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王万隆                        学号 1323001256911  

学校双鸭山电大                    成绩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黑龙江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黑龙江省境内的,由独特的历史、自然地理、人口和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具有地域性的文化,是一个具有多元素综合体的地域性文化。所以,黑龙江地域文化从其文化构成的基础来讲,由鲜卑、肃慎、女真、契丹、蒙古、满等土著民族创造的文化、从中原流播到黑龙江地域的中原文化、近现代俄日等国侵入的外国文化组成。这些文化类型经过冲突、碰撞、选择,最后融合为一种具有相同文化风格与文化精神的黑龙江地域文化。本文从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基本状况入手,结合学习的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知识以及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特性,从自然和人文角度总结了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所带来的收获;并总结了黑龙江地域文化对文化的发展和转型的意义。

一、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特性

黑龙江地域文化基本构成作为一种典型的多元文化体,在它的深层结构上又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拓展性与守旧性并存、吸纳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特性。

(一)拓展性与守旧性并存

第一,生活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之中的黑龙江人,要发展和生存下去,必须以旺盛的精力和坚强的意志去征服自然,在不断开发中使自身获得完善。正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中,形成了一种勇于拓展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拓展的价值取向,创造了黑龙江的昨天,支撑了黑龙江的今天,也是黑龙江的明天发展所必须依靠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柱。

第二,在东北边疆文化中,与这种文化的拓展性并存的却是文化的守旧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占主导地位的是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无非是放大的自然经济。它已成为一种因循守旧、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社会惯性。这种惯性使黑龙江地域文化在发展了的时代和历史面前表现出明显的守旧性。

(二)吸纳性与被动性并存

第一,同很多其他的地域文化相比较,黑龙江地域文化发展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性较少,而吸纳的包容性成为主要的文化特性。只要对黑龙江地域文化不同的呈现面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在不同文化层面上都存在着文化融合的特性。正是这种对于外来文化的吸纳,使东北地区的文化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特点和特色。在当今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趋势条件下,这种吸纳的包容精神,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发展优势。

第二,黑龙江地域文化在任何一个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都是与侵入或融入的外来文化联系在一起。历史文化积淀较少,也使黑龙江地区的文化发展缺少内源性的发展优势,因而文化发展一般表现为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的被动整合。如果说开放性和兼容性是相联系的,那么守旧性则是同被动性相关的。在文化发展方面,文化自身的守旧性必然导致文化发展的被动性,而被动性又强化了文化的守旧性。

二、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

(一)增强认同性和凝聚力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能增强对地域的归属感与寻根意识,增强爱国爱乡的情感。通过挖掘古代黑龙江人重诚信的价值观念,可以使黑龙江地域民族工商业者,特别是那些经得住历史长河磨砺的老字号都把义与利结合起来,强调职业道德。这些丰富的经营理念与商业道德,作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为增强认同性和凝聚力带来了不少的收获。

(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特别是渤海时期、金国时期两个文化发展高峰时期,可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渤海时期文化是对中原唐文化的大量吸收与发展,金国时期向辽与北宋大量吸收人才与文化、科技成果的政策。黑龙江地域古代有“重武轻文”的传统,近代乃至现代文明“重实轻文”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科学受到一定重视,也取得了较大成绩。“文风不盛”的现象有所改观。要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条件和动力,也带来了巨大的收获。

(三)提升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了解到黑龙江地域有丰富的渔猎、游牧、山林采集等文化资源。在古代,它们表现为一种生产方式;在现代,它们转化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由于地旷人稀,人们生产生活直接与大自然打交道,在大自然中敞开胸怀,形成直来直去豪爽性格。这有利于身体健康;又由于滑雪、冬泳等黑龙江特有的冰雪文化,更能造就黑龙江人勇敢、健美的体魄。通过对黑龙江这些地域文化的学习,对以后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收获。

三、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意义

通过对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学习,使我们能够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和把握黑龙江地域文化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根据新的历史和时代发展要求,明确提出黑龙江地域文化整合的新走向。

(一)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开创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具有特殊意义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可以克服因循守旧的守旧性,就是要抛弃那些历史积淀下来的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系列陈旧的文化理念,就是要改变由于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熏陶而形成的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式,就是要打破常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和发扬黑龙江地域文化特有的拓展性,就是要把那些历史上曾开创辉煌的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同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的条件相结合,并且加以升华和提纯,创造一系列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的文化理念;就是要把这种拓展进取的价值取向同历史和时代相结合,并且成为黑龙江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和精神依托;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拓展性人才和创造性人才,在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上推出一批精品。这些人才和精品,不仅在全国具有文化上的先进性和代表性;而且在不同的边疆区域中具有文化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二)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对促进文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可以摆脱无所作为的被动性,就是要求我们的文化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对待国外的事物和外来文化,在继续保持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和包容的基础上,主动地向外国先进文化学习,吸收国外的文明成果;要善于积极地对国内其他地域开放,主动地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吸收他们的文化长处和精华,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文化;正确地对待自己地域的传统文化,主动地深入挖掘和开发自己文化传统中优秀的东西,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实现自身文化的创新和改革。进一步发展吸纳开放精神,就是要十分珍视黑龙江地域文化已经拥有的多元化文化基本构成,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黑龙江地域文化丰厚的文化发展资源;同样,对于各种外来文化奉行“拿来主义”,凡是有利于黑龙江地域文化发展的,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因素,都要吸纳地为我所用;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产生的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因素,要大力地热情地给予支持,促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成为黑龙江地域文化新的发展点。

 

第二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 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黑龙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 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 备巨大、大庆油田是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 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 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 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开始全面建设东北, 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 仅“一五”期间, 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 56 个在东北, 156 其中 22 个在黑龙江, 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上世纪 50 年代末,10 万官兵和 5 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 乡、 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 不但为 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 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 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成为了黑土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黑龙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推动和阻碍作用 1.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黑龙江涌入大量外来人口、工厂企业大量兴建, 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在这里不但没有产生不良反应, 反而造就了哈尔滨“共和国 工业长子”的身份。 以“四大精神”为代表体现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开拓进取精神。一个又一个崛起于黑土地的东北民族凭借着金戈铁马和强弓硬弩入主中原, 这都体现出黑土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即开拓进取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以后, 开发黑龙江是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无数人的努力拼搏下, 这里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这也是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鼓励下完成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这种文化。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黑龙江的投入和重视使得黑龙江经济迅速发展、 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工业化,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这在当年是成效显著的, 然而当年迅速发展的工农业体系今天却阻碍了黑龙江的 发展。黑龙江的工业、农业、林业等各个方面国有体制均比重极大,体制改革之 后对于黑龙江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这是看得见的方面。在文化层面上,正是 由于过于高度的集体化使黑土地域文化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官本位思想、“等、靠、要”思想,曾有人笑谈“北京靠中央、广东靠开放、山东靠老乡、黑龙江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虽有谐谑之意,但体现出了黑龙江在改革开放之后思想上没能迅速转变,从而制约了发展。黑龙江地处北国塞外、“苦寒之地”,历史上虽然绝大部分时间都与中原保持联系和交融,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民族背景,缺乏文化底蕴是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历史朝代数度兴起于黑土地,但均随其兴盛后的南迁和末期的衰落而未 能给黑土地域文化留下沉淀。 在帝国主义侵占黑龙江时期发展了畸形的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主要也以工业建设为主,这些都造成了黑龙江地域文化的“重实轻文”。以哈尔滨为例,在器物方面并不缺乏现代性,然而在精神方面却并未很好的现代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需要“内”“外”兼顾。

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在振兴黑龙江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从政策、经济角度着眼,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证明这种方式的效率是低下的,应该发挥黑土地域文化文化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建设黑龙江,并调动巨大的精神力促进发展、规避黑土地域文化中的不利方面。

首先, 黑龙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气质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旧有的国有机使人民更依赖大企业或大型的组织, 并能在此种体制下能发挥出巨大的 力量。如果背其道而行,盲目学习南方经验是行不通的,因为黑龙江地域文化中根本不具备独自经商这样的气质。所以在振兴龙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改变旧有 的雄厚的工业基础,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其次,重新振兴黑龙江的工业需要发挥黑龙江地域文化中开放包容的优秀的品质。现代世界全球化、知识经济都要求工业生产不能再停留在过去的模式中,资本和人才的流动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才是工业发展的动力。黑龙江对于外国人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这从历史上居住在哈尔滨数量众多的外国侨民便可见一斑,如何继续发挥这种吸引力,吸引人才推动振兴龙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对待新技术上,更应该发挥黑龙江地域文化中的开放品质,提升工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最后,在制度层面要努力摆脱旧体制的束缚。虽然黑龙江人性格中对大集体的依赖性较强,但旧体制中的消极方面是必须要极力摆脱的,比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官本位”、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消极方面极大地阻碍了黑龙江的发展,不但使振兴龙江主观上举步维艰, 更使得外部优秀资源难以进入黑龙江, 甚至对黑龙江有排斥和抵触情绪。振兴龙江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振兴黑龙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要以文化建设为基础、 经济发展为目的, 发挥好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 我们应该结合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特点,发扬其积极方、规避消极方面,这对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黑龙江的地域文化,让我对其有了充分的了解,对家乡有进一步认识,也为其感到骄傲自豪,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发展做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