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读书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题 目

班级(班号)

姓名(学号)

指导 老师 读书报告 会计一班 9141078701

20xx年4月12日

这次读的书是由梁启超先生篆书的《李鸿章传》。那么让我首先介绍介绍这个著名的作者——梁启超先生。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青年时期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的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辛丑条约》签约后两个月,被李鸿章倚为强援的俄国政府再度发难,提出“道胜银行协定”,试图攫取更大权益,并威逼李鸿章签字。“老来失计亲豺虎”,气恼交加,李鸿章呕血不起,于九月二十七日去世,临终时“双目犹炯炯不瞑”,带着无尽的遗憾,走完了他78岁的人生历程。李鸿章死后两个月,年仅二十九岁的梁启超写出这部《李鸿章传》。

这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梁启超在全书中皆用客观的角度,求实地定位李鸿章,评价李鸿章一生的历史功绩以及历史地位。书之开章,梁启超曰:“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之人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诽谤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李鸿章跟着曾国藩学了不少本事,他一生所践行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他开诚布公、团结部下的治军方法、风格,都是从曾国藩那里学来的,可以看出人生选对了或遇上一名好老师有多么重要!李鸿章上半生也是运气不错的,平定太平军的战斗中,如果太平天国本身不腐败到相当的程度,估计当时的政府军绝对赢不了。然而针对李鸿章所犯的错误和他自身的不足,梁启超也尖锐地指出:“史家之论霍光,惜其不学无术。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亦坐此四字而已。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

知政治之本道,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

然而,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淮军在朝鲜的失败,以及他所倾力打造的北洋水师,在黄海大黄沟的战败,在威海的全军覆没等事件,使得李鸿章的声誉扫地,四十年所经营的淮军、二十年所倾力打造的北洋舰队就此溃崩瓦解,而李鸿章的政治生涯也就此开始走向末路。

李鸿章得意起于外交,但也羞辱于外交,满清的失误,所有的丧权辱国之羞辱,几乎都压在李鸿章一人的肩上。为此梁启超先生也为李鸿章而鸣不平。如此多的灾难,并非一个人能担当的起,且位于旋涡之中的李鸿章自然也就难逃历史和后人对他的垢误。

全书篇幅不长(不足二百页),图文并茂,而且字字珠玑,文意畅顺,还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与论述,是难得的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

读完这本书,我对李鸿章的改观很大。他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图有一腔爱国热情,但是当时的中国实在是无药可救了,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做到像李鸿章这样吧,当时国民的愚昧麻木,实在是让人心寒。

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是清朝末年最出色、最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是每当满清帝国处于毁灭边缘都会临危受命的大臣。李鸿章才识过人,只是生不逢时,他签定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他背下了几世几代卖国贼的骂名,尽管如此,但他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外交的现代化上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第二篇:读《李鸿章传》有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

摘要:质而言之,则李鸿章实一无学识无热诚之人也。虽然,以中国之大,其人之有学识有热诚 能愈于李鸿章者几何?十九世纪列国皆有英雄,而我国独无一英雄,则吾辈亦安得不指鹿为马, 聊自解嘲,翘李鸿章以示于世界曰:此我国之英雄也。呜呼!亦适成为我国之英雄而已矣,亦适 成为我国十九世纪以前之英雄而已矣。 要而论之,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彼非无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之心,后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于未死之前,当责任而不辞,然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 人之志。……虽然,今日举朝二品以上之大员,五十岁以上之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此则吾所 敢断言也。嗟乎:李鸿章之败绩,既已屡见不一见矣。后此内忧外患之风潮,将有甚于李鸿章时 代数倍者,乃今也欲求一如李鸿章其人者,亦渺不可复睹焉。念中国之前途,不禁毛发栗起,而 未知其所终极也。 关键词:贡献 斗士 孤独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文:读《李鸿章传》有感

初识李鸿章

小的时候,一听到李鸿章和小日本,我就心生愤恨,恨不得咬碎钢牙,以解我心头之恨!我 相信将近 70%的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会有同感,因为李鸿章是卖国贼,日本人都是禽兽!随 着我年龄的增加,思维的完善,逐渐对李鸿章这个人物有了不小的兴趣。并且逐渐由对他的主观 的完全否定变为客观的思考辩证。 记得 2003 年非典前夕央视播出了一部经典电视剧《神医喜来乐》 ,喜来乐与李鸿章的那段对话似 乎给了我一声霹雷,从此我开始从新认识李鸿章。李邀喜看病,喜拒绝了,看着硕大的中国版图, 喜把一个正好大小合适的烧饼放在了台湾岛上,喜说: “我老家沧州很大很大,我骑马绕一圈也 要好几十袋烟的功夫, 现在沧州大小正像烧饼上的一粒芝麻, 可您却把整整一个烧饼给了日本人! 我不给卖国贼瞧病! ”望着低着头的喜,李说: “求和是太后让去的,条约是皇上批准的。我身在 其位,朝中上下都逼我签约啊,我能怎么办,我也知道,一百年以后,我准不是个人……”几天 后李鸿章呕血而死。

虽然仅仅几句对话,但这部电视剧应该是第一部正视李鸿章的了。真好!

《李鸿章传》系统客观地开始了解李鸿章其人 正如饮冰室主人所说, “褒之不过其当,贬之不溢其短”本书作者梁启超本着公正客观的态 度为这清末争议最大的人立传,使我这个理科近代史盲,对李文忠顿生敬意和更深的思考。

梁启超并没有像喜来乐那样的老百姓将当时中国羸弱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李鸿章,而是从历史 的角度客观看待。书中所言:“凡人生于一社会之中,每为其社会数千年之思想习俗所困,而不 能自拔。然则其时其地所孕育之人物,止于如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其实他也从侧面 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个争议人物——曹孟德。《三 国演义》说过:孟德者,奸雄也!罗贯中把曹操演义成了大反派,老狐狸。而陈寿的《三国志》 仅仅被部分人品过, 于是京剧把曹操的脸抹白, 眉头紧锁, 使其刻画成总想着怎么算计人的奸贼。 近两千年以后,终于站出了个易中天,为操平了反。 李鸿章一生中除了签各种条约做各种外交外,最大的贡献无疑是兴起洋务运动。本书用很 大篇幅描写了洋务运动的成果,即所列的军事实力以及各种工厂,但梁启超总结:“以上所列李 鸿章所办洋务,略具于是矣。综其大纲,不出二端:一曰军事,如购船、购械、造船、造械、筑 炮台、缮船坞等是也;二曰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是 也。其间有兴学堂派学生游学外国之事,大率皆为兵事起见,否则以供交涉翻译之用者也。”我 觉得中国人那是经历了太多挨打的苦头儿,而仅仅有李鸿章及时意识到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挨打。 也正是由于中堂大人的率领,一批有志之士紧跟李鸿章开始实业救国。老舍的《茶馆》中的秦仲 义就是典型的例子。尽管老佛爷说工厂震了龙脉,但胆大的秦二爷敢于向官府撒谎:“我有中堂 口谕——办工厂。”成功地盖起了工厂,尽管洋务运

动以失败告终,但他先进的想法的确给这个 似乎昏昏欲死的大国一支强心剂,让国人意识到国要怎么爱,国要怎么救。

至于谈到李鸿章个人, 梁启超说: “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 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 ” 我通过查资料了解到李鸿章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李鸿章个人的睿智和深刻、大气和幽默、仪表 和举止都散发出浓浓的个人魅力, 博得了洋人对他的敬佩和尊重。 日本人的评价是: 知西来大势, 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美国人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 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 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 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不错,不过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使这个国家翻天覆地,原因也许正如他本人所说:“吾被 举国所掣肘,有志焉而未逮也” 中日海战,在慈禧撤走军资修建颐和园的情况下,李鸿章没有 选择妥协,作为北洋水军的最高统帅,毅然选择开战,哪怕是鱼死网破。外媒评论“日本非与中 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梁启超也感叹:“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指李鸿章),虽 败亦豪哉”我觉得如果说林则徐是第一个正眼看世界的人,那么李文忠当属第一个动手征战世界 的人。他希冀凭自己短暂有生之年,医治好这个大国,重振中华雄威! 然而,他的确是一个人在战斗!敌人那么强大,后方却如此羸弱!斗士一样勇敢地与小日本 开战,之后勇敢承担责任,勇敢地来到马关。虽然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但这是在国 力最弱的背景下据理力争所能采取的最佳方案,若让一人去背负整个国家的责任岂不有失公 正!?!

我突然联想到诸葛武侯, 李鸿章与诸葛亮有惊人的相似处。 一样的书生, 但成为卓越军事家; 一样羸弱的后方,通过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与外国斡旋,舌战群儒,通过谈判,据理力争为祖国谋 取一点利益。一样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血而死……太多的相似,但他们的群众口碑却迥然不 同!为什么?梁启超解释道:“李鸿章所凭藉,过于诸葛,而得君不及之。 ”李鸿章曾去过德国, 见了德国首相俾斯麦,谈论干一番事业,如何才能成功。俾斯麦直言:“皇上一人信任足矣。” 李又言:“皇上为别人牵制,无权。”俾斯麦说:"这就难了。”另外“然诸葛治崎岖之蜀,能 使士不怀奸,民咸自厉,而李鸿章数十年重臣,不能辑和国民,使为已用。 ”中国自古有得民心 者的天下,李鸿章在这方面的道行就逊于诸葛亮了。才会被唾骂这么多年。

令我最感动的是李鸿章临终前一小时,沙皇俄国与大清的条约还没有谈妥,俄国公使竟到李 鸿章的病榻前,逼请李鸿章签署画押《中俄秘约》。可悲可叹呀!为国家鞠躬尽瘁一生的李鸿章, 把嘻笑怒骂的一切权利留给了后人,任人评说。真乃斗士也!

另外李鸿章还有诸多令人敬佩之处。“李鸿章与外国人交涉。尤轻侮之,其意殆视之如一市 侩,谓彼辈皆以利来,我亦持筹握算,惟利是视耳。崇拜西人之劣根性,鸿章所无也。 ”表明李 鸿章不是崇洋媚外的人。 “李鸿章之治事最精核,每遇一问题,必再三盘诘,毫无假借,不轻然 诺,既诺则必践之,实言行一致之人也。 ”这更体现了他的认真,诚信。 由此,综上所述,我更感叹李鸿章的生不逢时,那个奢靡羸弱的年代,他多么孤独无助,连 给他一个眼神肯定的人都没有。但是,历史终归是历史,黄河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驾鹤而西流,不 会因为一颗巨星的陨落而缄默。

我更庆幸我生在了一个和谐进步的年代,这里每个人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无比强大的民 族凝聚力。面对敌人,面对挑战,面对灾难,没有一个中国人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每个人都坚 定勇敢地推动共和国的车轮,让她永不停滞!

李文忠公啊!你看到了吗!中国从新屹立在了东方,你的后人接过了华夏大旗,在高耸的珠 峰上自信自豪地挥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