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反思

《往事依依》教学反思

六街中学 禹兰珍

20xx年10月10日下午第六节课,我执教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课《往事依依》。这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一篇散文。本文选材精当,内容浅显,学生易懂。对于这样一篇内容较为浅易的文章,如果仅仅解读文本,了解于漪老师回忆的几件往事,学生的学习收获是不大的,也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具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他们的求知欲望强烈,如果这篇课文没有一些新的东西,或者没有一个新的角度,他们往往就会觉得平平淡淡,收获不多。

怎样来教这样一篇课文呢?我反复考虑,最终定位在把“学会简洁概括事件”作为重点,把“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作为难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整合。阅读教学的精髓在于学生的朗读,积累,感悟和品味语言的能力 ,文章是阅读课,所以要有阅读的味道,我用播放配画面朗读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感知课文丰富而感人的内容。目的是激起学生心中对祖国山川风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设想和实际教学效果总是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语言品味还不够到位,由于注重竞赛形式,并兼顾写作启示,为了赶时间,没能在语言品味上深入,另外教师预设的多,而学生虽有发现,因预留时间偏少,而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二是在总结写作启示时,对于学生有创意的发现,应及时关注并给予鼓励。三是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应该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我们教师都能接受,但真正落实到课堂上,由于大家长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再加上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学校一味要成绩,所以仍然很难摆脱填鸭式的“一言堂”教学束缚,学生的需要有时被忽略,课堂改革有时是在作秀。我认识到,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做得不够,多数问题以教师引导、解析为主,没有很好地做到教师应是“引导者”的角色。这一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注意改善的。四是没有计划好时间,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及时改善。

 

第二篇:《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试讲教案

科目:语文

一.教材分析

于漪老师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文并茂。真诚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真切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的写法、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能学习并进行情况描写。

2、能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 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六.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那么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预习检查

1.注音

徜徉(cháng yáng)素蛾(é)婵娟(chán juān) 浩淼(miǎo) 雨晦(huì) 慷慨(kǎi) 雕镂(l?u) 镌刻(juān) 谆谆教导(zhūn zhūn) 心旷神怡(yí)

2.解释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浩淼:形容水面辽阔;雕镂:雕刻;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依稀:模糊;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考;万端:极多而纷繁

3.作者介绍

于漪 江苏镇江人,19xx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

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三) 研读课文,探讨

1、师:大家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读课文第1段)

师引导:读得怎么样?(生答:很好)还有哪个同学愿望再读一遍?(又一生读)这一次读得怎么样?(生答: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

2、师:哪个词最能体现?

生:“年华似流水”,还有“但”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些感情了,不错。让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吧。(生齐读课文第1段,感情投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作重音和语调的处理。)

师:(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听到老师的朗读,你领悟到其中哪些感情?

生A:年华像流水一样,非常快,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 生B:时间过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还想让时间再来一次。

生C:舍不得年华流去,有一种希望,让年华停下来,让自己重新走一次。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它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紧扣了题目。那么紧扣题目的是哪一个词呢?

生:依依

3、师:请大家看书下的注释,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依依”是留恋的意思,在文中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师:那这里我们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一段很重要,它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它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础。

4、师:同学们认为这一段中哪两个词最重要呢?

生:“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5、师:那下面的文章应该怎么写呢?应该回忆往事了吧?下文回忆了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件事吗?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这几件事,待会老师请同学概括一下。

生D:主要写作者小时候读《水浒传》和对《千家诗》的热爱,还有国文老师对作者的影响。

生E:还有小时候在家里看山水画,还有初中读书的时候新派老师教田汉的《南归》诗。 生F:看山水画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为引出读《水浒传》的。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件事。 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概括得也比较准确。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来总结一下,主要写了四件事情:一是读《水浒传》,二是读《千家诗》,三是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四是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师边讲边板书) 师:根据作者描写的情景,我们也跟着国文老师朗诵一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好吗?大家拿出昨天老师让大家抄在本子上的这首词。(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没有学过,大家流利并且有感情的读下来了。看来是被作者所描写的情景感染了,也热爱上了这首词了。

6、师: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来回忆呢?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一下。(生围绕问题讨论)

生H:因为这几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事都跟读书有关系,因为作者学

生时代的生活乐趣,绝大部分来自读书。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I:因为倒数第2段写了“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读书给于老师很多帮助。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其实,这些都包含在“往往依依”里,特别是“依依”一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也是紧扣这些事。开头是总领,这一部分写了四件事,当然就是分写了。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结尾,请同学们朗读末尾两节。(生齐读末尾两节)

师:我觉得,同学们还没有读到位,没有把作者那种深厚的感情读到位。文章开头写了:“年华——似——流水——”结尾又写道:“往往——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齐声跟读起来)

师:好,我们来齐读一遍,要读出“依依”的分量,读出深情,读出前后呼应的感觉。(生齐读课文末尾两段)

师:于老师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中,成长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级教师。好,我们还是回到题目上来吧。文章的最后两段有何作用?开头总领,中间分写了四件事,结尾应该干什么?

生:总结全文

师:是的,总结全文。同学们在文章开头抓了两个词语,结尾该抓哪些词语呢? 生:“青春激情”

师:还有什么词语?

生:还有“不断奋进”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不同意见?其实,两个动词“唤”和“催”也很有表现力。它们表达了回忆往事的意义,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

师:我想,同学们讲的这些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理解渗透到朗读中,再来品读这两节。(生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师:好了,同学们再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思考这几往事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学生快速阅读,寻找答案)

生: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我觉得是第3段。

师:好,请你读一下第3段。(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3段)

师:读得非常好。我已收到了感染,好像是被作者的情感带进去一样。除了这一处,还有没有呢?

生:还有“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情趣”。 师:找得正确。这一句中还有重要的字,读时应该强调出来,是哪一个字呢?

生:“也”字。

师:你为什么要抓这个“也”字呢?

生:因为不仅把上面的内容——读书和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雕镂在我心上,还把后面的事情也??

师:你是说“也”字起到了联系上下文的作用。那还有吗?

生:38页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教师,是年轻的新派人物??”也是的。

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这里也有一个“也”字。于老师用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字,却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使文章结构特别紧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还是通过朗读来感悟一下这几处过渡语句吧。(生齐读几处过渡句)

7.师: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准确,哪些语句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能引起你的联想?反复吟读,说说你的理由。给大家几分

钟的时间,老师待会请两位同学和我们分享一下。

生J:第一段的“搜索枯肠”用的好,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文中写得着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段的“雄伟险峻”和“烟波浩淼”写得好,分别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

第四段中的“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美不胜收”这些词把变化多 端的自然美景概括的描写出来了。

生K:第四段中的诗句引用得好,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和各种色彩,美丽如画。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那么老师也分享一下我喜欢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将思绪一下拉进过去的几十年,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的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第二句是“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和“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五)布置作业

1、将文中优美语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加以点评

2、制订一份初一读书计划,按计划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八.板书设计

六.往事依依

余漪

徜徉(cháng yáng)素蛾(é)婵娟(chán juān) 浩淼(miǎo) 雨晦(huì) 慷慨(kǎi) 雕镂(l?u) 镌刻(juān) 谆谆教导(zhūn zhūn) 心旷神怡(yí)

一、总提(感叹)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读《水浒传》

二.分写读《千家诗》

听教辛弃疾词《南乡子》

听教新诗《南归》

三.总结(呼应)

青春激情、不断奋进

九.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