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

时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贫血”状态,而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了新一轮周期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20xx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整体实力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虽然略降,但在世界竞争力格局中的位置没有变化

国际竞争力受到双向影响

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最新报告显示:2002至20xx年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贫血”状态,美国利率的下调和消费的启动对经济回复作用明显,但其软着陆却仿佛遥遥无期;欧元区在与赤字斗争的同时进行着政府改革;亚洲经济开始新一轮的回复,尽管SARS给这种回复带来了危险和不可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却取得了“令人生畏”的高增长,中国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态势令世界瞩目。总体上看,20xx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下降1位,但在世界竞争力格局中的位置没有变化,从八大要素排名看,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正走向强势。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20xx年国际竞争力报告后,有关报道认为该学院做竞争力评比时,非典疫情还未真正爆发。从非典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来看,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今年的竞争力评价是否还有价值?非典对未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实际上,国际竞争力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和平衡体系,非典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经济水平的影响上。SARS对通讯业和医药卫生业反有所促进,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的工业和其他产业受到的冲击也很小。综合来看,我国上半年GDP增长已达到

8.2%,年内经济增长在7%以上不成问题,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在经济总量、人均拥有量和发展速度方面不会出现竞争位次的下降。

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方面,以出口为例,有关专家预测20xx年全年出口将减少110亿美元,这仅占我国20xx年出口额的3.4%。假设20xx年中国的出口额减少这3.4%,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增长10%,中国出口额仍位居世界第5位,与20xx年位次相同。可以预测,SARS产生负面影响最大的进出口、外国直接投资和就业方面,由其带来的相关子要素的竞争力位次变化都应在2位以内。

非典期间政府和民间的表现会降低对政府管理、基础设施和生活质量要素个别指标的评分,影响相关要素的竞争力位次;但危机的处理增加了财政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对政府支出要素和健康基础设施要素竞争力亦有正向影响,因此影响是双向的。

非典的出现,考验了政府应对危机的效率,暴露了公共设施和管理的漏洞,重要的是发现了问题并促进其改善,增强了公共部门和个人承受危机的能力。长远来看,SARS的考验对于政府管理、基础设施和国民素质方面支出项的提高和部分软指标评价的提升存在潜在促进作用,这无疑将推动未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 中国国际竞争力五大优势评价

(1)国家经济实力竞争力连续三年稳步提升。20xx年我国国家经济实力竞争力可比排名第12位。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人均水平的增长都具有

很强的竞争优势。20xx年我国的GDP首次突破10万亿人民币,可比价格的GDP超过日本42%,高居世界第2位。中国在消费、投资、储蓄以及进出口的总量上都位于世界前7位。20xx年第一季度和SARS肆虐的第二季度我国实际GDP增长均达到世界很高水平。目前,我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存量高达3951.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4位;我国的钢消费量已经占到世界消费量的1/4。

(2)加入WTO后我国国际化竞争力呈全面提升状态。20xx年我国国际化竞争力提升两位,亦实现了连续三年稳步提升。20xx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差额一直稳居世界前10位,其竞争力位次虽有波动,但在世界范围的位置没有变化。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选择的最能代表中国国际竞争力优势的20个指标中,国际化要素的优势指标比上年增加两个,更加全面体现了我国的开放程度和成效。国家保护主义被列入竞争优势,体现了我国在加入WTO后增强了公平与开放度。 (3)信息化建设成就卓著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xx年,在我国基础设施竞争力呈现衰退的情况下,以信息化为中心的技术基础设施竞争力却提高了6位。与上年相比,我国计算机的使用份额提升0.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世界第5位的领先水平。电信投资占GDP的百分比进一步增加0.4个百分点,提升到世界第2位。对电信的投资带动了我国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之相关的通讯、网络、信息共享与保密等均有所提高。这对于新兴工业化战略的实现,缩小与发达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4)法制建设竞争优势继续保持。市场立法进一步健全,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5)公共管理和文化包容性整体竞争优势提升。政府定位逐渐明晰,有为与无为的范围在优化调整;文化包容性强,对国际一体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持积极态度,这将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国际竞争力五大挑战分析

在我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我们也应当看到制约竞争力提高的五大挑战。

(1)人均经济占有量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的人均GDP仅是美国的12.3%,巴西的58.3%,泰国的66.2%;综合生产率则分别是上述三国的10.0%、44.8%和60.0%。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制约我国竞争力跨越的最主要因素。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与世界级大都市的差距虽在缩小,但生活费用指数已接近纽约,超过了美国主要城市水平,进入高费用的前5名。

(2)能源消耗增长过快,基础设施竞争力下降。我国交通、电力等基本基础设施虽呈发展态势,但与其他国家发展速度比较,相对竞争位次下降,健康设施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等评价指标也大幅下降。同时随着能源需求和消耗的增加,可持续发展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

(3)金融体系竞争力难以适应经济实力的提高。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国,我国银行资产占GDP比例很高,有利于资金融通和财政金融政策发挥作用;但国有银行呆坏账现象严重,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直接影响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和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

(4)企业管理人才缺乏直接影响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要素中,除劳动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外,其他要素都在低水平徘徊。在参与排名的51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的综合生产率仅高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是泰国的60%,巴西的45%,马来西亚的33%,而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核心问题。

(5)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落后,制约科技和管理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徘徊在2%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比周边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和菲律宾都低,教育的低投入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与印度、智利和菲律宾比较,我国目前称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合格的工程师都更短缺,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灵活而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机制,解决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根本动力问题。

相关链接

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在新近发布的20xx年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新增了2个国家和8个国家下的地区,并根据人口多寡,以两千万人为界分成两个国际竞争力评价组,中国大陆在人口超过两千万人的30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12位。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评价研究中心认为,对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强弱的评价不宜以人口多寡划分,而应当细分的是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国家下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为此,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20xx年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在增强可比性的基础上,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数据和评价计算方法,将所有51个入选国家(包括新增的约旦和罗马尼亚)及具有全球开放性的个别地区,按照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评价体系做出系统计算,并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年度最新评价和分析。

 

第二篇:最新个人分析报告__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浙江省宁波市 所在单位:

一、 自我成长分析

(一)人格类型描述:

通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得出结论为:我的性格类型倾向是“ ISTJ ”(内向 实感 思维 判断) ,个性特点沉静,认真;做事情贯彻始终、容易取得信赖。讲求实际,注重事实和有责任感。能够合情合理地去决定应做的事情,而且坚定不移地把它完成,不会因外界事物而分散精神。以做事有次序、有条理为乐——不论在工作上,家庭上或者生活上。重视传统和忠诚。

以上测试结果和自我认知是相符合的,我的文化背景、道德标准等影响着我的生活——那就是理性至上。一般情况下我是严肃的,富有责任心的,也通情达理;值得朋友信赖,重视承诺。 工作缜密,讲求实际,很有头脑也很现实。具有很强的集中力、条理性和准确性。平时具有坚定不移、深思熟虑的特点,一旦着手自己相信是最好的行动方法时,就很难转变或变得沮丧。一般情况下,总是特别安静和勤奋,对于细节有很强的记忆和判断;能够引证准确的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把过去的经历运用到现在的决策中。重视和利用符合逻辑、客观的分析,以坚持不懈的态度准时地完成工作。我喜欢确实、清晰地陈述事物。天生不喜欢显露,即使危机之时,也显得很平静。但是在冷静的外表之下,偶尔有强烈却很少表露的反应——所以也有朋友评价我冷幽默。

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表明我倾向于内向性格,情绪非常稳定。较少特殊行为表现,掩饰程度较低。 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

我的朋友们给予我的评价多集中在下列几点:沉稳、自信、聪明、善解人意、风趣。当然人们对我的批评意见也比较集中,那就是不够大气、不够热情、有时候过于谨慎。对于这些评价,我觉得还是比较准确的。

(二)心理健康状况

近期,曾做过SCL-90,SDS,SAS等自评量表,未发现异常指标。也做过心理适应能力测试,结果为心理适应能力良好。

我自认为是一个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人,自信、沉稳、能及时调整自己,并乐于助人,对人和事具有包容和接纳的态度,能经受住挫折和误解,人际关系和谐顺畅。缺点是有时候会过于自信,倾向于某种程度的偏执和怀疑;在对待新鲜事物有时过于谨慎。

一般情况下,我是这样看待其他人的:每个人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在尊重人类社会共同的规则的前提下,我个人对这些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保持理解或尊重;神经症也是一种应对方式。

(三)人生观和个人奋斗目标

我的基本人生观:人应该追求一种充满智慧、体验式的生活,他宽容地对待自己和别人,人生最重要的财富不是名利,也不仅仅是事业或者爱情的成功,它是一种可以把握方向但并不预知细节的航行,它是一次次在家庭、工作、社会交往和创造中体验、领悟以及不断累积各种幸福的旅途,它其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幸福和充实构成一个更大的幸福和更多的充实。

在我的成长路上,有一些人和一些事情曾深刻地影响过我:

感谢父母。在我年幼到年少的日子,给予我完成基本学业的条件,并营造了一种尊重知识的教育氛围。这在农村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的父亲是名退伍军人,他非常喜欢看书,村里的图书资料就放在我家;我的母亲是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我小学期间给我订阅了大量的文学报刊,同时对我小学到初中的写作进行了严格的要求。所有这些,都培养了我爱好内省、擅长创作的能力,也逐渐养成了我崇尚知识、视野开阔、心胸包容的性格特征。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一直都是班干部。这也从小塑造了我自信、乐观的人格特征。不过,初中毕业,我还是以一分之差没能考上卫校,但可以去读普通高中,于是复读了一年,但第二次中考前被告知不得报考重点高中,仍然只能去读普高——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因为考上卫校意味着可以早点工作,而考上重点高中可以比较确定地考上大学,读普高的可能性这几乎为零——因为我只有一个普高可以选择,而它近十年没有一位毕业生考上大学。但我还是没有因此灰心沮丧,坚持去读普高并顺利毕业。

值得铭记的是,高考前三个月,我的父亲意外去世,当时情绪波动很大,但最后还是调整了过来,母亲的坚强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高考前,她问我需不需要陪同去县城,我说不用。考试前一天,去县城的录像厅大大地放松了一个晚上,考试的三天超常发挥。——而我最终以全县第六名的总分被省重点大学录取,这打破了我们学校的纪录,相反,那些考上重点高中的初中同学很多无缘大学,这一经历也让我更深刻地体验到,人不能被一时的境遇所影响,更不能因此变得低迷消沉或者得意忘形。

因为填报志愿的原因,本可上全国重点地我被提前录取到省师范大学,专业是化学教育。大学期间,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没有很多机会显露的文学天赋和写作能力得到了释放:我参加了校报记者团、广播站记者团、学生通讯社、文学社、读书协会、灯谜协会等等社团。其中做学生记者的经历对我影响最大,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舞台来表达和体现自我。突然,我意识到了,在大学,学业成绩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各种能力的提高更具有价值。在近四年的时间里,我发表了大量的作品,从散文、诗歌、消息、人物特写到长篇通讯,关注的对象从学生、教学科研直到学校的定位发展,视野逐渐扩大。同时,我还到校外参加兼职,给一家企业做宣传和策划。对社会和人的关注,使得我对化学专业逐渐丧失了钻研的兴趣,为了避免本科毕业就去中学教书的结果,我决定考研究生,但不是化学专业的,于是毕业前,我抓住机会通过跨院系考试被保送推荐到心理系攻读认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尽管硕士三年,我并没有在专业上取得明显的成绩,但心理学专业的学习对于我的性格和人生定位的塑造和成型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比如说职业的选择,我之所以并没有留在高校任教,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并非科研型的人才,

而目前认知心理学方向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比较窄小的领域,这和我的爱好以及性格并不一致。从事编辑策划工作倒是符合我杂而不够专的知识背景,同时我的文字功底也变成了职业优势。这段时间的一系列事件,记录着我开始走向成熟,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为自己做出决定。

真正性格成熟应该是在从事出版工作的2-3年时间里,我从事的工作是图书编辑,它是一项动静结合的工作。既需要安静地钻研文字、编辑书稿,又需善于沟通、通晓经营,这对我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经营上面,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倒是发掘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潜能。在20xx年,由于工作出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并任编辑室主任一职,也成为报业集团业务骨干重点培养人选。总体来说,工作让我找到了成就感,并且让我更加自信。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我为什么想成为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职业吸引我的主要还是助人以及对心灵的探索。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我一直都在进行自我探寻、自我发现和自我调节。我愿意将这些探寻的经验和智慧分享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我愿意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原因。

我目前从事的是图书的策划编辑工作,它和心理咨询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学会包容、价值中立、强调沟通与整合、善于理解、需要学会将许多杂乱的信息体系化逻辑化等等。所以,我对成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期待,和我目前的职业是可以双向互动促进的。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可以迁移到新的职业要求当中,新的知识和实践反过来也可以提升和补充于原有的工作角色定位。此外,我愿意参加心理志愿工作,希望能给予那些有所需求的人以帮助。

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对于我来说是理性的选择远超过感性的向往。我研究生期间学习的专业是心理学,工作之后也策划编辑了不少心理学方面乃至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方面的图书,心理健康也是我关注的领域(也曾写过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的论文参加过华人心理学家大会),但是,我并没有多少时间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正式培训,也没有很多实践经历。所以,对于关注自我探索和自我调节的我来说,成为一名正式的、经过严格训练的咨询师是一个理性的目标,只是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关系,安排在这一时期来完成。

(二)我想成为怎样的心理咨询师

我期望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除了乐于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之外,我期待着自己能够在职业规划、婚姻爱情等咨询方向上有明显提高。而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奋斗目标,一是在自我的探索、自我价值的探询和实现上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在人际沟通、合作上有更完美的心理素质;三是能够使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我的热情和积极关注去帮助那些需要的人。

(三)我的优势和缺点

通过对自己的人格分析,目前我具备心理咨询师的一些基本条件:如真诚、

自信、善于倾听、能够准确地获取信息并准确地表达信息、善于自我调节,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我还需要加以特别注意的是,

一、关注来访者的情感反映并及时处理那些情绪反映是心理咨询师必需掌握的技能,但是来访者的有些情绪是咨询师自身极少出现的,如过度焦虑、偏执性思考、悲观厌世等负面情绪,要去认真体察达到真诚地共情,则不容易做到。

二、因为我本人的情绪非常稳定,思维也更多地偏向于理性,在沟通中可能会出现过于理性,忽视来访者内心纠结与矛盾的情况。

三、要进一步在实践中熟悉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原则,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

四、要通过及时接受督导和其他咨询师的互助,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由于我是一个自信水平较高的人,所以在面对困难时,喜欢独立解决,但有时候这种方式并不完全有效和正确,过于强调独立解决,极易造成过度卷入。

(四)家庭角色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在我成长的前期阶段(幼儿至结婚前),我在家庭中的角色主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成员,我自觉、独立、不做过多要求,也极少依赖和受到惩罚;但是结婚后至女儿出生后,我逐渐成为家庭中的主干角色,成为被依附的对象,这个角色转变对于我性格的完善是有促进作用的。前一个角色对我作为咨询师的最大好处是便于客观地对来访者进行分析、不易受情绪化的干扰,而最大的缺陷是不易体察来访者的内心,共情较难。后一个角色可能会给予来访者值得信赖、能够共鸣的感觉,但也同样可能会使来访者造成移情、放弃自我努力的结果。

我一向不喜欢的人的特质是无知、偏执和狭隘,这些特质是我一直以来在努力克服和清除的,它也许存在于我隐秘的内心、那被压抑的本我处,也是我即将从事咨询工作所需要面临的最强大、也是最常见的敌人。

对于来访者,我希望他能明了自己选择心理咨询的原因,清楚自己需要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来访时不过于封闭自己。

我希望接待的来访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没有沟通与交流的明显障碍。 我的生活中没有明显的重复出现或持续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以往的一些事件都已经了结清楚,不存在未处理的纠葛。

关于应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最首先的反应还是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评估,然后选择对付压力的不同方法——比如转移、升华,或是努力适应。对于工作上的赞许和责难,首先也是进行合理化评估,将赞许转化为工作动力,将责难变成适度的压力,使自己更加努力。

总之,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是我的追求,我将围绕着这一目标熟悉知识、掌握技能、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为创建和谐心灵和谐社会尽自己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