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1.3徐文余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扬州沙口小学 徐文余)

教学目标

● 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 ●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2、 难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水果、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通过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没有?

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再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画在活动记录纸上描述显微镜下霉的形状和特征。(做好巡视和辅导)

3.学生汇报、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4.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5.讨论: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其

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

6.讨论: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

课堂小结: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吗?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 作业: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写好实验报告。 第2课时

一. 复习

1. 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

2. 霉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 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和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有

关。

二. 根据发霉的条件说明应该怎样防止发霉

1. 隔绝空气。

2. 保持干燥。

3. 高温灭杀。

4. 低温保存。

三. 教师辅导学生学习霉的功过。

1. 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 制作药品

3. 霉菌会使物品损坏

4. 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四. 学习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

五.小结:应该怎样防止有害的霉发生?应该创造什么条件让有益的霉发

生。

参考网站:/view/36020.htm

教学反思:

 

第二篇: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丁成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学目标:

1、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设计对比试验探究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能对实验现象做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3、能通过实验认识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4、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食品、衣物等发生霉变的条件,对实验过程作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实自己的猜测。

教学难点: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来观察和探究的科学实践活动,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明确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目的,从而更加有效的进行实验操作,并能用合理的语言文字与大家进行交流。

教具、学具:

1、     学生准备: 课前注意观察馒头以及其他食品发霉的现象,收集,并作好研究记录。整理有关真菌的资料,放大镜,镊子,小碟。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发霉物品的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多媒体展示物体发霉的图片,导入新课。

1、    提出问题:看到了什么?

2、    学生交流:都知道哪些发霉的物品,有带来的吗?

3、    关于霉,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

二、  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观察霉的样子。

1、出示发霉的馒头,请学生观察。
  2
、请学生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3
、分发显微镜,要求仔细观察,用图画画下所看到的霉菌样子。

4、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协助。

5、交流观察结果。

教师(课件展示)小结:霉菌是真菌的一种,它非常小,必须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

(二)猜测发霉的原因。

1、教师启发: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对霉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同学们能否猜测一下食物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呢?

2、学生各种猜测。

3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下面先请各小组设计几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把设计意图写下来。

(3)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交流。

(4)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设计如下实验表格:

5.小组交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实验。

(四).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课外进行对比实验。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进行了几天的实验观察,记录了不同条件下馒头发霉的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二、  交流探究食物发霉的原因

1、   各小组简要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

2、   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规律:食物发霉与水分、温度、光照等很多因素有关。

教师:通过大家的验证,我们证明了自己的猜测,了解了使食物发霉的条件有很多。

3、   认识生活中其他发霉现象。

4、   除了食物,还有很多物品上也有发霉的现象?
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发霉的衣服、墙壁、人民币等的图片。

三、    我们怎样防止物品发霉呢?

教师:大家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有可能发霉,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防止物品发霉呢?

1、         学生小组内讨论。

2、         学生交流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降温、真空包装、通风、晾晒……

四、    真菌与我们的生活

师:霉菌会使物品发霉,那么,是不是霉菌都是有害的呢?

1、         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并讨论。

2、         师生交流。

师:为了更清楚地辨别真菌孰好孰坏,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家的看法,好吗?

播放视频——生活中的真菌

五、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真菌,大家可以通过查阅科普书籍、上网、请教家长等途径,看看还有那些防止食物发霉的好方法,亲自动手实践一下。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从日常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开始,观察霉、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研讨怎样防霉,了解霉的功与过,加深学生对霉的认识。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让学生尽可能在回忆中发现容易发霉的气温、环境等因素,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发霉的物品,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最后用显微镜观察,让学生在逐次观察中不断加深对霉的认识。其次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再次,让学生探究如何防止物品发霉,最后,让学生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真菌都是有害的,引导学生课下继续通过网络、书籍等去研究……

2、使用建议:科学课实验材料可以师生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去准备和改进.

3、需破解的问题:学生们对于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要在课余时间,训练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