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此书是孙武初见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有个别观点曾认为今本《孙子》应是战国中晚期孙膑及其弟子的作品,但是银雀山出土的汉简(同时在西汉墓葬中出土《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各一部)已基本否定此说。

《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全书共分十三篇,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对当时和现在的战争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著名的革命性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孙子通过"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取,以待敌之可胜”这几句话说明自己太极、慎战、全争、先胜的思想。

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国家生死存亡,不可不研究。孙子严格说是一个反战者。原因不是他爱好和平,而在于,战争是资源消耗战(日费千金)。最棒的作战就是不战而胜

孙子最早在兵法上提出情报的重要性,他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一方面要用各种方法(包括派间谍)获取、探取敌方军情、军力、部署、动向、补给,同时将本身的军情严格保密,或发放假军情,虚虚实实,诈骗敌方,令敌方信假为真。

孙子强调备战。若不得已开战,选在自己熟悉的地形,以逸代劳最佳,其次是在平地一比一决战,最下是攻城。孙子时常有譬喻式的描述,诸如他注重势与节,形容前者如湍急河水上的漂石,后者如飞鸟攻击猎物;其中最有名者,乃后来被武田信玄所使用的风林火山之旗

战争的胜利在于敌方露出破绽,有可趁之机。用兵在于正奇相用(凡战者,以正合,用奇胜。):正可视之为按牌理出牌,奇可视为不按牌理出牌,这两者没有一定规则,不需拘泥

谈到对败兵的处置,特别主张“网开一面”,以全面瓦解敌方士气的观点。所以孙子主张:穷寇莫追,围师必阙。

战场局势,类似出奇兵原则,孙子也主张“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意味要考量部队特色,适时激励拼死一搏的气势。这一点在后来韩信井陉之战背水一战大破赵国陈余时使用。孙子认为兵无常势,就好像水一样,形势不同,所以可以因敌人的变化,而取得胜利,方能用兵如神

《孙子兵法》对当时的影响十分巨大,吴王阖闾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表示他对孙武作品的欣赏。吴王知孙子能用兵,拜为大将。孙子以三万兵,西破强楚二十万兵,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因《孙子兵法》的关系,孙武被人誉作“兵圣”。

《孙子兵法》是智慧的结晶,正是这个缘故,《孙子兵法》的社会功能早已突破了军事的界限,备受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外交家、经济学家、企业家以及科学界、体育界的青睐。法国海军上将拉克斯特指出:《孙子兵法》所描述的那些方法和计谋,既适用于小的战争,也适用于重大的政治抉择,所有领域的领导人(从企业领导人到政治家和军队统帅)都会发现对自己很有用处。美国科学应用公司的温迪·弗里曼先生把《孙子兵法》应用于国际间高技术竞争中,引起巨大反响。日本前东洋精密工业公司董事长、经济评论家大桥武夫编著了长达10卷的《兵法经营全书》。日本的许多大公司定期举办经营管理学习班,所用教材即是《孙子兵法》。美国学者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写道:“今日,虽然战车已经过时,武器已经改变,但是,运用《孙子兵法》思想,就不会战败。今日的军事指挥者和现代经理们,仔细研究这本名著,仍将很有价值。”

《孙子兵法》的成书时间,距今已有2500余年,文字较生涩难懂。本书将《孙子兵法》13篇精心概括出28条计谋,以通俗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道出《孙子兵法》的精髓,如:“五德皆备,可为大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兵贵神速,以快制胜”(“兵贵神,不贵久”)、“出奇制胜,防不胜防”(“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随机应变,用兵如神”(“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等等。

本书例说部分以古今中外著名的战役,企业界成功(或失败)的企业家或企业、政治界著名的事件及人物、科学界和体育界成功(或失败)的事例为主体,共精心编写各种事例138件,雄辩地阐述了《孙子兵法》在各个领域内的广泛应用。

始计第一

战事关天不可不察,五德皆备可为大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未战先算多算取胜 作战第二

就地取材以战养战,兵贵神速以快制胜

谋攻第三

上兵伐谋兵不血刃,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军形第四

创造条件,以弱治强

兵势第五

避实击虚,以集灭散,出奇制胜,防不胜防

虚实第六

争取主动,避免被动,随机应变,用兵如神

军争第七

以迂为直,以退为进,兵不厌诈,因敌制胜,避其锐气,击其情归,纵横捭闷,攻心为上

九变第八

以利诱敌,太公钓鱼,防患未然有备无患,处变不惊,从容对敌

行军第九

察微知著,胸有成竹,恩威并用,刚柔相济

地形第十

巧街地形,所向无敌

九地第十一

衢地险关兵家必争,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乘机而入以石击卵

火攻第十二

他石攻玉,巧街东风

用间第十三

上智为间,谍战有术

 

第二篇:《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

2120xx1871 梁峥峥

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孙子兵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目前最早的、保留最完整的兵书,被尊为“兵学圣典”、“百世兵法之师”,有“世界古代第一兵法”的雅誉。《孙子兵法》不仅对中国古代战争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而且随着人类的不断交融与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孙子兵法》十三篇主要讨论的是战争谋略问题,涉及作战原则、致胜条件和取胜技巧等问题。在作战原则上,主张以有道御无道,以正义制不义,国家至上,生民至上。在制胜条件上,主张强己备战。“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过《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仍在于讨论作战谋略和技巧。书中提出了许多精辟警策的命题,诸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避实击虚”、“多方以误之”、“我专而敌分”、“因敌而制胜”等等。它的核心理论共有三条:一是“奇正”,二是“机变”,三是“虚实”。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也是《孙子》的核心所在,总揽全书的纲,讲述战争对于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极端重要性,“先计后战”不打无把握之战,是其基本思想。孙子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要“慎战”。我想即使放到现今,“慎战”的观点还是非常实用的,毕竟一旦开战,对开战的敌我双方后果都是很严重的。所以我觉得孙子“慎战”及“先计后战”的两个观点或者说是思想,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从用兵对国家经济力的影响,阐明长期作战对国家的危害,论述用兵出征既有拓展疆土,争夺财富的有利一面,又有耗费国力,祸害百姓的有害一面。由于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所以孙子主张“速胜”。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强”。

《谋略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攻敌国的问题,用战略策略手段战胜敌人,孙子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所以他提出 “上兵伐谋”的作战思想,分析军事谋略,政治谋略与外交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出不同形势下的不同用兵方法和预知战争胜利的几种基本情况,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经典军事理论。

《军形篇》论述依据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的强弱而决定攻守的战略思想,解析“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作战原则,提出“修道而保法”等一系列达到自保而全胜目的的军事理论。孙子认为要计算双方战斗力,集聚自己的力量然后抓住敌人的失误一击毙命。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不打无把握之仗,孙子所述则是论述战略防御及由防御转入进攻所必须具备的军事实力。阅读此篇时,我始终觉得与前一篇的“全胜”思想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形”字来表现军事实力,分析攻守的形式,计划战争。孙子更强调己方是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主要靠己方的实力和措施得当。

《兵势篇》着重分析在对敌军实施战略进攻中如何从战略上运用“奇正”结合的原则,创造一种高屋建瓴,出奇制胜的态势,来压倒对方。战势不过奇正两种,然而奇正的组合变化却不能穷尽。奇正的变化在于奇的妙用,“奇”就是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要点是“势险”、“节短”,表现攻击的突然性。所以要善于用假象来欺骗敌人,而以假掩真的基础在于实力。强大的实力在于高明的指挥调度相结合,才能不断创新,随心所欲地演出奇正之变。他同时提出出“择人而任势”的辨证思想,主张灵活变动的用兵策略。

《虚实篇》主要论述指挥作战如何争取主动权,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孙子认为,要取得主动,就要善于诱敌以利,调动敌军而不被敌军调动,就要善于了解敌情和隐瞒我军的意图、行动和用兵规律。所以在军事活动中“虚”与“实”的对立和转化的关系,他特别阐明避实就虚,以实击虚的原则,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性,提出“避实而就虚”,“因敌而制胜”的经典军事理论。

《军争篇》阐述在战争中为将者必须把握的基本战略和战术,着重论述如何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总结战争规律,探索出在战争中夺取制胜条件的基本方法,提出“用兵之法”的八条原则。孙子认为,两军相争时,最困难的莫过于要懂得将迂曲视为径直,以不利为有利,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之地,先敌取得制胜的有利条件。孙子还指出,要先敌取得制胜的条件,必须避免轻率冒进,把握各国动向,了解道路、地形,重视向导,善于欺骗敌人,根据情况分散或者集中使用兵力,擅长指挥军队,根据军队的士气、军心和军力,因敌而变,去夺取胜利。

《九变篇》论述在战争中必须根据敌情和地形的变化灵活处置,变通应敌,分析战场上经常遇到的各种需要变通应敌的情况和方法,提出“有备无患”的战略思想和作为将帅应防止与克服的五种重大险情。此篇的主要思想在于要灵活运用军事原则,“以变应变”。生活中,我们也不能拘泥于某一原则不变通,也一定得适时而变。

《行军篇》论述行军作战的战略要领,诸如行军时如何安营扎寨,如何观察和利用地形,如何判断敌情,总结历史上诸多战争的经验,列举出三十余种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原则。孙子认为,行军作战必须占据便于作战和生活的有利地形,善于根据地形配置兵力,必须对敌情进行周密细致的观察,善于深谋远虑,从现象到本质,对各种症候作出正确的判断。孙子还指出,将帅只有在取得士卒的信任后,才能用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的方法训练好士兵,率领全军去争取胜利。

《地形篇》论述地形在作战中的重要性和各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原则,指出将帅必须从战场实际出发,按战争规律办事,“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人是保”,以克敌制胜。孙子认为,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将帅应重视地形,善于利用有利地形,避免不利地形,在此基础上,将帅如能做到知己知彼,正确判断敌情,以夺取胜利为行动的唯一准则,并能使全军上下团结一心,服从指挥,那就能无往而不胜。

《九地篇》论述在九种不同战略地形下作战的原则,指出如何因地制宜,因利乘便,发挥将士的战斗积极性。研究九种不同地形对军队产生的不同心理影响和如何加强军队战斗力的问题,指出“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经典军事理论。此篇也是《孙子兵法》的战争心理学的集中部分,它把战士的心理过程和战争的运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火攻篇》总结过去军队火攻的经验,论述火攻的作用,对象,条件种类和

实施方法。孙子认为,火攻只是辅助军事进攻的一种手段,所以火攻者应利用纵火所引起的敌军的骚乱适时发起攻击,发展并扩大战果。他不仅指明运用火攻应注意的各种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灵活策略,而且讲了如何适时结束战争的问题,包括战争的限度,战争的利益和理性原则以及慎战的告诫,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战略原则,提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

《用间篇》论述在战争中如何运用间谍的问题,包括使用间谍的重要性,间谍种类的划分,间谍使用的方法等。分析不同种类间谍的特色及使用价值,强调“反间”的特殊重要性。明确提出“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的用间三原则,总结出“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的历史规律。孙子认为:是否了解敌情对战争的胜负具有重要影响。要先知敌情,只能求诸间谍。只有大圣大智大仁大义之人才能使用各种间谍,获得广泛的情报。

由于《孙子兵法》揭示了许多人类战争的共同特点,洋溢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光芒,不仅对中国传统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财富。而《孙子兵法》又不仅仅是一部战略宝典,它已在各个领域发挥其不可比拟的作用。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不过,孙子兵法博大精深,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仔细揣摩,不断实践和回顾。

相关推荐