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一)

最近几天也不知道咋了,总是处于一种和事佬的境界,今天这位朋友要离婚,咱们谈谈>心理学,明天那位朋友家里出现了问题,再找我去谈谈心理学。其实对于心理学来说,我真的只是一个门外汉,我仅仅是因为喜欢而参加了教管中心组织的>心理健康>培训,并成为了主修老师。的确是聆听了部分专家的讲座,但真正懂了多少,我还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所以每每抱着笔记本给人家说了若干小时以后,总是变得很困扰,或许当事人早已烟消云散,但我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自我调节,感慨着人性的变化。 有幸成为翟老师组织的'成长小组'成员,是我的意外之喜,想想我连一个心理咨询三级证书都没有,翟老师能吸纳我,接受我,带着我经历心理历程的成长,实在是幸甚之极。小组承诺的第一条就是'活在当下,关注当下的感觉'.陆老师提议大家回去看《当下的力量》,北京的汤丰林院长也向我们推荐过这本书。张德芬称这是一本改变你一生命运的书。

什么是当下?'当下'在何处?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力图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作者认为,我们人类受苦或受情绪所困的根源来自于我们的大脑思维。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从出生到孩童期,我们是淳朴、自然的,思维和真我也是一致的,我们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用掩饰什么,也不用担忧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观察社会和接受教育,我们的思维便逐渐控制和屏蔽了我们自然意义上的真实意识,使我们的自我感觉,不再取决于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决于外在。思维在外在的世界里无止境地寻找如财产、工作、地位、名望以及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等自我认同。当我们获得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幸福,失去了我们就会觉得很痛苦。然而外在世界本质上是无常的,所以当我们从外界当中寻找自我认同时,我们注定会随时陷入恐惧与痛苦当中。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复自我的存在意识和对身体以及内心的完全支配。当意识回归的时候,我们便回到了一个身心合一的状态,拥有了最完整的自我。无论外在世界如何变化,我们的内心都是完整的。于是我们需要了解一种能够摆脱思维控制,且让生活更美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注意力关注于当下,活在当下。由于思维控制对外在的认同和关注,我们的生命大多消耗在不是想过去就是在想未来的过程中,而很少享受和关注当下。就像我的朋友们一样,之所以痛苦难过,也不过是受因为夫妻之间一点点的不愉快,而无限的放大,在幸福的时候不会出现的往日的委屈一股脑的用上心头,于是便想象着世界对自己是相当的不公,自己的付出换来了无尽的辛酸,以后我还会受到什么不公平的待遇?而事实上是当下是当下,过去是过去,将来还需要两个人共同的付出,闷着头,一根筋的时候,总是不能使自己的心态平静地放在当下。

'我们思索着过去,忧虑着未来,结果是我们永远无法对现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当下,我们就无法赢取生活的乐趣。如何获得当下的力量呢?我们必须学会当事情来的时候抓住,当事情走时放手。我们的身体是唯一时刻生活在当下的物体,能够与自己的身体'联结'就是通往当下的最好途径之一。我们该做的不是看着远在天边的东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时还要懂得放弃,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实现当下的力量,还需要接受当下时刻,实事求是地对待当下,摒弃我们思维对当下时刻的逃避和抗拒,让内心真正从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不受外在干扰,将注意力集中于

感受、解决和做好当下的事情,体会充分把握自我的生命过程,享受真实、简单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是一本能够触动心灵的书,一本能有所收获的书。我已推荐给我的朋友们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舒服的姿势,不急着去实践,只希望能接纳、吸收、消化、改变,不急不躁的慢慢享受当下的阅读幸福。抛开过去和未来,不要否定自己,也不要替别人做决定,活在当下生活就会充满更多的阳光。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二)

初中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不时的想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每个人都无法感受到他人的感受'等我自己觉得别人也觉得稀奇古怪的问题,由于找不到能解惑开悟的书,有时候我变得很烦躁。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些问题,也不知道解决了这些问题对我有什么用,朦胧中觉得这些问题肯定是和哲学有关,但在'不读与学习无关的'应试思维下,我便以写诗来使自己暂时摆脱这些纠结的问题。那时候的诗颇有些'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新东方精神,总是以积极乐观收尾。

到了高中,我开始对哲学感兴趣,相信肯定能从哲学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初读了季羡林的散文,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蒙田的随笔等,要么通俗没感觉,要么深邃难懂,政治书上也只是模糊的一带而过,我渐渐觉得我的答案不在哲学中。

直至读了这本《当下的力量》,一本关于自我,关于生命,关于痛苦的很静的一本书,很静很静,让我多年来的困惑得以解答,内心得以宁静。它让我明白,这么多年来我的问题一直扎根在心中,并且一直在从我的生活、经历中寻找着答案;它让我深入客观的了解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原来我一直在从生活中积累着自己的人生观,只是在这本书中得到了他人所不能给予的认同感。

作者首先指出我们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自于我们的大脑思维。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不会去控制自己的思维,使自己成为'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思维并不等同于存在,我们并不是我们的思维,大脑。思维总是努力在创造一个小我去取得你的认同,它不时地在你的脑海中回放你的过去或畅想未来,使你要么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要么沉浸在未来的虚幻中,而不是活在当下。这也就是为什么人有时候会因一件小事而耿耿于怀,或总是想起那些令自己十分尴尬的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们是可以从大脑的思维中解脱出来的,那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倾听那些评论、推测、批判、抱怨、好恶,去看那些脑海中回放的使你憎恨,窘迫的镜头。这时,你将会很快的认识到:那里有一种声音,我在这里倾听它,观察它。我很喜欢这种感觉,现在的自己看待过去的自己仿佛就是一个大人在看待一个孩子,我并没有后悔当初不要这么做就好了,而是以一种接受和肯定过去的自己态度来对待。每个人都会有过错,但我们也在过错中成长,经历过的会成为经验,没经历过的我们可以未雨绸缪,接受不可更改的过去,于人于己有益无害。

我曾试着去创造思维的空白,我曾刻意的留意当下,当下的时刻都十分美妙。因为我们生活中的下意识、潜意识都太多了。我们会觉察不到随手而放的钥匙,正如我们在路上走却察觉不到的风景。匆匆碌碌的身影使我们忽略了许多美。

如果我们真正做到活在当下,便能从享受当下并从中汲取力量。我爱看电影动画片,即使在那里的不是真实的世界,但也能给我带来一种没有杂质纯洁的美的享受。最爱《训龙记》中那段真挚的友情,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感动于忠犬八公的忠诚、执着;忘不了《功夫熊猫》中的那句话

'Yesterdayishistory,tomorrowismystery,buttodayisagift,thatiswhyit’scalledthepresent.'也正是这句话道出了我们要活在当下,把握现在的真谛。

或许有时候我见到一只喜鹊飞过会激动地告诉身边的人,看到一群麻雀在洗澡会开

心不已的行为在别人看来有些幼稚,但我仍会珍惜这颗童年送给我的心灵,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三)

奥修大师的论述:存在,静心,时间的虚幻,跟作者几乎一致,只是作者的主线更加明晰:强迫性无意识思维(即佛家:念头,即道家:有为)以及心理时间的积累对世间的心理投射是人类痛苦的根源。

我之为我正是对这些思维幻觉的不断认同无法自拔。世界文化偏见正是根源于此。 无意识思维(古语:人心)的难伏之处在于:你想(即:强迫性思维,即:有为)空,它就会给你创造出一个'空'.

你想静,想虚,想善,想美,想天堂,想地狱,它都会给你一一创造(心理投射)出来(呵呵,而且人人的衡量标准不同),这自然已非本体的存在了。清净经:人神本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可见清净是果而非因,遣欲澄心才是修行的因。不去遣欲澄心,而去求清求静,真是倒果为因。

所以我佛说:悟则众生即佛,迷则佛即众生。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性,但'颠倒妄想,认贼(无意识思维)作父'故为凡夫。

在鬼窟子里做活计,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见思惑,所知障,美之为美,善之为善,正是对这种思维投射的剖析。

六祖云:无念位宗(脱离对思维的无意识认同)

无相为体(思维的观察者)

无住为本(当下全意识临在)

道家云:无心无我(脱离对思维的无意识认同)

无事无为(思维的观察者,当下全意识临在)

佛家云:念念觉/狂心顿歇,斯即菩提/打得念头死,允你法界身

大学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王阳明云:去人欲,存天理,致良知

作者的著作可能是道德经,金刚经,楞严经,坛经,对生命实相的指示的现代解读。 道家神修丹法讲究明心见性,心死神活,不起心,不动心,修无心,克制后天识神以启动先天元神,苦口婆心强调修心修德,去凡心存道心。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早服谓之重积德。不正是臣服! 无为,清净,应无所住,不正是思维的观察者,根植于当下的全意识临在! 如董老所言,外在的生灭不过是历史在人心视窗上的显示变换,无非审美! 难道是千年前的语言表现形式,社会环境以及历史长时间的间隔以致理解上的偏差?需得由现代开悟的西方人以现代语言加以诠释,不得其解?

关键还是目前的教育形式下人类对于强迫性思维的无意识认同。

在没有止定安而后虑(思维)的产物,只能是思维幻觉投射的怪物。

埃克哈特。托利的可贵之处在于用现代的语言总结出脱离无意识思维的要点:当下全意识的临在。南怀瑾,元音大师的教法于此并无二致。但作者作为一个开悟的现代人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派别(无心理性标签),其立场,用意,语言更贴近现代人所处的现代社会环境,故对于国人来说,可以从一种现代的理解方式方法进入古老禅宗的门径。

给现代修行人提供了一种合乎现代思维方式的日常修心法门。

目前的许多心理励志书籍,大多也是思维的游戏,不过是把这种心理投射优化一些,如不能就进入全意识临在的当下,获得内心真正的宁静,一切最终是徒然。

存在之性,即真我之性,当下即解脱。解脱也无解脱,只是当下全意识的临在!

 

第二篇:读书笔记之二

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电视节目制作

——读《大数据时代》有感

2015级文化产业管理 台飞 2115151103

《大数据时代》列举了众多在公众卫生、商业服务等领域大数据变革的例子,并对“大数据”的概念界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信息爆炸学科像基因学和天文学创造出的“大数据”概念,原意是指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过大,已经超出一般电脑在处理大数据时所能使用的内存量。二是“大数据”是人们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小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是无法完成。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1

作者提到,一旦不再追求精确度,不再追求因果关系,而是承认混杂性,探索相关关系,思维转变过来,数据就能巧妙地用来激发新产品和新型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的出现以及各种数字新媒体与服务的普及,每天会产生数以亿计的庞大数据。IBM研究院发布的一份关于大数据的研究报告书中指出全球90%的数据都是在过去两年中生成的,预计到20xx年,全球数据信息总量将增长44倍。大数据和互联网一样,深深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深入到整个传媒领域。

20xx年第一季度,湖南卫视《我是歌手3》成功打破”事不过三“的魔咒,成为本季度最吸引眼球的综艺节目,正当媒体还在总结选手退赛风波时,一篇《大数据透视我是歌手3总决赛如何引爆网络》的文章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海量数据抓取、挖掘、分析,从网媒关注度、微博体积量、视频点击量及网民美誉度等角度对《我是歌手3》总决赛的网络传播效果进行全面解析,并深度挖掘分析节目话题引爆关键点、受众属性、地域分布、网络最火视频点击,从而为下一季节目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有的放矢的进行节目模式开发、内容嘉宾选择、营销策略改进等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当然在大数据引入媒体之前,电视台早已引入收视率调查的概念,通过样本数据监测的方式,为电视节目的制作、编排以及调整提供重要参考,并且多年来一直作为广告主共同认可的唯一价值判断标准。然而,随着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不断介入与渗透,传统的可是挺守时文化早已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大屏收看,小屏互动,大屏连小屏,内容连多屏“的收看模式。在这样一个多平互动的时代,多样化,碎片化的收看方式使得传统的以收视率为代表的样本调查方式一方面在调研精度保障上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收视率无法对受众的收视习惯、喜好、兴趣、情感倾向等进行精确的定位。大数据的引入则让一切成为可能。在当下社交媒体广泛使用,多屏同时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海量的用户数据、消费数据、关系数据、观点数据等,在这海量的数据中蕴含着我们需要了解的相关信息,例如:受众怎么看待某档节目,受众是否喜欢节目的嘉宾,喜欢某节目的受众具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又将能带来怎样的消费行为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文本挖掘技术,以上问题均可一一突破。这为媒体制作与运营者提供了更多了解受众的渠道、作出科学决策的依据。

笔者以媒介融合的时代要求和大数据的时代浪潮为背景,联系当下电视节目制作的特点,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电视节目制作框架。通过分析传统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结合大数据理念,笔者提出基于大数据的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框架体系。

读书笔记之二

电视节目制作从播前的策划到播后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分析用户需求,实现迭代优化,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凭借简单的经验来运作。笔者认为大数据可以从以上框架的五个方面提升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节目竞争力。

1 数据先行,采集电视节目及用户信息

如今数据是洞察受众的关键,只有受众才能创造相关信息。在电视节目大数据的采集上,依靠多屏终端如网站、APP、OTT、有线电视、IPTV等,通过多种互联网渠道像微博、微信、搜索引擎、贴吧论坛等收集复杂的互联网信息和用户信息。比如电视新闻节目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新闻线索,热点话题和舆论方向。

2 构建细分体系,制作优质内容

在中国电视媒体发展初期和中期,由于技术、资源等方面的影响,频道少,范围广,所以针对的受众广而全。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等各种新型媒体的出现,电视频道细分,用户的个性化选择越来越多,也有人说,现在不是大众传播,而是小众传播时代。受众定位和细分在现代传播活动中至关重要,只有对目标受众进行准确区分,才能保障有效的传播、接收和反馈。在采集庞大的数据库之后,电视节目制作人则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深度数据分析与挖掘,分析用户喜好,对受众的细分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等方面,还可以根据电视、PC端、移动端用户的浏览和观看习惯等分类。收集来的数据具有混杂性,在策划时应根据针对性的目标受众选择针对性的题材,懂得取舍这也是大数据倡导的理念之一。除了用户定位,内容制作上还要注意功能定位,分析用户喜好,从而有针对地创作内容,为后期获得成功奠定基础。 3 节目预热 持续分析数据

在预热阶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了解到观众的喜好、特性,从而决定什么样的内容采用什么样的传播推广方法。电影《小时代》是一个通过洞察观众喜好选择宣传方式及渠道的典型案例,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制作组在电影播出前便已发现喜欢主演郭敬明的很多人也喜欢谢娜、何炅,因此上映前在《快乐大本营》出境宣传,这对电视节目和电影是双赢的事情,毕竟《小时代》也为快乐大本营带来了用户。 4 节目播出,优化节目内容

在播出阶段,有了数据分析,便能及时得到观众来及社交媒体、论坛、搜索引擎等各种网络渠道的反馈,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有限资源得到最大化价值。《爸爸回来了》在节目播出阶段对微博、搜索引擎、论坛进行了大量的快速数据分析,敏锐的捕捉到观众喜欢贾乃亮和甜馨儿的互动阶段,在后来的持续播出中,重新分配了二人的出镜率并设计了更多的情节,是节目收视率、点击率和讨论度得到显著提升。

5 节目播后 进一步优化和推广节目

电视节目播出后,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并根据观众需求的动态变化来调整和优化节目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让用户产生比以往更强烈的代入感,扩大节目影响力,并积累数据经验,以指导下一轮节目的运行。以《奔跑吧兄弟》为例,通过前两季的播出,“跑男”收视覆盖人群的年龄占比(公众号卫视资源速递发布)表明,电视上收看“跑男”的观众中,18岁左右人群比重最大,达到了30%;网络收看中,19——24岁人群比例最大,超过了40%。从年龄上讲,跑男团目前的平均年龄是32岁,节目组出于“讨好”年轻观众的需要,第三季“跑男”也需要加入一位更年轻的成员。而鹿晗作为90后代表,其背后有强大的90后粉丝群,这与“跑男”节目的受众群正好吻合。

利用大数据知道电视节目制作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大数据对电视节目制作的意义已不言而喻,另外,大数据对电视节目广告的精准投放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