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问题调查报告

教育公平问题调查报告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即使在一个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二是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不能进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国家助学体系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远落后于普通儿童;部分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市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等等。?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100份,获得有效样本94份,有效问卷率为94.0%。

一、 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龄结构:均为高校学生

学历结构:本科学生80人,专科学生20人

二、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看法,着重分析了当代对教育观念及行为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善方案。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某些人头脑中残存着错误的观念,不容忽视的负面教育和腐败之气的侵蚀,造成极其可怕的虚伪人格。

有些国民认为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既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别的就可以放弃了。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其他工作上不去,活着下坡也无妨。基于这种将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相对立的思想,形成整个社会较普遍的“谬论”,势必出现恶性循环的阵痛,甚或出现改革的道德代价、文化代价。此谬论夸而大之,心,就必须牺牲文化。而要保持公德水平、良心标准,文化结构,就不能进行改革了。于是,意识精力光用于赚钱,全力以赴创造利润,举国经商,根本不顾及其余;二是公德等意识形态领域少有问津、倡导不利、不予投资。这谬论并非令人发明。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政策不尽合理,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经济发展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使教育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存在差距,从而导致区域间教育发展存在差距。当前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仍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这就严重制约了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随着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优质资源进一步集中,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不公平,给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接受平等教育造成阻力,人为地加大了城乡、区域差距。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保送生”“专升本”等,也是制造教育不公平的源头。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现在的很多

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寄予孩子很大的期望,希望孩子能“上好学”,这就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应完善公平教育一整套制约机制 在深入分析这五个方面原因基础上,《七个“怎么看”》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

一是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印发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级政府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

二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20xx年至今,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下发文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有些地方仍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尽可能多地接受农民工子女就学;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在经费和师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促进其办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条件,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三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采取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自助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动员社会力量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二)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扬长补短

在均衡发展方面,需要加强帮扶工作。帮扶工作的目的是使薄弱者逐步缩小与强者的差距。近日,重庆一中校长鲁善坤、18中校长马培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支教工作是目前形势下推进教育均衡的一项有力举措,重点学校应大力调动支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薄弱学校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教育教研等内容,从而助推薄弱学校的发展。一中校长鲁善坤说,这些年来,“支教”已成为一个老话题了,人们对支教已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然而我们对支教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理解需要进一步升华。从19xx年以来,学校就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学校无论从教育观念到教学方法,还是从师资培训到设施、设备都对薄弱学校进行了大力帮扶。鲁善坤认为,支教可以逐步改变薄弱学校的管理,提升薄弱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手段。支教教师通过示范课、观摩课、集体备课、评教评学,通过支援学校与受支援学校的教学互动等各种渠道,潜移默化地向受支援学校灌输了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受援学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基本功,提升了受援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值得重视的是,支教的效果是双向的。鲁善坤表示,薄弱学校教师勤恳敬业、不计待遇、任劳任怨以及同事间朴实无华的品质,让支教教师有了深深感动和理解:支教是每一个老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三)端正态度,下大工夫解决问题

这事一项繁复浩大的文化改造工程,那就也能更改端正态度,真正用心去解决为题。在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市里的今天,清醒认真的然是到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四)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舆论,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武器。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和事,我们应该坚决曝光,利用当今极为发达的信息传播途径,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到呢个途径,树立正面的典型,批判反面教材,引导人们重视教育公平问题。

(五)摆正心态,做好打持久战

陋习其实是积淀两千多年的文化,这就要我们摆正心态,拿出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要充分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历时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五、总结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的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拥有严于律己的自觉,而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

须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全社会都重视起教育问题! 20xx年9月

 

第二篇:整合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公平调研报告

整合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公平

博士小学实施教育资源优化的调研报告

一、实施整合的背景和动因

(一)整合前的各校具体情况

博士小学所在的博士办事处地处黄河滩区,经济相对落后,由于受历史原因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合并前的各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师资力量明显落后,严重制约着博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整合前的田山、翟庄、新石、刘官、老博士村小学生人数最多的有130人左右,有的村小六个年级在校生仅有七八十人。教学也主要靠新分配来的教师和以前民办转正的教师凭苦力支撑着。根据调查(回忆),40岁以下的仅占25%,而75%的教师是50岁以上的。这种多点分散式的办学格局,生源的逐年递减, 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导致了办学成本高、设备设施重复投入、专任教师配不齐,师资培训跟不上、教研组织缺骨干力量而没实力,教研交流不足、办学效益低下,正像有人说的,老课程标准都还未学好,新课程标准又来了。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不利于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教育投入不足制约教育发展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学校整合前的田山、翟

庄、新石、刘官、老博士村小的办学主体是各村,由于博士办事处的经济普遍滞后,各村很难从财政上抽资发展教育。因而,学校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增添缓慢,诸如学校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仪器的配备更新、药品添臵、图书订购等,所需资金没有来源保证,生活和教学硬件更是如此。其中两个学校的学生场地窄小,校舍、教学仪器设备极其不足、破旧、办学经费短缺,导致了优秀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流失,直接影响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与之对应的是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广大农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满足于本村教育现状,纷纷把孩子送到外地或县城学校就读。

(三)学生无法享受公平教育

在这黄河滩区,校际之间在硬件条件、师资力量、教师生活待遇等方面校际差距不断扩大。有的村小不能开设音乐、美术等课程,即使开设了的,教师素质也跟不上,搞的是拉郎配、拼凑式,致使同在蓝天下的学生未完全享受公平的教育。

二、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进程

(一)合并进程

1.撤校留点,调整了学校布局 19xx年,在原来博士中学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新建教学楼一处,田山、翟庄、新石、刘官村小的3-6年级的学生及老博士1-6年级学生到博

士小学就读。

2.撤点进校 20xx年9月,田山、翟庄、新石、刘官村只有1-2年级学生的教学点撤销,合并到博士小学。至此,博士办事处的7个自然村的学生全部到位于老博士村的博士小学就读。

(二)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提高

1.“两免一补”资助工程。 “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后,“两免一补”学生受益率提高。

2.学校经费国家财政拨款 所有适龄儿童免交杂费,都能上得起学,政府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到了每一个学生身上。

3.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教师队伍 近几年我校加强了教师管理,优化了边远学校教师结构,解决了部分学校缺少英语教师、体育、音乐教师的问题。当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专科以上占 70 %以上,小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50%。教师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均龄40.6岁)。我校以“让孩子的童年像花儿一样美”为目标,以“严谨务实,探索奋进”为核心,以 “真爱学生,勇于负责,激励自我,敢于创新”为行为准则,逐步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全面、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师德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校长任组长,政教牵头,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活动机制合理完善。建立师德建设目标责任制,完善师德考核制度,

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学校开展师德演讲比赛,开展师德评比活动,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教育行风民主评议”、与学生谈心、与家长交流等系列活动,共同研究德育存在的问题。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与考核。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第一:学校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第二:重视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利用本校“1211”校本教研、远程研修以及外出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第三:突出重点,推行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工程。在多形式多层次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基础上,学校还大力加强名师队伍和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骨干教师、学校名教师,及学科带头人每学期必须提供一堂高水平的示范观摩课,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带徒弟,每学期必须有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第四:支持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学历进修。

4.学校校园文化和特色创建方面

(1)博士社会实践基地自20xx年7月开始整治建设,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以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突破口,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累计投资50余万元,栽种树木三十几品种,2000多棵,对基地、校园进行了布局调整,教学区、运动区已完全分开;美化绿化了整个校园,使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幽雅。20xx年新征老博士村8亩多地为蔬菜园基地,已见雏形。新修梯田石堰8道。20xx年学校累计投入13000多元对各个教室进行布臵,悬挂名人画像及标志牌

在教学楼的两侧楼梯分别建成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为体系的文化长廊工程,让学生在氤氲着道德气息的楼梯行走受到厚德的熏陶,构筑一条校园文化长廊,基本上做到了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每一处景会育人。

(2)我校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的特点和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美在后山”的活动主题,又在主题基础上筛选出“认识植物”“ 走进叶子世界”“ 绚丽多彩的花”“ 植物的果实”“ 草的研究”这五个子课题。相继开发出了“美丽的丝袜花”和“漂亮的十字绣”这两项动手能力较强的校本课程。20xx年6月平阴电视台生活广角栏目对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报道。同年12月市教育电视台到我校进行揭牌仪式,著名主持人张宇同孩子们同做丝袜花,还将丝袜花课堂搬上济南市教育电视台动感校园栏目。

5、学前教育的提升

20xx年暑假前,学校所辖幼儿园还分散在不同的四个自然村,幼儿教师得不到系统有序的管理和专业素养的及时提升,学生流失严重。这年的暑假,学校向办学单位周而复始地讲明学校的现状,得到各村支书的理解,学校班子及部分教师加班,把四个幼儿园合并到博士小学,然后陆续投资近5万元购进大型玩具、幼儿课桌、床、电视等,博士幼儿园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xx年学校学校安排5名有特长、责任心强的教师到幼儿园任课,强化教师队伍,得到了学生

家长的赞许。20xx年10月31日,投资近二百万元的高标准幼儿园教学楼已动工开建,预计20xx年6月建成、招生。

6、配套设施逐年提高

为了进一步改善师生的学习环境,20xx年,投资2万余元在多媒体教室安装了电脑和数字大背投。20xx年7月,多方筹集资金加固粉刷教学楼,20xx年,学校争取专项资金15 万元,修建了水冲式厕所,投资4万余元为老师们更换了新的办公桌椅,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并在20xx年9月争取办学单位,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品牌笔记本电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20xx年,改善提升微机室装备,学校安装了40台电脑,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xx年9月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智能白板系列),实现了班班通。

三、整合后的效果

现今,博士小学校园占地面积12234平方米,生均面积62.42 平方米;教学用房1757平方米,生均9.17平方米。学校设有6口教室;设有1间科学实验室,使用面积为54㎡,1间仪器室,使用面积54㎡,能保证4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设有1间电脑室,使用面积54㎡,1个多媒体教室,使用面积154㎡,设有1间图书室40㎡,图书室藏书2395册,音乐器材室1间面积为41㎡,体育器材室1间面积为15㎡。各室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使用方便。

学校全体教师敬业、硕学、勤奋、求实,积极参与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学生养成和养成教育的培养》、市《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研究》、市《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实施方法研究》等多次科研成果在市县中获奖,并结合学校实际和资源,开设了校本课程两门:《漂亮的十字绣》、《美丽的丝袜花》。

学校还注重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牢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根基。每天晨读,让学生诵读经典散文、诗歌;每学期一次行为规范标兵评比制度、“保护母亲河小卫士”、孝心活动“我为妈妈洗洗脚”,每学年一次十佳少先队员评比表彰制度,使学生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品德高尚,也得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青年时讯》、《齐鲁少年》等媒体多次报道,受到好评。学校也先后被评为“济南市新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市德育规范化学校”、“市绿色学校”、“市少先队三星级学校”“市少先队规范化学校”、“市课题实验先进单位”、“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县首批团队工作示范学校”、“县校本教研先进数学教研组”“县镇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称号。

四、关于交通安全问题。

为确保学生放学安全到家、上学安全到校,离校较远的学生都是家长送,所以家长要求配备校车的呼声较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