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上第105-106页“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像进行思考,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妈妈去超市买了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刚好是由8个同样大小的小块拼成的。(出示示意图)拿回家以后,弟弟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姐姐吃了这块巧克力的。

1、你能在图上表示出他们两人分别吃了多少吗?在作业纸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涂一涂。(学生按要求操作。组织交流,结合示意图说说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让学习素材在积极情感中升温,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回顾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以下问题:

(1)两人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2)弟弟比姐姐多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或者:姐姐比弟弟少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还剩下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估计学生也会提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自然地指向本课所学内容。]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1):两人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1)启发学生列出算式: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你会自己想办法算一算吗?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分数加法,通常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算法: 方法一: 方法二: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辨析。你是怎样算的?说说你这样算的理由。说说方法二为什么错了。

(4)帮助学生明确算法,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理解算理:是3个,是2个,3个加上2个就是5个,就是。

[设计意图:问题由提出,同样由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初步探索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再让学生通过辨析错例,认识到分母为什么不能相加,进一步巩固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运算图式。]

2、解决问题(2):弟弟比姐姐多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列式和计算。

(2)让学生借助示意图说明算法和算理。

[设计意图: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凭借经验,迁移学法,自主探索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有效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结、揭示课题。板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三、想想做做,即时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一杯水,第一次喝了它的,第二次喝了它的,两次一共喝了这杯牛奶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先在作业纸上画一画示意图,再列式计算。)

改变问题: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先列式计算,再结合示意图说说算理。)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计算下面各题吗?

[设计意图:即时巩固练习的设计体现一定的层次性,由借助图形计算到脱离图形进行运算,让学生感悟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从而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四、变式练习,加深理解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在括号里添上适当的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在解题过程中再次寻找、感受一般规律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同分母加减法的认识。]

五、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预习,所以上课伊始先请学生交流预习的收获。多数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他们知道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但我要学生具体说想的过程时,只有少数学生能说清楚,多数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帮助学生明白算理。

由于本节课需要借助实物的演示才能理解算理,所以我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让学生先自己“画一画”、“想一想”,再在组内“说一说”、“听一听”,最后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学生由于有了动手操作的经历,所以很快就理解了2/8+1/8和5/6-2/6的算理——都是所取的分数在想加减、而总共分的分数没有变,即分子想加减、分母不变。

本节课的难点是计算“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解决此类习题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1”变成相应的“几分之几”。因此,在突破难点时,我专门设计了让学生变换“1”的填空题。如:1-1/3,1可以看成();1-4/10,1可以看成( );??这些习题的设计为突破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因为学生对算理有了充分的理解,所以本节课的巩固练习正确率较高,整节课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

 

第二篇: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设计目标:

1. 探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直观

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2. 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 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迁移和类推能力。

3. 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究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 一定的感受。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体会学习是实践、探 索的过程。能自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问、专心做习题,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并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掌握算法。提出简 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有条理的思考。

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意 义,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例题先

让学生学生分两次在一个长方形里涂色,后分别提出求和求差

的问题,根据已有的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列出算式,再借

助直观图形以及对分数的理解,探索交流算法。“想想做做”联

系生活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计算。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备的圣诞礼物、贺卡及题卡。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谈话:孩子们,明天就是……?看,这是谁?圣诞老人今天走进我们的课堂,瞧,他带来了许多

礼物准备送给你们呢!

圣诞老人话外音:孩子们,你们好!我的礼物背后有一些问题需要你们解决,你们有信心吗?(课件播放)

2.引入:(课件出示)

(1)圣诞老人的第一份礼物,是什么?

(2)(指名)问:琪琪,这块巧克力平均分成几份?

继续问:琪琪,如果你分得3份,那么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明明(琪琪同位),你分得2份,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提问:两人一共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你们能列式吗?

学生接话齐答:圣诞节。

学生齐答:圣诞老人。

学生看大屏幕画面深受感染,表现很有信心,齐答:有。

学生看到屏幕上的画面,高兴齐答:巧克力。

琪琪看屏幕画面作答:巧克力平均分成8份。

琪琪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3/8。

明明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2/8。

被教师随机问到的学生作答,而其他学生关注地倾听。

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

考列式,积极要求汇报。

以临近的圣诞节为教学时机,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圣诞礼物创设适宜的场景和氛围,课件演示的效果使学生很快进入虚拟的情境中,激起了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多媒体课件动态画面以及现场示意礼物,使学生感觉真实,一下就吸引了学生。

教师随机请出两位学生作现场举例,提问自然贴切,切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

(1)指名学生列式,师板书:3/8 +2/8

师:3/8 +2/8等于多少?你们想自己试一试吗?

好,你们可以借助长方形代替巧克力,先把它的3/8涂上红色,表示琪琪吃的,再把它的2/8涂上绿色,表示明明吃的。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例题图及问题)

(2)交流: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涂色?

师:3/8 +2/8等于多少?(板书5/8),5/8后面有没有单位名称呀?

(3)师再用课件演示3/8涂红色,2/8涂绿色。

师:5/8是怎么得来的?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指名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5)师:孩子们真聪明,现在知道琪琪和明明一共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2.学习简单的分数减法。

(1)师:琪琪分得巧克力的3/8,明明分得巧克力的2/8,你能提一个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当学生提出:“琪琪比明明多分得多少?”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多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来表述完整。)

师:谁能列式? 板书:3/8-2/8

(2)师:还以长方形代替,现在算一算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的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问题)

(4)3/8-2/8等于多少?

你是怎样算的?组织全班交流。

(5)师问:现在知道琪琪比明明多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真不简单!自己学会了新知识。谁能说说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 (板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生较迅速地汇报出正确的式子。

学生踊跃齐答:想。

学生明确了操作意图,打开书第105页在书上按要求涂色。观察思考后,试着进行计算,将结果填在书上。

一生上实物展示台展示红色涂3份,绿色涂2份。

学生借助直观图以及已初步获得的对分数的理解,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告诉小组里的小伙伴。在小组里互相补充、完善想法。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①从图上看出,红色涂3份,绿色涂2份,一共是5份,占长方形的5/8。

② 3/8是3个1/8,2/8是2个1/8,3个1/8加2个1/8是5个1/8,就是5/8。

学生思考提出合适的减法问题。

学生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能提出比多少的减法问题,但刚开始可能不够完整。 学生独立计算,结果写在书上后,可以小声与同桌交流算法。

生答:3/8-2/8=1/8。

有了加法的基础,学生运用推理、迁移,参考刚刚学过的加法算理,能回答出3/8-2/8的算法(答案略)。

学生接话齐答:1/8。

生结合刚才学习的两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回答出所学内容是“分数加减法”。

教师将例题图中静止的长方形与巧克力恰当地连到一起,可以把学生及时地拉回到利用书上的长方形的涂色操作中,使学生涂色操作的经历、经验成为探索算法的基础。

学生能解答的就给学生解答,教师决不包办,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思考、独立尝试的机会。 初次学习分数计算的问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这类问题没有单位。

给学生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探索和交流想法,能注意运用直观图和已有的计算经验自己算出得数,体现人人动手、动脑观察、比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优越性。 利用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能将分数加法算理理解在心。

提出分数减法计算问题学生是初次遇到,在例题情境中尝试让学生提分数减法的问题,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更易激起进一步解题的欲望,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对学生提出的不够完整问题,教师注意联系分数作补充,训练学生会提问。

教学中注重对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充分的给学生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 并在计算后回到情境问题中。

让学生自己发现新课题,使学习内容自然地渗透到学生脑海。

三、练习巩固,运用拓展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播放)

(1) 师:圣诞老人今天的第二份礼物:一杯矿泉水。

生活中我们都要喝水。关于喝水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来听听。

你们能解决吗?

(2)评讲,指名:你是怎样算的?

(3)师:你还能提出减法问题吗?怎样解答?

2.想想做做第3题(课件出示)

(1)师:圣诞老人的第三份礼物是什么?圣诞老人送来彩纸给大家新年布置教室呢! (师将一张粉红彩纸礼物送给同座的两学生手上,请两生扮演读图中信息、问题。) 瞧!我们的媛媛和军军正交流用彩纸做东西呢!

要解决什么问题?

(2)请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

3. 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播放)

(1)师:圣诞老人听说三年级红领巾试验田种植了蔬菜,也来到菜园。师:听了小种植员说的信息,圣诞老人想知道你们会不会提问题呢,同位赶快合作商讨一下:能提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2)指名请同座位两学生分别提出加和减计算的问题,口头列式解答。

(3)请其他学生评价。

(4)师:孩子们,你们真棒!圣诞老人高兴地给你们送上两份贺卡礼物:“红领巾真能干,种好你们的试验田。”、“红领巾不简单,学习劳动有收获。”教师借机表扬发言的同位两学生合作得好,并将圣诞树上的这两张贺卡摘下,送给他俩。

4. 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播放)

师:快来参加“圣诞题卡大赛”。圣诞老人为我们准备的题卡就在书第106页第2题,又对又快的孩子可以上台摘取圣诞树上的题卡进行答题。

学生根据题意,独立思考完成第1题。

生说算式:1/5+2/5=3/5

生在全班交流算法。

生依据题意,提出:第一次比第二次大约少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并列式解答。

媛媛和军军分读图中信息及问题。

学生理解题意,运用刚学的分数加减法独立思考解答。

学生仔细听着屏幕上小种植员说种植信息:这块地的2/5种西红柿,1/5种茄子。 同位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两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分别提出问题,互相解答。其他学生认真听取两位同学的发言,并作出正确的口头评价,学生从“问题提得很完整”、“解答正确”以及适当的指正等方面给予评价。

学生注视大屏幕,听圣诞老人的贺卡祝语。

两位学生拿到贺卡。

学生积极认真地投入到第2题的加减计算中。

三位做得快的学生走上讲台,分别摘下写有算式的三张圣诞(题)卡,揭晓结果,其他学生倾听答案自己批改。

三位学生得到圣诞卡的奖励。

将练习也自然地设计为圣诞老人带来的礼物中,使情境学习贯穿始终,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减。

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第1题的练习补充了减法问题,不仅充分发挥了一题多用的功能,也体现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宗旨。

在练习中,仍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设计拿到礼物的学生来扮演图中人物,说信息、提问题,使读题的形式变得生动、多样。

课堂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理念,除了教师评价外,还为学生创造相互学习、评价他人的机会,重视培养了生生间的互评。来自学生、教师的口头评价,还有教师的体态语言评价(赞许的微笑和神态、夸赞的大拇指等)及物化奖励等即时评价都起到了赏识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老师的评价、圣诞老人的评价语还有拿到贺卡的学生流露出的兴奋情绪,使学生受到不断的鼓舞。

教师的适时表扬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将第2题单纯的计算改在最后练习,考虑到直观到抽象的原则,有了前面的训练,此时学生能较熟练计算。

巧妙地将第2题设计为圣诞题卡,使枯燥的计算练习也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孩子们,今天圣诞老人陪伴我们一起度过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们高兴吗?那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有没有什么疑惑?

师:孩子们,你们的收获可真多。短短的40分钟就要过去了,最后圣诞老人送给我们班全体同学一张圣诞贺卡:祝孩子们圣诞快乐!学习进步!快快乐乐学数学!(课件播放)这也是老师想对你们说的话。

(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学生愉快地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

有疑惑的学生可以在此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可以给予答疑。

班长代表全班同学收下精美的圣诞贺卡(下课将贺卡贴至黑板边。)

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让学生自我小结,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再次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在学习中给学生小结反思、查找问题的时机,也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改进教学。 美好的祝愿,亲切的话语,增进了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拉近了师生关系,使数学学习成为“愉快数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