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学期总结心得

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

学 号:。。。。。。。。 专 业:轮机工程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20xx年12月

《自然辩证法》期末总结论文

一个学期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已经结束,回顾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课上的表现,总体上每节课能跟着老师的讲解思考。自己在课上的发言并不多,老师讲解精彩之处,也会默默鼓掌喝彩。课堂上,老师的广征博引使我得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内容;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不乏幽默,让我能够在生活实践中时时想起,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让我对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有了真正的认识。在此感谢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使我对周围世界有了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

学习是学生不变的主题,自然辩证法所讲述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通过“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了解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在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当中,我了解到了什么是创新精神,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让我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头脑清晰,对我目前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指导意义。这学期是我从本科过渡到研究生时期的第一个学期,本科到研究生名称的改变意味着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改变,研究生阶段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只学习,还要“研究”。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我对如何搞研究没有一丁点概念,对创新的认识也模模糊糊。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什么是创新精神,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并且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更是逐渐养成了批判式读参考文献的习惯,这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识到真正的绝对的事实是无法得到的,人们所能认识和把握的只有观察到的事实.人们所说的事实一定是具体的观察主体在一定的理论背景指导下观察到的结果,由于人们的局限,也由于观察主体的背景不同或指导的理论不同,人们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一个对象常常包含有无数的信息,但具体能够观察到什么信息,即看到什么样的事实一定是和观察主体紧密联系的,既然人们发现和掌

握的事实只是观察主体站到各自的角度,在他所能凭借的条件下观察到的.因此不管在当时当事人看来他看到的事实是如何正确,他也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真理与事实,因此对一件事情的观察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尽管结果不一致,但他们都是对事实的真实反映。平时在读这些论文时我会以一种批判式的眼光来研读,注重论文给出的结果,更加注重结果的来源和证据。这种阅读方式的改变让我受益良多,不仅能够抓住一篇文献的精髓,更是能够产生自己的思想,从作者阐述的事实的一个方面,我思考另一方面的可能,这令我十分欣喜,因为这些自己的思想就是我以后学习生活中创新的雏形。思维开阔,不代表不谦虚,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更有效率的做事。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知道对事物的理解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出发,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尽相同,我们创新的方向完全可以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一件事物的不同角度研究,通过不同学科概念的相互引入,到达创新的目的。

自然辩证法课程丰富的内容开阔我的眼界,使我对周围的事物发展规律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感谢自然辨证法课程上辛勤付出汗水的老师,赋予我我的课堂时间以价值。传递给我宝贵的知识,让我了解了人类分析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在以后的读书生活,做学问生涯中,我会用自己所学规律指导自己的实践,用科学的办法分析问题,努力学习与创新,以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总结

第一讲:绪论

?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参见教材第1页。 自然辩证法是由恩格斯开创的一个学科方向,主要研究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科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总结和概括。

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变和发展

? 了解自然观演变的基本历史。

一、自然与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伴随着科学的萌芽而产生,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

自然观的演化史:(1)古代朴素自然观(2)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4)19世纪下半叶辩证自然观(5)当代自然观的新发展

二、古代自然观

(1)史前神话阶段的自然观:“图腾”信仰和自然崇拜;巫术;祭祀、祈祷;从中萌发了理论科学

(2)中国古代自然观:1>《周易》中体现的自然观:普遍联系的观点;2>《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自然观:演化观;3>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侧重于回答自然是怎样的

(3)古希腊自然观:侧重于回答自然为什么是这样的 泰勒斯:水——万物始基;柏拉图:理念论;亚里士多德:两个世界(天界和地界)

三、中世纪自然观 奥古斯丁:把柏拉图的“理念”变成了“上帝”;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进行了神学改造;文艺复兴时期自然观的重要进展: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哥白尼学说的宣传者:布鲁诺

四、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开普勒:“天空立法者”(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牛顿:提出力的概念,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机械自然观的中心思想: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

五、辩证自然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彻底的唯物主义

六、当代自然观的新发展

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蝴蝶效应

当代新自然观反映了自然界的复杂性、系统性、生成性、非决定性等特点

? 1、史前时期的自然观主要是( )自然观。

2、中世纪的自然观的主要特征是( )自然观。

3、在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提出了( )说。

4、近代牛顿完成了力学的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 )自然观。

5、马恩提出了( )自然观。此后,自然观又发展到了( )自然观和(

观。

第三讲: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 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缓解生态危机的原则?

生态危机的多重原因:

1、观念根源 )自然

自然观方面:近代机械论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主体性的过分张扬

2、制度根源

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追逐私利,鼓励消费,浪费资源;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强国剥夺发展中国家

3、现实加速条件

科技发展、工业文明;人类对自然的力量空前增强;环境污染加速

总结:不是因为坚持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对人类主体性的过分张扬

? 试对几种生态思潮及其立场进行述评。

第四讲:科学概说

? 科学的涵义

(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 科学的基本特征

(1)解释性和预见性

(2)精确性:科学定律、原理的成立和应用范围有限的;科学结论的表述必须系统、严格、精确

(3)可检验性:1、实验方法是科学的标志,是最重要的科学方法。2、它为科学假说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理。3、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4)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进步的不竭动力

(5)系统性:学科内部之间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

(6)主体际性:客观性

第五讲:科学问题

? 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

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问题。它包括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主要来源: 1、 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背景: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已发现

化学元素63种。它们构成的化合物千千万万,显得杂乱无章;门捷列夫发现元

素周期律)

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古罗马医学家盖仑;血液运动理论;哈维实验发现的事实)

3、从社会需求与已有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4、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5、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

?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进行科研选题?

科研选题及其步骤:

1.科研选题就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2.科研选题的重要性: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

3.选题步骤: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提出选题;初步论证;评议和确定课题。

科研选题的原则:

1.充分了解本学科的背景知识,提出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和待解问

2.选择有价值的问题,不要回避困难

3.要有全球眼光,不要惧怕外文资料

结合实际,具体而言就是: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一个学科的分支很多,从具体的小

问题入手更容易成功。具体做法可以参考导师的研究课题是哪方面的,这样选择的课题不仅可以获得比较详细的指导,而且也有一定的实验基础作保证,;其次,要了解自己选择的学科方向的发展现状,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国外的研究情况,就我自己的专业而言,计算机领域是一个多变的前沿学科,新的理念层出不穷,只有了解了最新的信息,自己所做的研究才会有意义;最后,在此基础上,发掘自己最感兴趣或者有想法的一个点,以此立足,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和研究。

第六讲:获取科学事实

? 现代科学研究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科学事实是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1:人们在一定理论思维指导下,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分类: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观察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2)全面性3)典型性;举例:拉曼:观察海水颜色——光的折射;凯利:观察鳟鱼——流线型设计;竺可祯:《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2: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3)可以使客体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反复出现4)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认识其性质;实验方法的作用:1)实验是检验在科学认识中得到理论原理真实性的标准,是证明科学知识的手段;2)实验是获得新假说、新理论的直接来源,是发展科学知识的手段;)

3(机遇:在观察和实验中,人们往往由于某种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出乎预料的未曾见过的意外现象,并由此导致了科学技术的新突破,这种意外的发现,被称为机遇;机遇的特点:意外性、不可计划性;如何捕捉机遇:良好的哲学素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具有诚实的科学态度;具有娴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观察实验的实际经验)

第七讲:科学理论的创立——主要以进化论为例

? 试结合科学史的具体案例分析提出科学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形成科学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1)系统性原则:一个动物各个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由一个部分可以推断另一个部分。举例:尖牙利齿—— 食肉动物、锋利的爪子、发达的咬肌、发达的颧骨弓。

(2)类比性原则:相似动物的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类似之处。举例:居维叶识别“怪兽”,居维叶由事实:不同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显现出明显的不同。地层越古老,化石越简单;地层越年轻,化石越复杂、越接近现存生物。进而写出《地球表面的革命》:灾变说。

第八讲:技术专题

? 技术发展的动力

技术发展的动力:1、新目标与旧技术形态功能之间的矛盾(矛盾产生的必然性;这一矛盾是

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2、社会竞争与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社会竞争向技术领域的转移与集中,

必然会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科学研究是推动

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3、作为驱动力的技术世界的相干性(技术世界是一个分层次的、开放的巨型

立体网络体系,其中的各技术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复杂作用机制;例如:高层建筑的发展带来了那些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电梯、

消防给水、二次增压给水技术、建筑材料的轻化处理 )

第九讲:工程概论

? 请结合实例说明现代工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011新)。

工程概念:广义:人类的一切活动;狭义:特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工程的基本特征: 1、其目标是社会实现

2、是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动态整合

3、是创新的过程

4、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发展趋势:1、工程活动的规模化

2、工程计划的国策化、战略化

3、工程活动日益国际化

4、工程创新成为创新的主战场

5、工程活动的负效应日益彰显

实例: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发电(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

亿千瓦时);航运(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

的长江航道,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有较大的改善);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1、减轻洪灾威胁,改善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环

2 、提供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3 、改善航运,增加新的旅游景区

4 、改善坝下干流和河口水质

◇工程造成的损失:1、土地资源的流失

2、大片肥沃农田将会没入水底

3、文化损失

4、千年古镇消失,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

◇工程中的利益:1、政府部门的利益

2、施工单位的利益

3、部分专家的利益

◇工程中的政治:1、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政府左右决策过程

1)左右专家的论证结果

2)左右人大代表的意见

3、可行与不可行理由严重不对称

4、官方用种种手段干扰和影响人大代表的决策

5、是迄今为止中国全国人大所通过的得票率最低的议案。

总结:1)任何一个大的工程,都会是一把双刃剑2)评价一个工程的利与弊,需要时间的积淀 ? 对工程技术进行评估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第十讲:科技共同体

? 试述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及其原因。

科学社会学中的科学共同体概念:一、指整个科学界,全体自然科学家可成为一个共同体;二、部分科学家组成的各种集团

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规范:(1)普遍主义(它强调科学的标准到处都一样。科学没有阶级性。科学的大门为一切人敞开)(2)公有主义(它要求研究者不独占或垄断科学成果。科学发现归属于全体社会成员)(3)无私利性(它要求从事科学活动而创造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谋取私利)(4)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它强调科学的永恒批判精神。科学家对于自己和别人的工作,都应采取怀疑的态度)

技术的社会规范:(1)独占性(2)以应用、合用为原则(3)追求私利(4)地方性(5)不甚强调批判和怀疑

科学的社会规范与技术的社会规范不同的原因:由于体制目标的不同:科学共同体——拓展

确证无误的知识

技术共同体——获得实际利益

第十一讲:科技运行的社会保障

? 你认为21世纪中国会成为世界的科技活动中心吗?原因何在?

中国发展科技的有利因素:一、国力日益强大,科研经费的总量提高

二、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

三、采取鼓励科学发展的科技政策

四、人才资源极为丰富

五、现代科学方法与古代道家思想的契合

赵兴太:21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将转移至中国 :1)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否定之否定 2)有聪明智慧和卓越才能的中华民族 3)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优秀文化的光辉4)中国当代科技为腾飞奠定了基础 5)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持与和谐社会的感召

贝尔纳:经过适当改造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细心、踏实、分寸感

第十二讲:中国科技发展专题

? 中国的科技在古代曾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为什么近代科学落后了?请试着给出

几个原因。

杨振宁:第一,中国的传统比较注重实际,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第二,科举制度;第三,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认为是“奇技淫巧”;第四,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一)从外部环境看:

1、中国的封建官僚体制,致使社会缺乏自由,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中国的传统思想,重视人伦,不重视科技的发展,有时甚至对科技有所贬损

(二)从中国科技自身的特点来看:

1、中国科技有不同于西方科技的发展理路,它不可能自发的产生西方式的科学革命

2、中国科技过于重视应用,不重视理论系统的构建,对科学缺乏好奇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