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教学反思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教学反思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学校接到区教研要求的时候,我采用此模式在八年级讲了本课,根据联邦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这节课主要采取由教师进行讲述,学生讨论,思考,辩论等方式来完成。

一、教师讲述课本内容

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由其中的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话,引出本课的背景,之后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灾难深重的年代,感受当时革命志士的英勇无畏精神。然后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正式教学之前,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点出,让学生有目的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同时由于学生事先已经知道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在我讲述的过程中,能够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本课的重点是“血染卢沟桥”,所以在讲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采用的方法是讲清楚这件事情的背景、起因、过程以及结果。结合多媒体,分析“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设情境问题,“为什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首先在卢沟桥爆发?”引导学生针对历史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从地理位置,时代背景等不同的方面思考,以求得到更加全面,更加理性的结果。

随着讲课的进行,我在这个知识点完结的时候,向学生抛出一个比较深刻的问题:“九一八事变之后的抗日与七七事变之后的抗日有什么样的不同?”上一节课刚刚学习过“九一八事变”,所以学生能够很快的回想起来。老师根据题目提出不同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的参战人数对比如何?”2、二者相比战场如何?3、领导抗日者有何不同?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此作深入的了解,使知识与能力统一起来。

传统教法注重的是老师的讲课能力,在课本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日本人进一步侵略中国事实的描述,接下来的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南京大屠杀以及当今日本右翼分子掩盖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在这个环节里,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用大量的新闻图片来说明事实的真相,提醒学生勿忘国耻,牢记这段耻辱的

历史,从民族大义方面来说,激起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自强感;从小的方面着手,要学生学会爱护班集体,发展集体主义精神。

二、注重知识的延伸

在讲课的时候我同时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延伸到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使学生知识面扩大,眼界开阔,也就是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多挖坑,即讲宽用活。如课堂的最后我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近代以来日本为什么能不断侵占我国领土,凌虐残害我国人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钓鱼台事件,中日撞船,日方在我国海域抓我国船长事件,美国,日本,韩国等在黄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这样的事件频频发生,右翼势力有抬头的趋势。我们怎么应对这样的情况,避免历史的重演呢?

在结束本课之后,回顾教课的细节,我发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1、本课是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时候的一段历史,由两条线索贯穿其中,一方面是日本侵略者的不断进攻,另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奋起反抗。循着这两条线索讲下去,本课将十分顺畅流利,而且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我在讲解本课的时候,没有注意教学设计,使知识变得有些琐碎,连贯性不是很好,而且,中间有一些缺失的内容,不是十分丰满,使得本课略微有些单薄。

2、、本课是抗日战争这一单元中知识内容较少,能力情感涉及较多的一节,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这节课时,要用语气、语态、动作等来感染学生,或悲伤、或愤怒、或激昂的情感带动学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抗日民族英雄产生敬佩、自豪的感情,对日本侵略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感到愤怒,乃至拍案而起谴责。如果这节课够做到这样就是成功了,但是本人在上这节课时,语气虽然一直是很沉重,但是带动学生感情的激愤不够。

3、对于“九一八事件与七七事变之后的抗战有何不同?”这个问题的总结,在学生回答之后,我没有给出量化的答案,而是一片下来。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十分发达,所以,在考试的过程中,可能给不出全面的答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引以为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