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馒头发霉了》教学反思

《馒头发霉了》教学反思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祝桂霞

发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食物或其他物品发霉的例子经常可见。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霉一定是有害的吗?这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且乐于探究的问题。本课的探究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开始,观察霉、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研讨怎样防霉,了解霉的功与过,加深学生对霉的认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环节的处理:

第一,观察霉,认识霉有不同的形态。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过霉,让学生尽可能在回忆中发现容易发霉的季节、气温、环境等因素,以便学生在后面设计发霉的实验中调用这些已有经验。接着,我指导学生观察发霉的物品,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最后用显微镜观察,让学生在逐次观察中不断加深对霉的认识。

第二,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想一些物品发霉的事例及其环境条件,推测出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2)为了判定霉是否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生长,我引导学生找出与之相反的条件,并对这四种条件进行组合。(3)根据四种条件组合,确定对比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条件相同,另一个条件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对比实验。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在每一组对比实验中,相同的条件和不同的条件分别是什么,以便控制实验的变量。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参赛教学设计:馒头发霉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第3课 

教材分析:

本课按照“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拓展延伸”的顺序进行编排,

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一、观察,认识霉有不同形态。二、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三、运用研究成果,探讨防止霉变的方法,四、霉的作用,害处,尤其是抗生素。  

学情分析:

1、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观察微生物。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霉,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霉,但没有注意霉也是一种微生物。3、大部分学生认为霉对人类是有害的。

设计理念:

本课的学习就是通过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霉,引导学生发现霉产生的因素。接着深入观察,从观察中逐步深入了解霉的颜色和形态,并结合观察、画图进行描述,使学生充分认识霉的表象。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了馒头等食物发霉的起因,猜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这个探索过程当中寻找到了探究和发现的乐趣。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其他防霉方式。认知人们对霉的利用以及霉给人和动物带来的危害,了解青霉素的诞生情况和其他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应用,扩展学生对霉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观念。

…… …… 余下全文

篇三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丁成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学目标:

1、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设计对比试验探究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能对实验现象做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3、能通过实验认识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4、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食品、衣物等发生霉变的条件,对实验过程作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实自己的猜测。

教学难点: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来观察和探究的科学实践活动,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明确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目的,从而更加有效的进行实验操作,并能用合理的语言文字与大家进行交流。

教具、学具:

1、     学生准备: 课前注意观察馒头以及其他食品发霉的现象,收集,并作好研究记录。整理有关真菌的资料,放大镜,镊子,小碟。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发霉物品的资料

课时:2课时

…… …… 余下全文

篇四 :馒头发霉了教案(王德玉)

六年级上册科学《病毒》教案及反思

第一课时

授课内容: 病 毒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2013.9.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2、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病毒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种类。

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新授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

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7.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8.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五 :《馒头发霉了》教案

3.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学目标】

1.认识食品、物品发霉的条件,认识霉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真菌。

2.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3.能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涉及对比实验,能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能善于与他人交换意见。

4.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意见,乐于用学到的只是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合作交流中,认识物品发霉的原因。

教学难点:在模仿操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研究物体发霉条件的研究。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有关霉的资料、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霉的相关知识及准备分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讲述:(出示一发霉的馒头)前一天,老师把吃剩的馒头放在塑料袋中,可才一天的功夫,馒头就这样了。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你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过馒头上生的霉?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想不想看看?

2.学生分组观察馒头上生的霉。老师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发霉的馒头或煎饼,以供学生们分组观察。

3.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教师观察指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手摸、捏,用放大镜观察等。

…… …… 余下全文

篇六 :馒头发霉了成品教案

备课时间:9.4 上课时间: 课型:观察课

3、《馒头发霉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中的第3课。教材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的馒头”作为探究材料,意在激发学生对霉的探究兴趣,并以此作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走进并了解霉菌家族。教材分为四个部分,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在了解了霉的基础上,探究霉产生的条件,研究霉的产生到底于哪些因素有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见过发霉的食物,但对发霉的条件不清楚,也没有认真的探究过。

三、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2、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微生物;

2、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3、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 …… 余下全文

篇七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1.3徐文余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扬州沙口小学 徐文余)

教学目标

● 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 ●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2、 难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水果、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通过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没有?

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再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画在活动记录纸上描述显微镜下霉的形状和特征。(做好巡视和辅导)

3.学生汇报、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 …… 余下全文

篇八 :3.馒头发霉了教案

课题:《馒头发霉了》

课型:新授课 课时:2

作者:王永刚 审核:理化生组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发霉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这一现象。

2、能根据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的记录的数据。

材料准备:

1、发霉和新鲜馒头、培养皿,手套、镊子。

2、放大镜、显微镜、霉菌切片。

3、操作材料:新鲜馒头、塑料袋、小刀、线、黑色遮光纸、透明胶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霉馒头)我这里有块馒头,看,它怎么啦?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馒头发霉了)

二、获取事实,认识霉菌

(一)初步观察

1、安全教育

这块馒头还能吃吗?

对,不能吃!有霉的食物可以使我们的内脏发生癌变!在我们的观察活动,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像我这样(演示):带上手套、用镊子来取,辨别气味时不要直接把它们凑到鼻子前,应该把它段起来,用手轻轻扇动。明白了吗?

2、明确要求

现在我就把材料发给大家,请仔细观察比较,发霉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有哪些不同? 注意:把你们的发现简要的记录下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