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的读书报告

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的读书报告之语义

普通语言学的学习,具体而言,是比较广泛而又浅显的,普通语言学覆盖了关于语言研究的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范围。根据教科书的安排,普通语言学这本书是从语言自身的内在的特征开始介绍,比如关于语言的音行义,逐渐扩展到句子和语篇。在有了对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认识之后,我们接触到了语言更大的应用领域,看到了语言神奇又强大的魅力,也就是语言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相关性,语言的研究怎样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我们的生活,以及它如何与不同的学科研究结合起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例如语用学,语言学与文学,语言学与计算机,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等社会各个方面。而个人对于语义学更感兴趣,因此这篇读书报告是关于语义的收获。

语义学,顾名思义,即关于意义研究的学科。更具体的说,语义学是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尤其是词和句子的意义的学科,意义也是我们对语言单位的理解,即是存在我们头脑中的概念。在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这本书中,奥格登和瑞恰兹(Ogden &Richard)指出的“语义三角”明确使用了“概念”这一术语,并且强调词和所指的事物之间由概念充当中介画出了语义三角图示。

对于“意义”的把握是人类具有的核心特质,因为我们希望对于周围的一切有绝对的理解,能够有效的掌握事物的来龙去脉,我们害怕生活在不确定的因素中,因为从洪荒站立起来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成为世界的主宰,尽管这个白日梦般得理想追求是高远又虚妄的,例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对于大自然规律的侵犯得到了巨大的惩罚,所以渐渐地开始有人在问: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意义何在?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语言的存在似乎与人类的存在是同步的,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也就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来维系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语言便应运而生,一种似乎非它莫属的魅力。因为只要一个正常的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会使用语言,并且我们与生俱来的有种语言机制存在我们的大脑,能够让我们轻而易举地获得我们的母语。

存在即有意义,可是意义是人类观念中才存在的东西,一只饿狗不会去评价地上的一根骨头的意义,虽然它啃了骨头。如果换做是人,我们会对饿狗和骨头先有个意义的把握,进而想到骨头具有拯救这只饿狗生命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外部的一切事物,还是我们自身的行为思想,我们都习惯的去赋予意义,我们的生活好像一个被意义编织成的网,“没有意义”无法想象。语言的意义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们约定俗成的赋予每个语言单位的意义,这里的意义只是最最普遍的基本意义。实际上,语言的意义是一块丰富多彩的土地,它的内涵多样深刻。语义学的研究起步晚,这一术语的出现仅有几百年出头的历史,并且关于“意义”的定义本身就有许多,因而关于语言意义的研究是困难的,相比较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和句法学,语义学的研究仍然是语言学中最不为人知的领域。

语义学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了解少,困难多,但是它又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不是对于语言意义的正确把握,我们经常很容易出错。批判性的思维逻辑强调我们在认识事物和人际交往中应做到“事实退后,语义先行”。比如:

据报载,某人在家具商场看中了一件家具,按约定向商家交了       200元订金,商场给他出具了写有后来这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打算购买这件家具了,便要求商场退还200元订金。但商场却以《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为由,不予退款。

这个案例正是买家没区分清合同中的“订金”和“定金”的概念而吃了亏。再比如有次我在吃室友做的菜得时候,感觉特别的咸,于是我对她说:“现在超市的盐是不是在打折啊?”她马上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回答道:“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的。”我便无话可说。这一反一正的例子都是特别指出正确的理解语言的意义的重要性。

语义学研究虽然困难,在这条道路上依然可以看到一些语言学家取得的成果。利奇(G.Leech)在1974年第一次出版的《语义学》中提出了如下七种意义类型:

                          (引自:胡壮麟《语言学教程》,2010)

概念意义关注词语跟所指称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意义的中心部分。至于联想意义我们或者可以说是跟说话者得思维态度和具体的言语环境紧密相关的附加意义,这种意义的理解通常需要依靠个人的情商,也就是一种有字面意义读出背后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社会实践的培养和锻炼,因此说离开了人类社会语言实践的语言是无法用来交流的。尽管在绝对孤独的思维中,语言也是必不可缺的,尽管在说话过程中,话语都由每个说话者自我生成,但语言只有在两个人身上,并通过两个人才能完成。因为语言的终极目的是将自己的思维意图在另一个异己的思维力量上产生折射,才会变得清晰明确。在异己的身上看到自己期望的行为或者结果,我们才会满意自己进行语言交流的水平,树立对语言交流的信心,从而在日后的交际中不断变得熟练和“得心应口”,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

语义学着重点在于关注在特定的语言条件,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思维意图。因为对于基本的概念意义的理解是绝大多数说同一种语言具备的,但是对于联想意义下的特别是反射意义、感情意义和社会意义以及主位意义的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在交往中说话技巧和“察言观色”能力的高低。思维意图的理解是最难把握的。

“语言把思想和感觉当做对象承认表达,但语言同时也伴随着思维和感知的运动,影响着这一运动的速率和均衡程度。”思维意图唯有借助语言,正确把握被借助的语言的意义,才让思维意图变得清晰明确。当一切影响着思想的东西在语言中获得同样的意义的清晰明确的表达时,语言的作用才称得上完美无缺。

语义学的研究揭示了在语言意义的理解过程中如何去把握,同时揭示了语言单位的特殊意义存在的条件,语言单位的意义底下有很多层级,毕竟人类语言是一个巨大的词汇库,词汇库中的词汇有近义的,反义的,上下义的(类属关系),还有区分文体场合意义等等。总而言之,词汇库是复杂又有条理的存在竞争又和平的相存在着。在某些地方我们选择用这个词汇而不用那个,我们在某个场合听到或者看到某个词汇时脑海中会有不同的理解。词汇与词汇间意义的区分并不是那样泾渭分明的,我们在选择使用时也常常会陷入困境,因为我们竭力清楚地去传达我们内心的想法,表达我们的思维意图。这种努力在耗费我们精力的时候,我们的惰性使我们习惯随大流,习惯对语义做预设,也就是我们对词语打上我们的主观色彩。这种主观价值凌驾于客观世界的模式影响我们对于语言单位意义的理解。

例如在最近的一次研究生党员明主大会上,胡书记在发言时说:“外院的男生整天生活在一堆胭脂水粉里,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男子汉气概,我说‘胭脂水粉’来形容外院的女生并不是贬损你们,而是觉得外院的女生都很会打扮,很漂亮。”胡书记为了不让在做的女生对意义的理解发生偏差,特地做了解释。否则恐怕很多女生抱着错误的理解而讨厌胡书记了。因为在我们的习惯性对“胭脂水粉”的意义理解认定它是一个贬义词。

再比如我们也经常会对某些词汇有意义预设,好像只要提到老师或者护士都是女的,提到科学家或者医生都是男的。因此当我们碰到:My sister is a nurse.(我的妹妹是护士。)觉得很寻常,而当我们碰到:My younger brother is a male nurse.(我的弟弟是男护士。)觉得很别扭古怪。甚至我们还会产生一系列自动附带的联系,例如弟弟这个人非常阴柔,性格行为偏女性化,而实际上他是个很男子气概的人。这种意义取向的最严重的缺陷是思维中原本固有的模式定向附之的感情偏向。至于该如何去克服这种思维在理解意义时出现的缺陷,这是超出我现有水平的,但是我想理解无定法,要结合实际去理解,良好的沟通是关键。

以上就是学习普通语言学当中关于语义的读书报告。语言的研究是必要的而且不是枯燥无味的。在认真学习语言学的过程中,自然会获得宝贵的知识和思维宝藏。

 

第二篇:语言学概论读书报告

《语言学概论》读书报告

《语言学概论》这本书是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关于语言学的专业性书籍,由葛本仪教授主编。在读这本书之前,先对它的作者有了大概的了解,我想这对理解书中的内容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葛本仪教授早年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现在是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言文字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事汉语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尤以汉语词汇研究见长。主要著述有:《现代汉语词汇》、《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词汇学》等。

《语言学概论》这本书共八章,其中第一章讲述了语言学的概念功能与地位,是一个总体的概括,为我们更好的理解后面的内容做好了铺垫。本书第二、三、四章分别讲述了语言的本质,语言的起源,以及语言的发展。后四章则讲了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鉴于这些内容与我们第一学年开的现代汉语课有很多类似之处,就没有详细的研究,只是大概的浏览了一下,所以在这里也不多做说明。

在第一章中讲述了语言学从理论上阐释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察语言极其应用的现象,来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演变的规律的任务。并讲述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语言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古印度和希腊的学者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具体语言的某些语法问题。此后中国逐渐形成了以考释、研究字形、字义和字音为主的“小学”传统。正当中国由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组成的传统“小学”空前繁荣的时候,于十八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学者的研究下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到十九世纪以来,语言学形成诸多流派,包括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及转换生成语言学。这些内容上课时老师也讲过。系统的来说:按照具体研究对象来看,语言学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从时段分,又分为共识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从研究的方法看,有比较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从内部分科看,可以分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语义学等。这些系统的知识对我们了解语言学概论这门课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章讲述了语言作为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语言是交际工具具有交际功能。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并且讲述了语言的思维的关系和区别。这些内容通过阅读都不难理解。在本章第四节中讲到了语言的性质:社会性和全民性。第五节中讲到了语言和言语二者的关系与区别。这部分内容在我认为是比较难理解的,需要细细琢磨。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讲到过这些内容并做了区分的联系,这引起了我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就细细的读了这本书中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内容。

第三章的内容比较简略,述了劳动创造了语言和关于原始语言的一些看法。

第四章语言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其中在语言发展的表现形式中讲到了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声调发生了“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变化。另外,语言发展的原因又分为内部和外部方面。其中,外部原因表现在(1)社会的进步可以推动语言的发展。(2)社会之间的相互接触推动了语言的发展。(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可以影响语言的发展。(4)社会的变动影响语言的发展。(5)社会发展可以推动思维发展,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了语言的发展。然而,学过哲学原理的我们都知道,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才是根本原因。书中认为,语言发展的内部矛盾,就是语言的交际功能与交际能力的矛盾。这句话说得很抽象,不是很好理解。后面,又讲到了语言发展的规律:渐变性规律、不平衡规律。本章中第二节讲到的方言和共同语,语言的分化和统一等内容在第一学年的现代汉语课上也有所涉及,不做详细解释。

通过对这本书前四章的仔细学习和阅读以及对后四章的大致浏览,我对这语言学概论这门课有了系统的了解,这将会为以后学好这门课打好基本,因此,平时多阅读一些教材以外的专业书籍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