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Excel中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Excel中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  王春梅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三节《数据处理与统计》中第三小部分“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教学内容。《数据统计与分析》这一章节是以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为例,介绍了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一般过程。在小学阶段,没有Excel的学习过程;到了高中阶段,对于数据处理这部分知识,教师会采用Access这个软件进行教学;所以,在初中阶段,Excel 的学习就很重要的。如何使学生掌握Excel 中所涉及的每个知识点,是教师们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这部分知识,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本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到外校听课学习),大多都会把它作为一堂课的一部分展开,很少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去学习巩固的。今年恰好有机会带了高二年级,在与学生们一起复习冲刺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于“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这部分知识相当的陌生。有这样的一道多选题:

#张彤等四位同学去拾贝壳,要求出每人所拾贝壳占总贝壳数的百分比,具体见下表。下列四个选项是C2到C5单元格中的四种计算公式,你认为可行的操作有(  )。

A、在四个单元格中分别输入:"=B2/B6"、"=B3/B6"、"=B4/B6"、"=B5/B6"

B、在四个单元格中分别输入:"=B2/$B$6"、"=B3/$B$6"、"=B4/$B$6"、"=B5/$B$6"

C、在C2单元格中输入"=B2/B6",然后指向填充柄向下拖动到C5单元格后松开鼠标

D、在C2单元格中输入"=B2/$B$6",然后指向填充柄向下拖动到C5单元格后松开鼠标#

当学生们看到这样的题目时,很多都不会做。高二的学生比起初一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教师仍然需要花上15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去给他们讲解。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把“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这部分知识利用整节课的时间一起学习巩固。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讲,Excel的学习是比较有难度的。首先,他们是第一次接触Excel软件;其次,在前些年人教版的教学安排中,Excel这部分内容是在初二上学期的时候学习的。现在安排在初一的下学期学习,学生们的心智显然没有初二的学生成熟,理解能力也没初二学生强。而且,这一届的学生的生源相对以前学生来讲,整体水平要差一些,他们期中期末的笔试科目没有一门在区里可以名列前茅的,这种情况在我们学校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所以,相对于别的学校同等水平的初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要差一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会使用公式和函数来处理数据。在本节课中可以穿插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帮助学生巩固“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知识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含义;

2)        理解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的含义;

3)        能够利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以及“填充柄”工具完成数据的处理与统计。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比学习,了解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区别;

2)        通过任务实践,掌握绝对引用的使用;

3)        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能够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通过巩固与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2)        通过合作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4.行为与创新

能够养成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理解相对引用、绝对引用、相对地址、绝对地址的含义;

2)        掌握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使用。

2.教学难点

1)        理解相对引用、绝对引用、相对地址、绝对地址的的区别;

2)        绝对引用的使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演示法、对比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PPT课件、学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堂中的闪光点:

1、绝对地址符“$”的比喻

教师把绝对地址符“$”比喻成为一把小锁,能够锁住地址中的数据。这样的比喻十分的形象生动,把的作用很简单的就描绘了出来。以前教学的时候会跟学生说绝对地址符是美元符号,但不是很好记忆,而且没有把作用联系起来。有些学生一会儿就忘了绝对地址符在哪里。现在,学生对于这样的比喻非常接受,记忆的时间长。

2、选择题检测

这一道选择题是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的题目,在最后的总结检测阶段,把这一道题拿出来,明确告诉学生这是高二的一道考试题,你会做吗?经过一堂课的综合学习,学生当堂解决这一道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初一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做高二的题目是件十分的伟大事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成就感、满足感。

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绝对地址符“$”的输入。

绝对地址符“$”在大键盘的数字键“4”上面,输入时需要按住Shift键。但是有些学生输入的时候,总是输入的是人民币符号“¥”。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输入法的关系,“$”在英文标点的情况下输入,“¥”在中文标点的情况下输入。所以在介绍绝对地址符的时候,教师应该讲清楚这个问题,避免学生发生错误。

2、绝对引用的使用。

学生在练习任务二的时候,因为教师没有演示过操作,部分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会使用自己的处理方法,直接使用需要绝对引用的单元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这样做虽然完成了计算要求,但并没有按照本节课的思想、练习的主要目标完成。所以在教师布置任务的时候,要强调绝对引用的使用,凡是没有使用绝对引用的操作不算正确的操作。

3、学生的同步问题。

因为学生的做题速度是有差异的,有些学生在规定的时候内还不能够把任务一、任务二完成,而有些学生不需要这么多时间就能够把任务完成了。完成任务的学生,在预定的时间范围内会有一部分自由时间,如何没有新的任务,他们本身也不知道要做什么,这样就把时间浪费了。所以,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应该把三个任务同时布置下去,有能力的同学先对第三个任务进行自我探究。对于做题慢的同学,教师尽量照顾到,如果超过预定的时间,就可以先停下来,他们的任务可以放到合作探究的时候完成,探究任务可以不要求完成。

4、学生的分组问题

对学生进行两两分组的时候,总认为应该一好一差这样的组合。实际上,这种效果并不好。好学生能够很快完成任务一、任务二,他能够提前去探究任务三。差学生有的还不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一、任务二,都没有能力去完成任务三。所以在分组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平时对学生能力的观察,合理的分组。好与好,差与差,这种组合是十分有效的。好的学生能够完成合作探究,差的同学只要能够完成任务一、任务二就可以了,对于任务三只要求了解。

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不同水平来实施教学。在教之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每一堂课上完后,总会有遗憾,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才能有进步。

■教学点评

 

第二篇:教学设计与反思 王

教学设计与反思王

教学设计与反思王

教学设计与反思王

教学设计与反思王

教学设计与反思王

教学设计与反思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