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反思

水丰路小学分校 《语文》公开课教案 2012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反思

《比尾巴》是一首有趣的儿歌,用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动物尾巴的形状。识字方面,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字型,“反义词对对碰”的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成对地记忆。针对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特点,我创设了给动物找尾巴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对课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直观地记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求更好地感悟理解课文。为稍后的朗读指导作铺垫。本课教学难点是读好问句。教学中,我首先范读,使学生初步感知,再让学生模仿读,从中体会问句的读法。当通过各种形式认字,确定学生已经扫清生字后,再引导学生认识问句,体会问句的读法,最后达到读好问句的目的。注重指导学生充分的自渎、朗读、对读、模仿读。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习生字理解课文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门,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稚嫩,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上不能死板的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起学习欲望。

在导入阶段,让孩子自读拼音并找到对应的动物,不仅引出了本课的6位主角,更是瞬间抓住了他们爱游戏喜玩耍的心。教学生字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反义词对对碰”的游戏,将开学至今学过的反义词做了一个整体回顾。在课文的理解朗读上,通过抓住动物尾巴特点为学习切入点,配以游戏“为动物找尾巴”增设课堂情趣。最后,以“亮眼睛”的游戏复习本课涉及的生字词。

(二)对比研读,在挑战和超越中读好问答语气

在指导读好答句在这个环节上,采用我引读问句,并在多媒体上出示带有重音符号的句子,因为学生看到重音落在“谁”和“长”上面,自然比较容易联想到回答的时候“猴子”和“长”也要读重音。

其次,在疑问句的指导上,请学生模仿老师读出疑问的语气。通过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在第二小节的朗读上自然能够做到水到渠成。朗读的方式尽量保证多样,指名读、小组读、男女声读、师生合作度、同桌互读。

(三)不足之处

当然,这个案例中也存在许多欠缺不不足。如:教师表扬的广度不够、方式也不够多样;在引领学生对比研读时没有很大程度上去关注全体,有个别同学没

水丰路小学分校 《语文》公开课教案 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有能积极参与到讨论探究当中来。

教学,理应充满智慧的挑战;课堂,应该充盈情感的力量。而教师与学生的智慧,是在教学细节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是那般自然、随意而又让人惊喜。推敲、品位教育的细节,是我们发现、收获教育智慧的极好方式。

姓名

时间

 

第二篇:一年级《比尾巴》教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

一年级《比尾巴》教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

劲松三小 周丽丽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是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 ,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本课出现的问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游戏导入(指尾巴)。

人没有尾巴,可是有好多动物有尾巴,谁来说说哪些动物有尾巴?

今天,森林里有好多动物聚到一起,他们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他们要比什么?(板书:比尾巴)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1、谁2、比什么3、结果) 二、 初读课文:

(一)学习1、3小节

过渡:书上p83也就有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1、有谁来参加比赛了?哪位同学愿意充当来宣布一下参赛选手的名字?其他同学听他的发音正确洪亮吗?

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① 带音指名读。②不带音读。③全班读。

2、谁能把选手的名字完整的播报一遍,说时用上“有??有??还有??)

3、全班齐说。

三、 细读理解。

过渡:运动员们就要入场了,谁愿意做小领队把运动员带入场。 (放音乐,学生贴小动物图片。)

比赛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当评委?现在我宣布:我是这次比赛的主裁判,请各位评委保持安静。我来宣布第一个比赛项目,他们要比什么呢?

出示:谁的尾巴长?

①这是什么句?范读,学生读。

这只是其中一个项目,还有五个呢?谁愿意接着宣布?

随机处理:长——短

一把:还有什么能用一把?

弯弯:

扁扁:

②谁能把这六个项目完整的播报一遍。其他同学做手势。

(二)学习2、4小节

过渡:比赛进行了一段时间,评委们看看比赛结果怎么样?快读读。 那位评委先来播报比赛结果?边播报边贴上比赛结果。(学生贴) ①师生:指黑板 ②生生:看书 ③ 分组

四、 拓展:

1、 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了,如果你认识他就大声喊出它

的名字。

2、 用“谁的尾巴像什么”说一句话。

3、 也可说说其他动物。

4、 用谁的尾巴怎么样提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将朗读能力培养进行到底

——教学《比尾巴》引起的反思

劲送三小 周丽丽

《比尾巴》是我精心准备的一节公开课,课前我除了制作词卡,还搜集了很多不同动物的图片及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并让学生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搜集。万事具备,只等公开课上一展我们师生的风采。

公开课上,我高兴的告诉学生们,今天大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聚到一起要举行一场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什么比赛?学生齐声回答“比尾巴”,这时我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质疑,一切都按我的教学计划顺利的进行着。

在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搞清楚了谁来参加加比赛,并请学生充当小评委宣布了参赛选手名单,学生兴趣高涨。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

这时,我又适时抛出下一个问题?比赛就要开始了,第一个比赛项目是什么呢?屏幕上出现问句:“谁的尾巴长?”在学生搞清什么是问句后,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读,并进行了范读,可当读到“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时,有些学生怎么也读不好,我一看表,时间已经过半,我不敢恋战,赶紧进行下面的教学内容,指着板书带着学生以各种形式朗读这首儿歌,其实也是看似热闹,实则蜻蜓点水。因为我要多留些时间给后面拓展的内容,那可是我这节课最出采的地方。学生们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在后面拓展的部分发挥的很好,我自认为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可是领导的评课并不如我期望的那样好,指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指导朗读及背诵上,而我却放在了后面的拓展上,有些偏废了主题。领导的这翻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并再一次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第一

学段的阅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且朗读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有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的读。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不懂得任何朗读的技巧,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重视陪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