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京教育丛书《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小主人》有感

摒弃陈旧的课堂模式 创设高效的拼音教学

——读《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小主人》有感

假期中我有幸阅读了赵学歉老师的《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小主人》一书,本书从拼音、识字、句子、阅读、故事和写文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与论述。读罢此书,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特别是第一章拼音教学帮我走出了多年的教学困境,带动我进行拼音教学改革,摈弃陈旧的课堂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为拼音课堂上的小主人。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一、阅读之后的反思——自我剖析。

对于以前的拼音教学可以这样说,领导和教师都没有给足重视,开学初的普听课几乎就把一年级跨过去,所以我们的拼音课堂形式和十几年前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备一次课就一劳永逸了。去年9月16日,来到新的学校任教,领导听了我的一节汉语拼音课,我基本上把过去教学拼音的方法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在说课这一环节中,领导和教研组老师指出这节课教学形式和教师思路老套,没有结合学生学情和学习兴趣去备课讲课。可以说,我教汉语拼音一直是以老思路来进行教学的,这么多年的拼音教学几乎一成不变,课堂上先复习所学声母韵母,新授时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图意,出示字母教学发音,记忆字形,然后书写,最后拼读。其中教学发音和记忆字形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

《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小主人》一书中,赵学歉老师在教学拼音字母时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并归纳为六步,同时告诉学生在自学中自己认为比较容易的内容应当少说,对自己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就可以不再练说,逐渐减少自学中的无效劳动。所以我对现在学生学习拼音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试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早在学前就已经掌握了字母的音和形,而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规范书写、整体认读音节和拼读。

二、阅读之后的实践——磨练。

对自己在拼音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翔实地剖析后,我决定重整自己的拼音教学。赵老师在书中说:“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学习汉字的工具,从汉语拼音的第一节课教师就要引导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做学习的小主人,让学生既能把汉语拼音学好,又能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增强自学的信心。”也就是说,我们在拼音教学中不能只教拼音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同时应该把拼音教学与识字结合起来,初步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借鉴了山东韩兴娥老师的拼音教学方法。首先,上课伊始,摒弃了过度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课件,把复习时的韵母声母用出示卡片的形式,小组共同复习为主,这样学生复习起来轻松活泼。其次把字母的读音、认形时间缩短,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书写和拼读上,这样突出了重难点,找准了学生学习拼音时存在的问题,加大力度进行解决。最后,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儿歌,再次分组自学,让学生用“找

朋友”的形式来读一读、找一找我们刚刚学习过的声母朋友在哪个汉字的头顶上,学生不仅能找准,而且对下面的汉字字音字形有了一定记忆,然后组内一起练习拼读儿歌,可以由拼音学得好的同学领读,也可以大家一起读,最后全班汇报朗读;同时,我大量搜集课外儿歌,标上音节,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局限于只读课本上的儿歌;我还把学生姓名用拼音和汉字的形式做成小纸条贴在桌角,每学习完一课新知识,我便让学生找一找谁的名字里有今天新学习的声母韵母。在这样新颖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致高涨,同时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我想,虽然我们的拼音教学只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作为教师,为了学生能够高效的学习拼音知识,真正把课堂时间交与学生,我们任重而道远。虽然我们平时总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老师并不多,尤其是在一年级开学初的拼音教学上。当我详细阅读了赵学谦老师的《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小主人》一书后,不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方法策略上,我都有一种“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做阅读学习的主人

教育科研

ScientificConsult

语文教研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做阅读学习的主人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做阅读学习的主人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做阅读学习的主人

王宗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在捍卫了语文课程工具性这个根本属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焕发语文的生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体味语言。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所说“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它是“打开人们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至高无上的工具,是维系民族的纽带,是历史的宝库”。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课本上的文章,特别是名家名篇,语言规范,用词准确,文句优美,行文畅达,通过背诵,可以培养语感,提高说话和作文的能力。熟读、背诵的东西多了,脑海中贮存了丰富的字词、句式、文章的结构、行文的气势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有表达需要时,就会像涌泉之

水,源源不断地涌到舌下,流向笔端。背诵

对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着独特而奇妙的作用。文章的作者锤字炼句的功夫,匠心独运的构思,作品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意境,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出来的,必须再三诵读,反复琢磨体味,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彻悟。通过诵读好词佳句、诗句名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也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体现。

一、强化朗读训练,领略课文人文内涵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小学语文课文,形式多样,文质兼美,时代气息浓烈,人文内涵丰富,整篇课文充满美的魅力,孕育着美的情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教学《第一场雪》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等词,认识雪后“静态美”。引导学生品味“摇曳”、“簌簌地落下来”、“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等词句,边读边议,边品味,感受雪后“动态"”。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等语句展开联想,让学生分享雪后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通过

读、议、品的紧密结合,加深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领悟,使学生从心底萌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加强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提高阅读实效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

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见的感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赠汪伦》时,有学生提问:“我觉得汪伦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李白很爱喝酒,那汪伦为什么不以酒相送而要送歌呢?”教师让学生先思考讨论,然后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渭城曲》等送别诗,通过讨论发现,虽然李白、高适、王维等送别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以情相送。这样一来,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感悟,也拓展了知识视野,更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只有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

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既不能简单地否定语文训练,片面地强调“人文性”,又不能置“人文性”于不顾,一意孤行地抱住“工具性”不放,应该在夯实语文的“工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去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文性”的教育和熏陶,应该从语言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创造,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让

二、夯实品词品句,积淀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能力。”进行语感训练,要让学生直接参与感知语言的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特别是对精彩课文精彩片段,更要细细品读,揣摩体会,能真正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句式的优美。品词品句就是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这么大的这么美的草塘……仿佛置身于大海一样”,领略草塘的美丽景色。再引导战胜抓住“欢笑”、“翻滚”、“涌向”、“赶着”等词语感受草塘动态美。抓住“翠绿”、“鲜绿”、“墨绿”、“发光”、“鲜亮”等词语来体味草塘的静态美。这样通过不断地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推敲,既使学生明白了用词谴句的必要,又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注重背诵积累,提高审美情趣

德国的物理学家艾宾洛斯说:“反复是保持的函数。”背诵就正是这种达到保持的手段。历史的经验也证明:背诵是学好语文极其重要的一环。语言是民族的根,所以“标准”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目标提了出来。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之

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有抱负,而这一切不会自动显露,“工具性”与“人文性”同在,才能焕发出语文的生命力。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感受语言、(作者单位:忠县黄钦小学)

2010.No8

6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