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

卢连美

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以“比”为线索贯串每个教学环节。然后,营造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景,揭示这节课的课题。在教学中营造了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语言又极富童趣(如:“动物王国的国王给我们说发来邀请函,说森林里要举行一场比尾巴大赛,但还缺少评委,小朋友愿意帮忙吗?”),一下子就吸引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轻而易举地将学生带到了课文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小动物跟我们玩捉迷藏游戏,看尾巴说动物名称,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动物名称里的生字则是通过不断地复现而达到牢记的教学的效果。记得有个专家说过,我们低年级的课堂上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为生字的不断复现而服务的。为此我设计了多个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去巩固生字。而儿歌里的生字则是随文学习。这样随机教学法,润物无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

在教学生字的板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学生回答“公”和“松”字,“巴”和“把”形有相同的地方,生字“鸡”和“鸭”,放到一起比较,这样自然引出本课的另一个知识点——“鸟字旁”,还可以相机进行拓展,问问学生:“除了鸡鸭是属于禽类,有鸟字旁还有哪些字也带有鸟字旁呢?”这样的教学契机把握得当就能让学生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说话能力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并为以后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作好准备。比如让小朋友们说说来参加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请小朋友用“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和____参加了这次比尾巴大赛。”“参加比尾巴大赛的有_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_和____。”两种

句式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明白一种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很扎实、很实用。

阅读教学不应该只想到阅读课文,应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才是真正的学语文。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课文只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我积极开拓课外知识,出示蝎子、蜥蜴、燕子、老鼠、大象、小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尾巴的特点,然后出示句子:谁的尾巴()?()的尾巴()。自编儿歌后,老师出示同学们自己刚才编的儿歌,让他们自豪地、大声地朗读自己编的儿歌,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同时,更让他们觉得编儿歌并不是什么难事。

课前对于这样的设计还比较满意。但课堂是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课堂同样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遗憾:因为自己内心有些着急,害怕时间不够用,有些环节是施而不实,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个环节。比如让孩子读文找答案,好多同学还没读完书,找到答案,我就着急找同学说答案了。

 

第二篇:比尾巴说课稿

《比尾巴》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十

课《比尾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

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既是语

言文字的载体,也是一种生活所必须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

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

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及课后反思这几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小动

物是孩子们最亲近的朋友。这篇课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形式,介绍

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全文读起来

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学生朗读的

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

二、说学情分析

1

一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词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看图理解.听音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等.这篇课文是一年级孩子进入小学所接触到的第十篇课文。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和一个识字单元,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已经得到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朗读技能经过七篇课文的学习之后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应继续巩固这些训练成果,如有可能适当拔高。

三、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我确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会朗读问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2

五、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比、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我用声音、动作、谜语等不同形式和孩子们进行游戏,让他们猜课文中的六种小动物,在猜对的同时用课件出示这些小动物们。这样,刺激了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3

此时学生已情趣盎然,我马上出示了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认读有关动物的几个生字,我会问他们:你还能叫得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吗?小组内先认一认。然后我先请个别学生认读,再采用带拼音和图片读,去掉图片开火车读,最后去掉拼音读。这样分层进行教学,降低了难度。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出现,强化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紧接着我转入了正题:你们知道吗?这群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邀请我们当裁判,大家愿意吗?裁判们,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样导入势必会激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比尾巴”。学生自行认读这三个生字,抽读检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步:趣味对读,熟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走进了文本,对所学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让学生当裁判,融入课文情境:裁判们,请认真观察动物们的尾巴,呆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喔!然后让学生评动物们的尾巴。如此设计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有了上面观察和练说的基础,学生要读好课文并不难。接下来,我安排了趣味对读:请大家自由选择一个伙伴,你问我答地来读一读 4

课文吧。让他们边读边做动作,然后男女对读、小组合作对读、配上节奏读,抽出几个生字让学生比赛读,再把生字放到句子里检查读。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同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都处于读书训练之中,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理解。新课标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积极倡导师生的平等对话。 课件出示“我能读好”,由学生自主选择读,重点指导读好问句和轻声词“尾巴”,教师可示范读,和学生竞赛读。师生互动过程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渠道。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同时,也展示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

第三步:做“找尾巴”游戏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此时,我安排了一个“找尾巴”的游戏。打开课件,我故作惊讶地说:“你们瞧,这些贪玩的小动物,玩得尾巴也丢了,现在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聪明的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吗?”屏幕上出现了尾巴错乱的动物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依据自己的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看着课件用“__的尾巴___”的句式说话。通过出示形 5

象直观的课件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兴致高,练习起来积极、主动、轻松,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第四步:知识拓展

遵循语文教学要开放的理念,适当地在课内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对科学的兴趣,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我问学生:谁知道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既拓展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第五步:布置作业

在作业布置方面,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任选一道:1、把学过的动物的尾巴的样子说给爸爸妈妈听。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的样子,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多种方式教学生识字,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效果较好,但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在朗读时时间过短,问句的语气没读到位。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新大纲中,“能正确、流利、有 6

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句话反复提出,在各年级段都提到。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不懂得任何朗读的技巧,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