解方程更好。

四、赛课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 初中部和小学部相隔较远,在听黄鹭老师的课时,我们的老师不知道四年级在十三中3号楼4楼,造成听课老师陆陆续续来,所以我们今后安排赛课活

动时应指明班级及地点。

2、 大多数老师还是不知道如何去评课,在这里我也要深刻检讨一下,我对如何

去评课也是很茫然,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想先从同一备课组间进行听课评课练习,尽快掌握听、评课要领。同时也希望我组老师多听课,多评课。树立“我参与,我成长”的意识,学生的学习需要交流,同样的,老师之间也需要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得到提高。

五、备课组活动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而一个备课组正是一个学科组的最基本的单位。一个学科组的发展还是要靠每个备课组的共同发展。在同一个备课组里很容易产生三种现象。

第一种,同一备课组成员之间互不交流,各干各的,这样的结果是“1+1=2”。 第二种,同一备课组成员之间互相排斥,互相说对方的不是,这样的结果是“1+1〈2”。

第三种,同一备课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样的结果是“1+1〉2”,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希望多点“1+1〉2”, 少点“1+1=2”,尽量抵制“1+1〈2”。所以学校在考核教师的成绩时,应从备课组和个人两方面成绩考核,增进教师之间的协作。我座位一个教学成绩偏差的代表我认为我应该多向李超群老师学习,尽量缩短差距,这样我们七年级的数学成绩才能得到提高。

六、小组合作的利与弊

目前,小组合作的形式已悄然在我校进行,我们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座位都摆成了面对面的形式,这有利于学生进行讨论,但同时也方便了学生讲闲话,有些老师也反映,这样坐,学生的心更散了。这些弊端,使得我们的老师对课改感觉很茫然。我们能不能克服这些弊端呢?我认为,我们的老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方法,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上要安排学生讨论的问题,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让学生去解决所碰到的问题,老师只是起着引导、点拔、提升的作用,对于数学来说,适当地叫学生讲题是有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中有在的好的方面和不足。当然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在难题,在这里我希望我校的教师能多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想法,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证,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