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文化读后感

《何谓文化》读后感 张金荣

乍看书名,我不愿意读这本书,因为文化这个概念太令人抓不着了,怕自己读不懂。但是看到作者是余秋雨,出于对他文风的了解,我顿时有了兴趣和底气,有个能深入浅出的作家引导,我还是很愿意对文化多一些了解的。这本书,读起来虽然比较轻松,但确实能让我对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者在本书中主要探究的是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而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文化,作为一名老师,我在读这本书时,常常联想到我们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宿舍文化,确实留给我许多的思考和启发,确实受益匪浅。

余秋雨首先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比较简短易懂的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当文化一一沉淀为集体人格,它也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

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用到校园文化上。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这个学校的师生共同的精神价值和行为取向。所谓学校的的集体人格,大概就是人们在提到潍坊实验人时,脑海中呈现出的那个集体印象。到这,我想我们应该思考总结,拥有特色教育理念、271特色课堂、特色管理的我们潍坊实验中学,到底具有着怎样独特的校园文化?我们潍坊实验的老师和学生呈现出的又是怎样的集体人格呢?

在公众场合,一眼就能区别出我们潍坊实验的老师,因为我们总是衣着整齐、精神饱满;在工作岗位上,一眼就能区别出我们潍坊实验的老师,因为我们具有别人无法企及的敬业、进取和全力以赴,我们是平凡的教师岗位上最乐于阅读、最热衷教研、走在教育一线最前沿的一个群体;在课堂上,一眼就能区别出我们潍坊实验的老师,因为我们为孩子一生幸福负责的育人高度、我们把课堂还给孩子的育人实践,我们孜孜以求的教育创新。在课堂内外,一眼就能区别出我们潍坊实验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他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这就是我们的集体人格,这就是我们校园文化的最直观体现。

让我们对文化有了初步认识之后,余秋雨又向我们阐明了,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读到这句话,我触动了,这不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首先要培育的是具有光辉人性、健全人格的人。一切文学、艺术能给予的精神享受,都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的。而这人性的光辉,才是文化的最终诉求。《学记》开篇即说:“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如果想让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那就一定得通过教育。所以,可能我们不懂文学、绘画、音乐,不能带学生在艺术殿堂遨游,但在文化传播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很多。因为我们可以传播爱和善良。拥有了爱和善良,也就打开了艺术殿堂的最后一扇窗户。所以,我们要铭记,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人的一生,很多嘉言美行都是从仿效家长、老师的行为规范开始的。礼仪,使文化变成行动,使无形变为有形,使精神可触可摸,使道德可依可循。老师,首先要做礼仪的承载者。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接受文化熏陶的主要场所,我们应该给他们呈现怎样的文化氛围?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呢?余秋雨在文中主要讲了中国文化的不足以及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建议,我想,有一些我们可以借鉴到校园文化建设上来。

余秋雨指出了中国文化的三个弱项:疏于公共空间,疏于实证意识,疏于法制观念。这里面,我感触最深的是前两个。在我们学校文化建设中,我觉得,最该反省的是第一个:疏于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最广阔,却也最易被我们当做背景忽视。

书中指出公共空间是最大的文化作品,同时又是最大的文化课堂。广大市民的集体人格和审美习惯,都在那里培养。对于建筑和街道来说,那是一种强制性的公共审美。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审美课堂,天天都在上课。如果“课本”优秀,那么全城的市民也就获得了一种正面的审美共识;如果相反,“课本”拙劣,那么一代代市民也就接受了丑的熏陶,一起蒙污,造成文化上的沦落。

对于文化,我们总爱用熏陶两个字,所以它是耳提面命不得的,你可以训练一个孩子学会钢琴,却不能通过教授,让他懂得音乐。文化得通过潜移默化。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公共空间。

一个学生,每天在学校的公共空间,在教室、在宿舍、在走廊、在小路上、在餐厅甚至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被强迫接受着各种美与丑的暗示。学生每天耳濡目染的是高尚还是空洞还是低级趣味,就取决于我们校园文化的质量了。

只要是公共审美,再小也不可轻视。学生、老师的衣着、风貌,街边的路灯、花坛、栏杆甚至垃圾桶,走廊里的各种贴画、标语,全都是公共审美的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年年月月都安静地存在,与师生在构建着一种长久的相互适应。这种相互适应一旦建立,师生们也就拥有了共同的审美基石。

之前我对学校的文化治校方略很疑惑,对于班级文化建设也很不以为然。读了这本书后,我有意识地去注意班级文化的影响。不同的班级,他们在文化上首先就产生了差别。一束花就能让一个教室多一些温馨,一个可爱的粉笔盒就能让一个班级多一些活泼。

一个整体文化氛围比较好的班级,学生都整洁干净,团结友爱,爱好学习,展示点评积极迅速、书写认真、声音洪亮,以提出问题、解答疑惑为荣。这样的班级,学生都处在较高的审美高度,他们对一些不美的现象是不能适应的。所以,掉在地上的垃圾会迅速被拾起,每日班长赠言会精心筛选、认真书写,大家对班级事务班级形象都积极维护,班级凝聚力就能保持。

 

第二篇:4廉政文化读后感

廉政文化读后感

园林91 姜苏 14309122 “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 产 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

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首先,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

其次,是如何处理德治与法治关系的经验。

第三,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

第四,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

第五,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

以上有关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我们中国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 当今社会,有的人官做大了,管别人的多了,管自己的却少了,艰苦奋斗提的少了,讲究享受却提的多了,奉承的话听的多了,逆耳的话听得少了,他们将党内纪律,党内监督视为束缚自己的紧箍咒,他们无视党纪国法,我行我素,为所欲为,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教训是极为残网痛的。

管住自己,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或在政治上打开缺口,或在经济、生活上悄然倒下,都是因为理想信念动摇,进而带来政治上的变质,生活上的堕落。因此,我们要管住自己,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觉悟,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牢牢夯实政治和思想上的防浪堤。牢记陈毅同志的名言“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管住自己,必须要常怀律己之心。

常怀律己之心,既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坚持拒腐防变的重要措施。同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郑培民、牛玉儒等一批领导干部能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保持着共 产 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而胡长清等一些腐败分子却出现了自我变质,自我腐败,自我毁灭。这里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还是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自律意识淡化,自控能力减弱,没能管住自己,造成自我放纵、私欲彭胀的恶果。在新的形势下,党员干部所经受的诱惑越来越多,要想在金钱、权力、美色等诸多诱惑面前不动心、不丧志、不失足,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初、慎微、慎独、慎欲,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用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党性,约束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觉悟,做到不为物欲所累,不为名利所惑,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管住自己,必须正确对待名利得失。

正确对待名、权、利,正确对待职务升迁和岗位转变,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现实的考验。我们应该有一个健康正常的心态,能上也能下,树立正确的荣誉观,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平常心看待名、权、位、利,立志做大事,立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管住自己,必须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

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为个人捞取好处的工具,面对种种诱惑,应当做到不动心,不失志。

管住自己,必须从自身做起。

一是要管住自己的脑。我们要时时问问自己:我们入党是为什么,工作期间能为百姓做点什么,退休之后能为子孙留点什么。经常这样发问,检查自己,就会使我们耳畔警钟长鸣,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筑起反腐防线,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留下“吃人嘴短”的把柄,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饭绝对不吃,不该喝的酒绝对不喝,不要因为贪吃而让党操心,让群众伤心。“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的顺口溜,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的吗?

三是要管住自己的手。纵观那些落马的贪官行迹,无一不是手太长,不管是国家的、集体的,见钱手痒,“给”就敢要,不给就暗示。陈毅同志早有诗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那些贪官的黑手不一一被捉住了吗?这些沉痛的教训,应该唤起我们每个人的良知与党性,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钱绝对不拿!

实践证明,一个人能否管住自己,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其自身的世界观,在这方面,陈毅同志也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他虽然一生功勋卓越,但仍“夜尝自省,闭门思过”,并总结出以下四点,“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无作为?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这些仍可以作为我们的党风教材,作为我们党员干部的座右铭。

俗话说,正人首先先要正己。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勤勉公事,不徇私情;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保持共 产 党人的先进性。我们要管住自己,做立党为公的模范,做无私奉献的模范,做反腐倡廉模范,用管住自己的实际行动,筑成一道思想上的防线,认真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