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教学反思表

渭南市高级中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专任教师教学反思表

年级  高二                  学科  历史                  姓名 张永利              

所带班级 文科4、5班;理科12、13、14、15、16、17、18、19、20、23、26班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回顾、诊断等方式,对自我的主体行为或肯定、支持、强化、或否定、思索、修正从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的过程。反思教学促进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优化教学行为。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参考)

1. 记录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记录教学过程中亮点 3.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4.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智慧火花” 5.记录“再教后记” 6.记录教学过程的改革创新

7.记录教学中学生的感受 8. 记录偶发事件处理境况 9. 记录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10.记录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1.记录教学重难点处理情况12. 记录学案作业使用情况13.记录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4.记录本章、本节内容学生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                                       教师反思总结(500字以上)

《戊戌变法》教学反思

1840年鸦片战争伊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震撼更是空前。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东亚文明主导者的中国,竟然被经过明治维新开始强大起来的岛国日本打败,这一事实使中国人在备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要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变法维新,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变法维新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一、本课学习要点如下所示:

1、无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政治主张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戊戌变法和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教学设计: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说起。关于历史背景这块,我打算利用一课时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分析晚晴当时所面临的内忧外患。为了加深学生对戊戌变法历史背景的深刻认识,我将会利用本周历史自习课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甲午大海战》,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晚晴的社会现实,为新课的继续教学做足充分的准备。之后让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利用五分钟谈谈对影片观后感,这样更有利于新课的推动。

本课第二环节即维新变法的兴起即变法的准备工作。这个环节的安排是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初步了解维新思想宣传的途径,通过阅读,学生会总结得出维新派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宣传新思想即:著书立说、思想论战、上书皇帝(公车上书)、创办报刊、学会、学堂。这一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其中,需要教师重点介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三个人物尤其是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主张。

本课第三环节是百日维新即维新运动的高潮。这部分重点在于理解百日维新的措施,教师将让学生对照课本填写表格,初步了解维新变法的措施,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措施的积极以及局限性所在,加强对维新派的认识尤其是对其局限性(妥协性和软弱性)的认识。

本课第四环节戊戌政变。这部分内容教师展示问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何在?”让学生分组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让小组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在学生展示之后再作进一步的补充,引导学生认识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改良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本课内容结束之后,通过PPT展示本课习题,及时巩固本课所学的基础知识点。

三、 教学反思:

 1、从整个教学设计上来说,四个环节从理论上,确实能让学生较为详细地了解戊戌变法的整个内容,但是从教学时间上来说,所需要的课时较多,所以在教学实践的贯彻和落实上,有点困难。

 2、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讲的部分貌似有点多,学生参与的环节相对来说还是较少,在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个教学理念的执行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3、从教师上课实际情况来说,在百日维新措施的讲解上,还是比较传统,因为这些措施课本上都有呈现,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一环节,教师简单介绍措施,重点放在这些措施的积极性尤其是局限性的分析,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两半社会下资产阶级对中国近代社会命运的艰难探索。

 4、从学生的表现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明显对视频、人物事迹更感兴趣,比如对戊戌变法背景的理解,大多学生感触颇深。在传统教学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在小组问题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主要学生执行这个环节,真正做到每个学生每节课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学有所获。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亮点也值得其他类似历史教学课堂的学习,比如适当的视频的引入有助于教学过程顺利的开展。另外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谭嗣同的介绍,从他的言论“有心杀则无力回天,快哉快哉”以及他的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向学生塑造一个舍生取义的民族脊梁人物,这种历史人物的感染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蛮感兴趣。

 

第二篇:戊戌变法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