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在朋友家无意中看见这本《当下的力量》,据朋友说这本在国外销量很好,很多人看,于是就借来看。坦白说刚开始看起来有点吃力,不太懂书里的意思。后来发现,看着书需先找到内心的宁静,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方能看懂作者所要表达的。

什么是当下?“当下”在何处?我想当下就是现在,就是你正在经历的这一刻。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力图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尽管什么都不懂,但是拥有完整的自我。我们拥有自己完整的身体,并有绝对的控制力,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我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当下。所以当我们笑时,笑得那样开心;当我们哭时,哭得那样伤心。我们的喜怒哀乐会感染每一个人。孩童的时候我们就像一个完整而完美的艺术品,没有瑕疵。我们的身体和内心不会累积任何的负面能量。 我们的身体渐渐成长,我们的内心渐渐丰满。思维作为人类一种认识并改造世界的工具,显示了它的力量。思维让我们具备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思维让我们获得了方方面面的提升。可是我们把思维最本质的属性忘记了。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是我们的全部。工具是被我们所利用的,但是我们渐渐地被思维所奴役了,渐渐地失去了自我的意识,而我们所有的负面能量都因此而来。也许你会否认这点。但是你应该注意到,如果它是工具的话,当你用不着的时候是可以放在一旁的,可是身边又有多少人能够停止思维?你是否感觉到你的大脑在永不停息地运转,即使在你有意识想获得内心的宁静时,可它仍然在耗费你的能量!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再专注,内心有担心、有后悔、有疑虑、有嫉妒、有恐惧、有愤怒、有伤心、有兴奋。并不是说这些情绪没有它的价值,它们其实是一种对现实的提醒。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无视这种价值的存在,而是一味地陷入这种情绪所产生的负面能量场中。这种情况下,思维无法体现它对于现实提醒的价值,反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能量,阻碍着我们进入当下,使我们生活在对过去的怨恨与后悔当中,使我们生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与恐惧当中。这样,我们的时间每时每刻在浪费,我们的生命不知不觉在流逝。这种负面的能量充斥在我们的身体与内心中,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与心理疾病。而如果不严重的话,又往往被我

们所忽视,视为理所当然。

当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时,我们其实就失去了自我。当我们自以为成熟时,我们却发现小的时候我们做到的事,现在再也做不到了。我们再也做不到单纯的哭与笑。我们每每忽略或忽视自己的内心,我们变得偏激或麻木、冷漠或迟钝。我们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我们的自我感,不再取决于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决于外在。并且我们在这个外在的世界里无止境地寻找自我认同,如财产、工作、社会地位、名望、知识和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个人和家族历史、宗教信仰、种族等其他集体认同。当我们获得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幸福,而我们失去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痛苦。外在的世界本质上是无常的,所以当我们从外界当中来寻找自我认同的话,我们注定会随时陷入恐惧与痛苦当中。

“我们思索着过去,忧虑着未来,结果是我们永远无法对现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当下,我们就无法赢取生活的乐趣。如何获得当下的力量呢?我们必须学会当事情来的时候抓住,当事情走时放手。我们的身体是唯一时刻生活在当下的物体,能够与自己的身体“联结”就是通往当下的最好途径之一。我们该做的不是看着远在天边的东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时还要懂得放弃,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实现当下的力量,还需要接受当下时刻,实事求是地对待当下,摒弃我们思维对当下时刻的逃避和抗拒,让内心真正从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不受外在干扰,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受、解决和做好当下的事情,体会充分把握自我的生命过程,享受真实、简单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是一本能够触动心灵的书,一本能有所收获的书。我已推荐给我的朋友们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舒服的姿势,不急着去实践,只希望能接纳、吸收、消化、改变,不急不躁的慢慢享受当下的阅读幸福。抛开过去和未来,不要否定自己,也不要替别人做决定,活在当下生活就会充满更多的阳光。

 

第二篇: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活在当下,行先于言

关于学习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清楚地知道行动对我的意义。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全然是理论与现实的结晶,有了真实的体验之后才可以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深长意味。一直以来我们都被自己固有的思维所限制住了,于是我们一直在过去与未来里徘徊往复,一直纠结在想法里无法自拔,然后越想越乱。而实际上,决定大多数的问题都是人自己想出来,事实上并没有多大的困难的阻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接下来的任务是要考会计、驾照和英语6级,在这几个大的事件的前面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事情,于是我就一直想着:啊,我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啊,怎么办。每天都重复着自己要做的事情,唯一没有做的就是行动,于是就感觉自己很忙,潜意识造成自己很忙,其实忙的只有思维,事实上我的课余时间很多。

这是我们想要的吗?不是,那为什么我们还会这样?真实的我们去了哪里?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

正是因为小我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断在外界寻求认同和存在感,可惜越是听从小我,就越容易感到空虚和孤立。就像对于看书这件事来说,我跟自己说,我要看很多书,专业书有10基本,课外书有好几十本,都是一些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书,我想看的,而事实上真的是我‘想’看的吗?我真的想吗?我看这些书的时候很困,我觉得很无聊,我并不大喜欢这些书,可是我要看。这个怎么解释呢?

于是这个时候我和我自己就争吵起来了,‘我’和‘自己’,一个代表了脑,一个代表了心。我的脑子告诉我,这些书看了对自己有好处,可以增加见识,我的心告诉我,我并不喜欢这这些书。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我是要满足我的心,还是要满足我的脑?或许可

以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例如觉得看不下去了就不看了,或者换个让自己更能接受的方式获得同样的知识,或者......

关于亲情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心里埋怨着我的家人,我觉得他们对我的关心不够,打电话永远都是问我成绩怎么样,有没有钱,却从来没有关心过我有没有烦心事,过得开不开心,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甚至还在暗中较劲,暗自生闷气。

后来,我接触了教练学,我学会了静坐,我学会真正地感恩:感受着我周围的事物,我能如此平安地在这片土地,,这样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感恩我的父母。为什么我还要以自己的评判标准去要求父母,我有什么资格呢?在我埋怨父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呢?父母能做到的该做的都已经做到了,我又岂可做个忘恩负义,不懂感恩的人呢?不过我不愿陷入自责和内疚中,因为这个于事无补,我会主动和家人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我需要他们的爱和关心,以及我也关心他们。

关于爱情

我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了我妈的影响,我妈是个经常鞭挞自己的女人,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女人。

妈妈是个女强人,做事很有能力但是太要强,我爸爸做事不够魄力,因此我的妈妈经常代替我爸爸做了本该家里男主人做的事情,慢慢地我妈性格越来越要强,我爸就干脆当个甩手掌柜,这样一来两人就矛盾重重,到现在,大半辈子都过去了却还是只要呆一块就吵架,每逢过年事一多更是吵。

我心里很明白妈妈的苦,也了解爸爸的无奈,他们两个人的事根本不是简单谁对谁错的事,我也插不进手。我妈从小就教我要自强自立,我长大后,就慢慢在心里跟自己说,一定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可以保护自己爱的人,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能自己做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做,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拒绝了别人的帮助别人是怎么个感受。

虽说事实上很多事情是自己能做到,例如提一桶洗澡水上三楼、两手大袋小袋勒到手都红了地满大街跑......其实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接受他人善意的帮助,而不是说怕麻烦别人而拒绝别人自己又搞得很累,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何苦呢。现在我知道了接受了别人帮助收益的不单单是自己,更重要的也帮助到了别人。

接受自己的生活中会有那么一个人的出现,他会牵动着你的情绪,他的一举一动可能对你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假如有一天他不回信息不接电话,你会寝食不安,焦躁不已。这是很难受,而且生命中多出了这么一个人,从此以后你们就是最亲的人,这种感觉肯定会不习惯,但是我看到了这个状态,我接受它,经历它,这就可以了。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觉得自己有问题。我们之前接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们有缺点,我们要改进,然后我们苦苦地和我们的缺点作斗争,各种纠结痛苦。但我们真的有问题么,那真的是问题么。苦难更多的是来自我们对自己的不认可,对于自己的不完美的不接纳。当我们都不接纳自己了,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然后自卑畏层接蹱而来。

接纳自己,接受不完全的自己,这就是我,完整的我,不和别人作比较,那是别人,不是我,我们不必要和别人比较。这个世界正因为有各种各样性格的人才更加丰富多彩,没有对与错,没有好与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我们不能强求别人和自己一样,正如不能强求自己和别人一样。接纳自己,爱自己,自己是自己自信的源泉。

从今往后,做个智慧的女人,不要让自己去经受痛苦。不逞强,难受了、需要关心了、需要帮助了,不再一个人藏在心里,我要坦诚说出来。接受自己的状态,原谅自己,赞美自己,感恩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