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反思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反思

我进行了九年级思品课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的教学。该课对应课程标准中“我与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关系”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结合本次国培,现将对本节课的几点感想体会归纳如下。

1、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用事例衬托法。

教学中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赋予学生重要的价值取向。本节课知识点较多,,有些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接触,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如果仅从教材内容正面分析,容易产生空洞说教之嫌,于是,我决定多举例,特别是联系事实政治,如:两岸关系的重大事件等。因此品社课教育的德育功能显得更突出重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它当作贯穿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师生关系的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统治者、主宰者,学生是接受者、服从者,本节课我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我把课堂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自己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课下让他们搜集一些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节日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课上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少数民族知识PK,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又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再是被迫的学、奴役的学,而是积极主动的去学,逐渐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本节课学生有了课下的准备搜查活动,所以在课上有交流表现的欲望,有合作探究的要求,不再是被迫的学,而是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着跃跃欲试的愿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4、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我们的课堂不能脱离生活,要以生活为背景、为载体、为依托,并最终回归生活。所以在课堂中,我努力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内容,适时的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强课堂的生活化,使学生觉得思品课堂离他们并不遥远,而就在他们身边。如,在学习“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时,我结合少数民族代表和汉族代表一同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国家管理,体会“民族平等”的原则;展示“各民族一起载歌载舞”的图片以及“乌鲁木齐的打砸抢烧事件”带来的危害,通过对比来体会“民族团结”原则的重要性;列举西部大开发中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持来说明“共同繁荣”的原则,同时拓展知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原则”。

5、在整堂中我课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激情洋溢的语言和善于调控的课堂机制,真正成为了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领路人,使整堂课生动活泼,轻松愉悦,富有感染力。

课堂中还存在着诸多的瑕疵,有待于打磨改进:

1.在教学中,教学语言有待锤炼。

2.受课件的牵扯,泯灭了一些精彩的课堂生成,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课件设计的不要过多,还课堂生成以广阔的空间。

3.课堂小结上要下工夫,注意课堂的提升、延伸和扩展。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看到了自己的成功与进步,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失败与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觉醒,在觉醒中升华!

 

第二篇:教学反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反思

富裕一中 宋连香

成功之处:

1、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用事例衬托法。

教学中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赋予学生重要的价值取向。本节课知识点较多,,有些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接触,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如果仅从教材内容正面分析,容易产生空洞说教之嫌,于是,我决定多举例,特别是联系事实政治,如: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我国民族特点及各个少数民族对祖国的贡献,这样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因此品德课教育的德育功能显得更突出重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它当作贯穿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

本节课知识点多且涉及范围太广,针对性不强,因此我用古诗词导入,并启发学生把诗词内容和民族国情联系起来,既亲切易调动积极性,针对教学内容也贴切。另外,结合历史、地理知识,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答,既完善了教学内容,又巩固了知识。 不足之处:

1、对于难点即:共同的心理素质,在处理中总结时不透彻、不全面。在这里能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但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内容。

2、由于本节课知识点多且涉及范围太,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教学避免空洞说教,课堂上列举了许多事例,,但由于有些事例学生不知道,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所以老师说的过多,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造成听觉疲劳,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没处理好。在以后教学中注意改进。 以上是我的工作反思,在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改进,使教学工作取得不断的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