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小学课程辅助活动计划

东胜小学课程辅助活动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开展义务教育课程辅助活动,在活动中育德、启智、健体,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中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和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有效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发展。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活动中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2.全面性原则。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学科课程辅助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课程辅助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也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不积极开展活动的倾向。

三、实施范围

东胜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1

四、组织机构

成立学科课程辅助活动领导小组和辅导小组。

1.学科课程辅助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周光文(校长) 副组长:庞波、谢银勇

组员:陈海华、蔡长平、杨伦、严辉

2.学科课程辅助活动辅导小组:

一二年级:王芬、罗高艳、姚娅、陈晓娅、刘群、岑正伟、张颖、马代会、王红、李朝霞、许亨玲 组长:王芬

三四年级:李清秀、陈明生、聂美中、余姣姣、韦洪明、李仕会、张永红、杨睿、任显峰、张建强、兰文新 组长:李仕会

五六年级:熊翼、王建设、殷正才、金娅美、李珍容、唐和平、卓颖、吴小娜、蹇强、夏良菊、张英 组长:李珍容

五、实施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根据各年级学科课程辅助活动的目标要求,课程内容要求如下:

体育辅助:体操,跳绳,乒乓球、田径、小篮球

艺术辅助:舞蹈、唱歌、声乐、绘画

手工辅助:折纸,剪纸

书法辅助:硬笔书法、软笔书法

科技辅助:科普观察、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

校本课程:讲故事、演讲、阅读

分年段内容要求如下:

一二年级:体操,跳绳,硬笔书法、舞蹈、折纸、科普观察,讲故事 三四年级:乒乓球、田径、软笔书法,剪纸,唱歌、科技小制作、阅读 五六年级:小篮球、田径、手抄报、声乐,绘画、科技小发明、演讲 2

六、实施目标与具体措施

1.实施目标:以实施教育部“体育、艺术2+2”项目和重庆市新调整课程计划规定课程为主要内容,在开齐开足体育和艺术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科课程辅助活动,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和多样化的活动需求。

2.精心组织,强化落实。以“全面普及,特色优先”为总体策略,具体活动、措施安排如下:

(1)进一步规范学科课程辅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每天一节课程辅助活动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所、定指导教师。

(2)推广校内班级间课程辅助活动竞赛活动。结合本校文艺、体育传统项目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球类、歌咏、书画、演讲、阅读等比赛。

(3)开展学校特色文体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体育运动会;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书法、绘画、手抄报比赛;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创新作品比赛;每学期举办一次演讲、阅读竞赛;每学期举行一次文娱演出和体操表演竞赛。

七、活动具体时间和形式

1.以学期为活动周期,按课程表安排实施各学科课程辅助活动。

2.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

3.活动形式分为分班活动、合班活动和走班活动。

八、保障机制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课程辅助活动的领导和管理,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充分认识辅助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3

2.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学校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及集会、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活动的重要意义。同时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艺术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辅助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课程辅助活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组织学生开展学科课程辅助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学校根据活动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特色。

4.组织保障,加强领导。学校课程辅助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并开展实施学科课程辅助活动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学科课程辅助活动的开展,落实相应政策措施,领导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切实做好活动的考核评价工作,努力推动我校学科课程辅助活动的有序开展。

重庆市南川区东胜小学校

二〇一二年十月

4

 

第二篇:小学地方课程活动计划

小学地方课程活动计划

(2013-2014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菏泽发展为活动素材,继续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工作,围绕学校教科室教科研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扎实活动。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科研机制,深化学校地方课程的内在品质;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为菏泽经济发展服务,为深化课改服务,为基层学生服务,为师生共同发展服务;全面落实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地方与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促进学校和教师进一步形成课程意识,大力开发和利用好地方与学校的课程资源;以校本教科研为基础,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力研究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课程开发的多样化,学校地方课程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着眼学生的发展与需求,优化课程结构,规范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学校地方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学校地方课程的开发、实践与研究工作,推进区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建设,服务好学校的“全面”教育教学理念。

1、继续加强对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实施、开发现状的调研与分析,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以及做好与上级领导、

专家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交流、研讨就共性的问题进行充分探讨与沟通,帮助学校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3、充分发挥学校地方资源优势以及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4、建立学校地方课程教科研研究小组(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发挥教研小组的集体作用,正常开展系列实践与研究活动,丰富教科研形式,为推动学小学地方课程的有效、正常的开展服务。

5、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一方面以地方与学校课程中的系列活动统筹规划学校总体计划,使学校课程开展找到实实在在的项目,另一方面以课程的理念规范整个实践与研究

(二)坚持理论学习和研究,增强教师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案例研究为抓手,结合实践,与教师一起就学校地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稳扎稳打,不断提升对校本课程开发、地方与学校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

2、以“小课题”研究形式推进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开展,围绕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缩小研究切口,加大研

究深度,以实践中生成的问题为课题,重视研究过程和成果的应用价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按计划推进学校地方课程的开展、实施、开发工作,关注学校地方课程实际实施情况,引导和组织学校、教师就学校地方课程开发、开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专题性研讨和学习。

4、适时举办不同层次的专题研讨沙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校地方课程有效开发与利用,地方与学校指导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5、引导教师重视积累和反思,并组织教师进行地方与学校案例撰写与分析,增强对地方与学校课程的理解和领悟,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具科学性。

6、加强学习,完善地方与学校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获得最新信息,并注重对有效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三、活动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季节和基地适时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劳动、写心得体会。

第二板块了解菏泽历史、人民、经济发展情况、新农村建设种植和养殖、地方特色、特产及区域文化特征。第三板块以地方教材了解菏泽地区区域文化风貌。

地方课程活动计划

(2013-2014第二学期)

地方课程活动的目的是充分挖掘本地的教材资源,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并能关爱自然,具有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的现代中国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与他人合作,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新人。

地方课程的开发上,主要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并能集中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中某些方面的优势,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不足。地方课程是国家、地方课程的延伸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了地方课程的开发,构建了地方课程活动的框架。我班的地方课程活动安排在周二下午和周四。针对班级和全体学生,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各类课程。

根据地方课程活动开发原则,将《地方课程》活动分解为可供学生选择的三大类选修课程。

一、进行《国学启蒙》的学习研究

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二、历史故事的学习

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比,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对比的观念,学会比较,学会鉴别。并充分了解学生需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形成合理的价值评判系统。

三、积极地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能用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活动中,我将会依据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从而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校地方课程的功能更加突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