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生沟通的艺术》有感

读《师生沟通的艺术》有感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唐思群、屠荣生老师编著的《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感觉和其他教育类书籍刻板枯燥的文字不同,该书的语言通俗浅显流畅,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它让我认识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效能产生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只有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学生才会对我们的教学感兴趣。

《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基本理论,就师生之间最常见的沟通障碍及其成因作了深度分析,并大量系统地介绍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等方面的实用技巧,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学术著作。从书中,我了解了师生有效沟通的基本理论,懂得了一系列的师生沟通模式及沟通技巧。这一切不但可以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应用于与单位同事的人际交往,以及与子女的沟通等各个领域。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序来决定的。教师首先要有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教师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学校里所有的工作,都是在这种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师生间要建立良好沟通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二是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三是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教师必须先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并进而用同样的思想去理解学生。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充分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方法,不断向他人求教,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改善与学生间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要采用“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你向信息”。用“我向信息”让孩子明白,他给老师带来的困扰。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导致这一错误的原因,在处理问题时让孩子知道老师是一心一意为他考虑,并且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以孩子的心情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师生同理心,我们的沟通才会更有成效。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还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学生。我们不要因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对待后进生,对待班级上个性突出,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往往开始时充满激情,信誓旦旦要改变他们,但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我们的耐心全无,激情消退,心灰意冷,剩下的就只有冷漠、埋怨和厌烦的话语,根本谈不上尊重。我想今后应该以一颗宽大的心去接纳他们,把他们当成我们的朋友,尊重他们,学着去爱他们,给他们树立信心,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多多沟通,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我们要有分寸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是会不断进步和提高的。因为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维持交往的必要条件。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就需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学生,不会因 1

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同样的道理学生也不会因为老师有错误而讨厌老师。因此教师必须承认学生是一个有潜力,有价值的人,不管这种潜力与价值的体现需要多长时间,教师都必须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着朝向好的方向去发展的可能性,其实这是教师对学生爱的表现。

本书给我印象较深的是第四章,该章提到了教师常用的口语技巧,其中包括幽默、委婉、含蓄、反语、模糊、沉默,另外还提到了一个表扬的口语策略,我觉得这些都是比较实用的,因为在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从来没有提前静下心来想一想每一天都应该对学生说些什么话,同样的话怎样说才更有效果,对于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应不应该用同样的语气去批评?而在这一章中向我们介绍的幽默、委婉、含蓄、反语、模糊、沉默、表扬等口语策略,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想我们有时应巧用反语,适当使用“模糊”语言;该保持“沉默”时,要有意识的保持沉默,因为默默无语也是一种口语技巧。特别是批评口语策略中讲到的“六步进阶法”和表扬口语策略中的的“九制秘方”。这些都是比较实用的。掌握好运用他们的方法和技巧,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会给我们以后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师生间的沟通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艺术。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仔细的学习和研究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具体的事例认真分析、总结,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才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

2

 

第二篇:浅谈师生沟通的艺术

浅谈师生沟通的艺术

师生之间的沟通真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从我所拥有学生时代的经验来谈,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门深奥却同样又简单的问题。事实上,只要掌握了一点点与学生交流的方法与技巧,这个老师就可以在教学方面很成功了。

为什么说能与学生沟通就可以在教学方面成功呢?

因为孩子们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他们很注重对教师的整体感受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然后再来决定对教师的教育是“接受”还是“不接受”。这个现象我相信只要是当过学生的就深有体会。对于一门课程,学生的兴趣由哪里来呢?当然是从这门课程的老师身上找到,一旦这位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鼓励与肯定,那么这名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上肯定会分外卖力,因为这位老师肯定了他,给予了他充分的自信心,而他也不想失去老师的这份嘉赏,希望自己能出彩,得到老师的关注。我对这方面的感受是相当之深的,初二学习物理的时候,和物理老师关系相当好,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我在学物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渐渐的也就对学习物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然,结果就是当时我的物理成绩是很好的。可是初三物理老师换成了一个整天板着一张脸的女老师,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都提不起兴趣,下课都抱怨连连,因为那位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发脾气。结果一学期还没结束,我的物理成绩变一落千丈。上了高中之后,有好几次我就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拼命学习其教的课程,而且会觉得这门课程相当有意思,但是一旦和老师产生隔阂以后就再难提起兴趣了。

我想这点就是唐老师在课堂上说到的成就感,受重视感和个人突出感吧。所以我觉得唐老师所说的让班上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职务的办法是很好的,这样可以让每位同学都有受到重视的感觉,同时也对这个班级产生一定的责任心。这对班级的管理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语言表达也是师生沟通的重要因素。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重点是教师方面)之间的语言交流的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的不同情境和学生存在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的技巧。表达的技巧和艺术,也就是说。关于教师应“说什么”、“怎么说”,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知道“说什么”与学会“怎么说”相比,后者更不容易。教师不应奢望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掌握语言的表达艺术,而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用心去练习、体会,最后达到如鱼得水般地运用自如。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师生沟通中,教师的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们却因碍于情感而难以接受,这时,只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太好。如果把话语磨去些“菱角”,变得软化一些,使学生们在听话时仍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他就也许能即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意见,这就是委婉的妙用。使用一些语气词:用“吗、吧、啊、嘛”等语气词,可以使人感到你的说话口起不那么生硬。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应该灵活的使用否定句。当学生做错了事情时,如果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做!你这种行为绝对是错误的!”这样的话其实是很伤学生的自尊的,往往也达不到教师的教育目的。所以,我们应在对学生提出意见时,把这句话改为“我不认为你这样的做法是对的,请你自己再想一想。”这样的表达就不那么咄咄逼人。

在学习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出现过很多我认为有利于师生交流的方法,这些方法我也及时的记录在了我的笔记本上,现在我就举例说出几个吧。我设想的是刚开学大家都还不熟悉的情况下,来一个生动有趣,也会让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一个好印象的介绍会,老师可以告诉同学们让他们做个自我介绍,让其他同学、也让老师认识他。当然,这个介绍不要只是简单的说出名字,来自哪,可以叫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绰号,然后讲出绰号的来源,也可讲出有关自己名字的趣事。作为老师,只要绰号是无伤大雅的,我觉得可以称呼学生们的绰号,我觉得这是个十分有利于师生交流的方法,叫绰号就说明作为老师的我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和同学们接触的,这样会更方便于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有利于纠正其错误的想法。

另一个其实算是我总结以前交过我的老师的方法吧。就是上课的时候需要眼神的交流。学生在老师面前都会有羞涩的感觉,但是,如果一堂课上老师一次都没看过自己,自己也会有很失望的感觉,有时虽然老师讲课的时候盯着学生学生会不自觉将眼神转走,可是这样真的会大大增加内心的受重视感,那么,为了能够得到更多老师的目光学生会怎么样呢?对的,学生会努力跟着老师的进度学习,认真的追随着老师的目光,却在老师看过来的时候将目光转走,内心却是无比的满足。

再一个方法是我初中数学老师所使用的,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非常的好。初中数学老师喜欢在黑板上出些题,然后给我们时间让我们在草稿本上做,在我们做的过程中他会下来巡视,只要有同学做完,就可以举手示意,他就会过来看看是否作对了,作对了的话他会微笑说嗯,对了,做错的话他会指出作错了然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等学生说完后他在关键地方点出错误。这个过程看起来是很平常,不过从我的感受以及其他同学的感受来看,这个举动大大的刺激了我们的积极性,如果自己是第一个举手示意,并且得到老师的肯定,自己的心中真的是充满了自豪感。在学习这门课程上也相当的有积极性。

从以前的老师身上得到经验是个非常好的方法,因为他们教了那么多年书,遇见了各种各样的学生,一定有了他们自己的一些独特的看法,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但是,最终我们需要的是结合了这些精华之后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师生沟通的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